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linux 资源情况查看|top命令 显示信息说明

2023-10-22 20:10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linux 资源情况查看|top命令 显示信息说明,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一、Top

TOP命令说明

统计信息区说明

进程信息区说明

常用命令

更改显示项目

更改排序顺序

改变列的显示顺序

命令使用

其他实用命令

附常用操作:

二、查看磁盘 IO 性能 

1.1 top 命令

1.2 sar 命令

1.3 iostat 命令

1.4 vmstat 命令

2. 测试磁盘 IO 性能

2.1 hdparm 命令

2.2 dd 命令

2.3 fio 命令

定时执行命令



一、Top

TOP命令说明

统计信息区说明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Mem:    191272k total,   173656k used,    17616k free,    22052k buffers
Swap:   192772k total,        0k used,   192772k free,   123988k cached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79 root      16   0  7976 2456 1980 S  0.7  1.3   0:11.03 sshd
14704 root      16   0  2128  980  796 R  0.7  0.5   0:02.72 top
1 root      16   0  1992  632  544 S  0.0  0.3   0:00.90 init
2 root      34  19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

统计信息区其内容如下:

#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total 进程总数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hi:硬件CPU中断占用百分比
0.0%si:软中断占用百分比
0.0%st:虚拟机占用百分比#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说明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R=运行,S=睡眠,T=跟踪/停止,Z=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常用命令

按cpu使用率排序:P

按内存使用率排序:M

切换内存信息:

切换名字和路径:c

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t

更改显示项目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

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

1)通过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

2)(centOS)按方向键选择项目。

3)(centOS)按D 选择或取消显示项目(被做选择的会显示*号)

4)按ESC退出。

更改排序顺序

1,快捷键:

  大写M:根据内存排序,默认从大到小,大写R更改为从小到大排序

  大写P:根据CPU使用排序,默认从大到小,大写R更改为从小到大排序

  大写T:根据使用时间排序,默认从大到小,大写R更改为从小到大排序

2,使用<>:

  shift+>:向右移动一列排序,比如现在是以CPU排序,那么输入>后就按照内存排序,输入R更改排序顺序,向右移动不了了,就表示以最右边的列排序。

  shift+<:向左移动一列排序

改变列的显示顺序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命令使用

top使用格式

top [-] [d] [p] [q] [c] [C] [S] [s]  [n]


参数说明

d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然用户可以使用s交互命令来改变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q 该选项将使top没有任何延迟的进行刷新。如果调用程序有超级用户权限,那么top将以尽可能高的优先级运行。 
S 指定累计模式 
s 使top命令在安全模式中运行。这将去除交互命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c 显示整个命令行而不只是显示命令名


其他实用命令


下面介绍在top命令执行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交互命令。从使用角度来看,熟练的掌握这些命令比掌握选项还重要一些。这些命令都是单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选项中使用了s选项,则可能其中一些命令会被屏蔽掉。

Ctrl+L 擦除并且重写屏幕。 
h或者? 显示帮助画面,给出一些简短的命令总结说明。 
k       终止一个进程。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一般的终止进程可以使用15信号;如果不能正常结束那就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默认值是信号15。在安全模式中此命令被屏蔽。 
i 忽略闲置和僵死进程。这是一个开关式命令。 
q 退出程序。 
r 重新安排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别。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需要改变的进程PID以及需要设置的进程优先级值。输入一个正值将使优先级降低,反之则可以使该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权。默认值是10。 
S 切换到累计模式。 
s 改变两次刷新之间的延迟时间。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新的时间,单位为s。如果有小数,就换算成m s。输入0值则系统将不断刷新,默认值是5 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太小的时间,很可能会引起不断刷新,从而根本来不及看清显示的情况,而且系统负载也会大大增加。 
f或者F 从当前显示中添加或者删除项目。 
o或者O 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l 切换显示平均负载和启动时间信息。 
m 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 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 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 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 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 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 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附常用操作:

top   //每隔5秒显式所有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d 2  //每隔2秒显式所有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c  //每隔5秒显式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并显示进程的命令行参数(默认只有进程名)
top -p 12345 -p 6789//每隔5秒显示pid是12345和pid是6789的两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
top -d 2 -c -p 123456 //每隔2秒显示pid是12345的进程的资源使用情况,并显式该进程启动的命令行参
数top -p进程1的ID  -p进程2的id -p进程3的id …… //查看某几个进程的状态

转自:https://www.cnblogs.com/LeoBoy/p/7976612.html

二、查看磁盘 IO 性能 

1.1 top 命令

top 命令通过查看 CPU 的 wa% 值来判断当前磁盘 IO 性能,如果这个数值过大,很可能是磁盘 IO 太高了,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例如网络 IO 过高等。

top命令的其他参数代表的含义详见top命令详解

1.2 sar 命令

sar 命令是分析系统瓶颈的神器,可以用来查看 CPU 、内存、磁盘、网络等性能。

sar 命令查看当前磁盘性能的命令为: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sar -d -p 1 2
Linux 3.10.0-693.5.2.el7.x86_64 (server-68)     03/11/2019     _x86_64_    (64 CPU)02:28:54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2:28:55 PM       sda      1.00      0.00      3.00      3.00      0.01      9.00      9.00      0.90
02:28:55 PM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5 PM polex_pv-rootvol      1.00      0.00      3.00      3.00      0.01      9.00      9.00      0.90
02:28:55 PM polex_pv-var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5 PM polex_pv-home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2:28:55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2:28:56 PM       sda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6 PM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6 PM polex_pv-root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6 PM polex_pv-var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2:28:56 PM polex_pv-home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Average: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Average:          sda      0.50      0.00      1.50      3.00      0.00      9.00      9.00      0.45
Average: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polex_pv-rootvol      0.50      0.00      1.50      3.00      0.00      9.00      9.00      0.45
Average:    polex_pv-var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Average:    polex_pv-home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中, “-d”参数代表查看磁盘性能,“-p”参数代表将 dev 设备按照 sda,sdb……名称显示,“1”代表每隔1s采取一次数值,“2”代表总共采取2次数值。

  • await: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等待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 svctm:平均每次设备 I/O 操作的服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 %util:一秒中有百分之几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  

对于磁盘 IO 性能,一般有如下评判标准:

正常情况下 svctm 应该是小于 await 值的,而 svctm 的大小和磁盘性能有关,CPU 、内存的负荷也会对 svctm 值造成影响,过多的请求也会间接的导致 svctm 值的增加。

await 值的大小一般取决与 svctm 的值和 I/O 队列长度以 及I/O 请求模式,如果 svctm 的值与 await 很接近,表示几乎没有 I/O 等待,磁盘性能很好,如果 await 的值远高于 svctm 的值,则表示 I/O 队列等待太长,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将变慢,此时可以通过更换更快的硬盘来解决问题。

%util 项的值也是衡量磁盘 I/O 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 %util 接近 100% ,表示磁盘产生的 I/O 请求太多,I/O 系统已经满负荷的在工作,该磁盘可能存在瓶颈。长期下去,势必影响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优化程序或者通过更换更高、更快的磁盘来解决此问题。

默认情况下,sar从最近的0点0分开始显示数据;如果想继续查看一天前的报告;可以查看保存在/var/log/sa/下的sar日志: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sar -d -p -f  /var/log/sa/sa11  | more
Linux 3.10.0-693.5.2.el7.x86_64 (server-68)     03/11/2019     _x86_64_    (64 CPU)09:50:01 A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10:00:01 AM       sda      0.51      0.00      9.06     17.82      0.02     37.65     14.65      0.74
10:00:01 AM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00:01 AM polex_pv-rootvol      0.22      0.00      2.50     11.56      0.01     37.44     14.10      0.31
10:00:01 AM polex_pv-varvol      0.30      0.00      6.55     21.97      0.01     38.55     14.73      0.44
10:00:01 AM polex_pv-home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10:01 AM       sda      0.79      3.45     13.18     21.06      0.04     51.81     11.03      0.87
10:10:01 AM       sdb      0.04      3.45      0.00     86.33      0.00      0.25      0.25      0.00
10:10:01 AM polex_pv-rootvol      0.26      0.00      3.08     11.85      0.01     50.21     17.88      0.46
10:10:01 AM polex_pv-varvol      0.54      3.45     10.10     24.95      0.03     52.58      7.49      0.41
10:10:01 AM polex_pv-homevo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20:01 AM       sda      0.65      0.00     10.43     16.11      0.03     38.67     10.99      0.71
10:20:01 AM       sdb      0.04      3.46      0.00     86.33      0.00      0.08      0.08      0.00

1.3 iostat 命令

iostat主要用于监控系统设备的 IO 负载情况,iostat 首次运行时显示自系统启动开始的各项统计信息,之后运行 iostat 将显示自上次运行该命令以后的统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统计的次数和时间来获得所需的统计信息。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iostat -dxk 1 2
Linux 3.10.0-693.5.2.el7.x86_64 (server-68)     03/11/2019     _x86_64_    (64 CPU)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sda               0.00     0.06    0.32    2.08     1.44    72.78    61.81     0.14   59.32    0.51   68.37   5.68   1.36
sdb               0.00     0.00    0.03    0.00     1.15     0.00    86.32     0.00    0.17    0.17    0.00   0.16   0.00
dm-0              0.00     0.00    0.00    0.24     0.02     1.56    13.22     0.01   44.55    6.36   44.71  13.25   0.32
dm-1              0.00     0.00    0.32    1.90     1.32    71.22    65.30     0.14   62.43    0.49   72.79   4.75   1.06
dm-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6.79     0.00   28.06    4.68   38.98   5.18   0.00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sda               0.00     0.00    0.00    3.00     0.00    16.00    10.67     0.26   86.33    0.00   86.33  42.33  12.70
sdb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m-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dm-1              0.00     0.00    0.00    3.00     0.00    16.00    10.67     0.26   86.33    0.00   86.33  42.33  12.70
dm-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该命令的结果与上面  sar -d -p 1 2  命令类似,实际使用中主要还是看 await svctm %util 参数。

1.4 vmstat 命令

 vmstat 命令使用方法很简单: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vmstat  2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3  0      0 93221488   4176 69117136    0    0     0     1    0    0  4  1 94  0  02  0      0 93226048   4176 69117128    0    0     0     0 33326 36671 18  2 80  0  01  0      0 93218776   4176 69117104    0    0     0     9 26225 21588 18  2 80  0  01  0      0 93226072   4176 69117072    0    0     0     0 13271 25857  5  0 94  0  00  0      0 93223984   4176 69117040    0    0     0     5 34637 24444 20  2 78  0  0
11  0      0 93219248   4176 69117184    0    0     0     0 30736 20671  8  2 90  0  0

输出结果中,bi bo 可以表示磁盘当前性能:

  • bi  块设备每秒接收的块数量,这里的块设备是指系统上所有的磁盘和其他块设备,默认块大小是 1024 byte 。

  • bo 块设备每秒发送的块数量,例如我们读取文件,bo 就要大于0。bi 和 bo 一般都要接近 0,不然就是 IO 过于频繁,需要调整。

2. 测试磁盘 IO 性能

2.1 hdparm 命令

hdparm 命令提供了一个命令行的接口用于读取和设置IDE或SCSI硬盘参数,注意该命令只能测试磁盘的读取速率。

例如,测试 sda 磁盘的读取速率: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hdparm -Tt /dev/polex_pv/varvol/dev/polex_pv/varvol:Timing cached reads:   15588 MB in  2.00 seconds = 7803.05 MB/secTiming buffered disk reads: 1128 MB in  3.01 seconds = 374.90 MB/sec

从测试结果看出,带有缓存的读取速率为:7803.05MB/s ,磁盘的实际读取速率为:374.90 MB/s 。

2.2 dd 命令

Linux dd 命令用于读取、转换并输出数据。dd 可从标准输入或文件中读取数据,根据指定的格式来转换数据,再输出到文件、设备或标准输出。

我们可以利用 dd 命令的复制功能,测试某个磁盘的 IO 性能,须要注意的是 dd 命令只能大致测出磁盘的 IO 性能,不是非常准确

测试写性能命令: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time dd if=/dev/zero of=test.file bs=1G count=2 oflag=direct
2+0 records in
2+0 records out
2147483648 bytes (2.1 GB) copied, 13.5487 s, 159 MB/sreal    0m13.556s
user    0m0.000s
sys    0m0.888s

可以看到,该分区磁盘写入速率为 159M/s,其中:

  • /dev/zero 伪设备,会产生空字符流,对它不会产生 IO 。
  • if 参数用来指定 dd 命令读取的文件。
  • of 参数用来指定 dd 命令写入的文件。
  • bs 参数代表每次写入的块的大小。
  • count 参数用来指定写入的块的个数。
  • offlag=direc 参数测试 IO 时必须指定,代表直接写如磁盘,不使用 cache 。

测试读性能命令:

[root@server-68.2.stage.polex.io var ]$ dd if=test.file of=/dev/null  iflag=direct
4194304+0 records in
4194304+0 records out
2147483648 bytes (2.1 GB) copied, 4.87976 s, 440 MB/s

可以看到,该分区的读取速率为 440MB/s

2.3 fio 命令

fio 命令是专门测试 iops 的命令,比 dd 命令准确,fio 命令的参数很多,这里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顺序读:fio -filename=/var/test.file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ead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G -numjobs=10 -runtime=60 -group_reporting -name=test_r
随机写:fio -filename=/var/test.file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write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G -numjobs=10 -runtime=60 -group_reporting -name=test_randw
顺序写:fio -filename=/var/test.file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write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G -numjobs=10 -runtime=60 -group_reporting -name=test_w
混合随机读写:fio -filename=/var/test.file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rw -rwmixread=70 -ioengine=psync -bs=16k -size=2G -numjobs=10 -runtime=60 -group_reporting -name=test_r_w -ioscheduler=noop

定时执行命令

watch 命令,定时执行linux命令。

watch -n 2  'ps -aux|grep osd'

命令参数:

-n  指定间隔的时间,缺省每2秒运行

-d  高亮显示变化的区域。 而-d=cumulative选项会把变动过的地方(不管最近的那次有没有变动)都高亮显示出来。

-t  关闭watch命令在顶部的时间间隔,命令,当前时间的输出。

-h, --help 查看帮助文档

https://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2/31/2840241.html

这篇关于【Linux】linux 资源情况查看|top命令 显示信息说明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263321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 Actuator使用说明

《SpringBootActuator使用说明》SpringBootActuator是一个用于监控和管理SpringBoot应用程序的强大工具,通过引入依赖并配置,可以启用默认的监控接口,... 目录项目里引入下面这个依赖使用场景总结说明:本文介绍Spring Boot Actuator的使用,关于Spri

Linux环境变量&&进程地址空间详解

《Linux环境变量&&进程地址空间详解》本文介绍了Linux环境变量、命令行参数、进程地址空间以及Linux内核进程调度队列的相关知识,环境变量是系统运行环境的参数,命令行参数用于传递给程序的参数,... 目录一、初步认识环境变量1.1常见的环境变量1.2环境变量的基本概念二、命令行参数2.1通过命令编程

Linux之进程状态&&进程优先级详解

《Linux之进程状态&&进程优先级详解》文章介绍了操作系统中进程的状态,包括运行状态、阻塞状态和挂起状态,并详细解释了Linux下进程的具体状态及其管理,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进程的优先级、查看和修改进... 目录一、操作系统的进程状态1.1运行状态1.2阻塞状态1.3挂起二、linux下具体的状态三、进程的

Linux编译器--gcc/g++使用方式

《Linux编译器--gcc/g++使用方式》文章主要介绍了C/C++程序的编译过程,包括预编译、编译、汇编和链接四个阶段,并详细解释了每个阶段的作用和具体操作,同时,还介绍了调试和发布版本的概念... 目录一、预编译指令1.1预处理功能1.2指令1.3问题扩展二、编译(生成汇编)三、汇编(生成二进制机器语

Rsnapshot怎么用? 基于Rsync的强大Linux备份工具使用指南

《Rsnapshot怎么用?基于Rsync的强大Linux备份工具使用指南》Rsnapshot不仅可以备份本地文件,还能通过SSH备份远程文件,接下来详细介绍如何安装、配置和使用Rsnaps... Rsnapshot 是一款开源的文件系统快照工具。它结合了 Rsync 和 SSH 的能力,可以帮助你在 li

Linux部署jar包过程

《Linux部署jar包过程》文章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上部署Java(jar)包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包括统一JDK版本、添加打包插件、修改数据库密码以及正确执行jar包的方法... 目录linux部署jar包1.统一jdk版本2.打包插件依赖3.修改密码4.执行jar包总结Linux部署jar包部署

mysqld_multi在Linux服务器上运行多个MySQL实例

《mysqld_multi在Linux服务器上运行多个MySQL实例》在Linux系统上使用mysqld_multi来启动和管理多个MySQL实例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允许你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多个... 目录1. 安装mysql2. 配置文件示例配置文件3. 创建数据目录4. 启动和管理实例启动所有实例

Linux内存泄露的原因排查和解决方案(内存管理方法)

《Linux内存泄露的原因排查和解决方案(内存管理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运维团队在Linux处理LB服务内存暴涨、内存报警问题的过程,从发现问题、排查原因到制定解决方案,并从中学习了Linux内存管理... 目录一、问题二、排查过程三、解决方案四、内存管理方法1)linux内存寻址2)Linux分页机制3)

解读静态资源访问static-locations和static-path-pattern

《解读静态资源访问static-locations和static-path-pattern》本文主要介绍了SpringBoot中静态资源的配置和访问方式,包括静态资源的默认前缀、默认地址、目录结构、访... 目录静态资源访问static-locations和static-path-pattern静态资源配置

VScode连接远程Linux服务器环境配置图文教程

《VScode连接远程Linux服务器环境配置图文教程》: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安装和配置VSCode,包括安装步骤、环境配置(如汉化包、远程SSH连接)、语言包安装(如C/C++插件)等,文中给出了详... 目录一、安装vscode二、环境配置1.中文汉化包2.安装remote-ssh,用于远程连接2.1安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