可能在今年国人心中美国教育历史上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枪击案件,然而,当国内知道枪击案并非中国学生所为之后刚刚轻松一下,但是此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令人比较尴尬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杜克大学的富卡商学院(DUKE FUQUA Business School)的二十多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因为在一个学科的TAKE HOME 考试作弊,被教授发现所上交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相似。进而教授又调出他们以前的作业,发现又有雷同的现象,所以报告了商学院和学校的有关部门,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之后,院方宣布将与学习作弊有染的八名中国学生开除,五名停学一年,六名重修该学科。此事件处理打击面之大, 打击力度之重,涉及人员之多,都是美国商学院历史所罕见的,在顶尖商学院以前更是前所未闻。因为我只是从网络中获得了这条消息,并没有实际的真正了解这个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故此没法从客观的角度来评判相关中国学生的行为是否应当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作为一个局外人,我只能借这个话题,来谈一下中国学生如何认识和适应北美的教育的问题.
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希望先稍微描述一下北美的教育,給大家一个粗浅的认识。无论美国和加拿大,只要是正规的大学,无论顶尖还是人们心目中的一般大学,一律强调学术纪律,治学严谨和规范。一个学生在里面学习,如果希望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不掉一层皮是很难成功的。这可能对于很多大陆的中国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这个和北美当地的教育理念是有关的。北美的教育崇尚的是一种“自由和纪律“相结合的教育。即一个学生在小的时候应当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按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喜好,这从美国的基础教育就能看出来,学生喜欢打篮球或者唱歌,大多数家长都是鼓励支持,并不太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表达观点,考试自由的说自己愿意和希望说的话,如果在考试中不会答题,你可以直接离开考场,老师绝对不会干涉。但是与此同时,美国教育同时还强调”纪律“也就是他们每天都給学生灌输的“诚实,诚信和伦理道德原则”,即一个学生可以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好,也可以考试得零分,但是绝不能违反学校的有关政策来取巧,否则给予重罚。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一个标准,其实学校也是费尽心机,比如給学生提供很多选修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这样学生不会因为对学科失去兴趣而产生不好的行为;再例如学生在选完本学期课之后,在听课过程中,如果觉得自己不喜欢或者水平达不到,可以在期中考试之前把课程弃选,这样在成绩单中也没有任何显示。所以一个北美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教育模式中耳濡目染,也就养成了“宁可不选课,宁可少修课,宁可不及格,也不出问题“的思维惯性,在学校严厉的政策惩罚和比较宽松的选课制度下,也就很少有人冒风险去作弊。这次DUKE大学的事件,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和中国学生对美国教育的这个基本理念认识的不是很清楚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我再详细展开具体说一下中国学生对美国教育认识和适应的问题
一、认识美国教育的难度
美国教育的难度系数,往往被我们中国学生低估。事实上我们中国学生都会很自信的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强多了,我这数学能力和定量分析肯定没问题。”这种想法是比较错误的。我的认识是,如果一个清华学生去一个美国150名的学校,可能说这话还有些资本,但是如果是一个清华学生去美国前50名的,那么说这话还是要很慎重。美国顶尖学校录取的都是世界各地绝顶聪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素质都是水平很高的。和这样的学生去竞争,中国学生是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的。对于相当多的美国商学院来说,他们设计的课程评分并不是我们中国普遍采取的按实际分数通过制,即你考试中考60分就过,而是采取比较独特的方法,一是采取分数曲线(Grade Curve),即在出考试题的时候将70%左右的学生的分数一定要限定比通过线高10分左右(美国研究生通常通过是65分,那么这个曲线的分数就是75),另外一种是差额淘汰,即一个班必须要有一定百分比的学生考试不及格,而在全班学生都很优秀的情况下,即使一个人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因为他相对排名低,那么也会是考试不及格而被淘汰。另外,还有很多的研究生院在学习规定的是“一门或两门淘汰制”,即一门或两门不及格直接就开除了,没有补考。北美教育,特别是商学院教育的难度系数,在国内很少有人能够提起,或者系统的跟学生做一下讲解和描述,这使得很多中国学生对美国的教育难度估计不足,到了美国手忙脚乱,加上很多学生的自身英文水平不是很过关,在阅读和写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到后面实在无法应付,在作业和考试只能铤而走险。
杨晔的建议:好好研究美国教育的难度,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北美的聪明人太多了,能进美国名校的美国当地人都是绝顶聪明,和他们竞争真的很辛苦的。另外,英语多学习学习吧,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写作真的很烂,这两项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太有用了,口语不行没法小组讨论,写作不行写报告拿不了高分,那为了通过该学科,占最后成绩50%的期末考试那只能“超常发挥”或是坐以待毙了。
二、了解美国教育的计划性
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色是计划性。每个学科的第一堂课,通常老师什么都不讲,先发给学生一个课程大纲,告诉学生每节课讲什么,什么时候会有作业,什么时候交作业,什么时候考试,细致的让学生都感到老师无比的耐心。实际上,老师这么做,也是提醒和暗示同学一定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安排和进度,不要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们中国的学习作业相对来说个人作业比较多,而北美作业是各种类型混杂,既有个人作业,又有小组作业,可能还会有实地调查等等。这看上去似乎只是形式的不同,但是实际上非常耗费时间。如果都是个人作业,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可控性相对强一些,但是因为多种科目多种作业混杂,一个学生确实比较难控制好时间。对于刚刚到北美不久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把作业往后拖一下,因为大家往往意识不到拖几天会给自己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开学时确实挺轻松,也没把作业当回事,但是越往后面,越发现时间不够用,上课,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占据了大量时间,弄的人困马乏,有时忙的甚至都忘了还有哪个作业快要交了(这是实话,一点也没夸张)。 MBA的作业要求高,象DUKE的出事的课程是对数学和定量性要求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思考并设计EXCEL模型,才能解决问题,估计是这些学生没太在意,作业和考试时间拖了,后面就根本无法花大量时间去构思和揣摩题目意思,所以结果是如果想过,只能借鉴别人的成果。而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学生又忽略了绝对不能照抄雷同严厉政策,结果不幸被教授抓了现行。
三、意识美国教育政策的严肃性
美国大学的政策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其实中国的考试政策现在也很严,例如考试作弊抓住就开除,但是美国的更厉害。一个一般作业如果有雷同,教授就会把涉嫌抄袭的人找过来询问,轻则警告作业零分,重则报告系里和学校等待更严厉的停学开除惩罚。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一个教授的立场可以决定违纪学生的命运。而在中国,虽然这类政策确实存在,但是如果犯错误的学生和教授认真承认错误,痛哭流涕,通常可以大事化小。而北美的教授和工作人员确实很难在这方面让步,”没有第二次机会(no second chance)”“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是他们普遍遵守的原则,很少能在教育政策和纪律上让步。在对待国际学生上,北美的学校更是一视同仁,在这点上。可以说“还真没把咱们当外人”。有的中国同学在北美上第一门课写完第一个报告作业上交后就被老师指名道姓的叫到办公室,老师说“你这报告引用别人的话怎么没有索引啊,这是抄袭,我这次给你零分,下次就报到系里面了”学生这个生气啊,我刚进学校,也没人教我怎么写报告,这就给零分了?不过生气也没用,这就是美国教
杨晔的建议:到北美学习,千万别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出现问题,学校能原谅。这种想法一定要不得。在去学习之前和学习的时候,把学校的学术要求,作业要求和纪律要求仔细过一遍,如果有问题也别害怕丢面子,问问同学或者老师,做到心里有数。别出事之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