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九岁的微博为何没有衰老迹象?,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8月28日,微博九周年了。
我的第一条微博发布于2009年11月18日,算是微博早期用户,跟微博一起成长了九年。
2009年到今天,互联网发生了很多事,WEB2.0、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直播、短视频、信息流、互联网+、AI时代、IoT,各种新生事物接踵而至,每天都有新平台诞生,每天都有老平台沉寂,微博是为数不多的在每一波潮流中都屹立不倒的平台,虽然曾遇到众多强悍对手的轮番挑战,却依然是最重要的互联网平台之一,业务也还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处于高速成长期。
为什么说微博是常青树?
8月8日微博发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净营收4.266亿美元,同比增长68%;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409亿美元,同比增长9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561亿美元,同比增长80%。每一个关键财务指标,增长率都超出同时代诞生的互联网公司。
6月月活跃用户数(MAUs)达到4.31亿,同比增长19.4%;6月平均日活跃用户数(DAUs)达到1.90亿,同比增长19.5%,反观Twttier,这个数字只有11%,腾讯微信,月活10.58亿,同比增长9.9%,远低于微博。在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后,微博用户增长跑赢了大盘。
股价曲线能证明微博的强劲增长。2016年10月19日微博市值达到113亿美元,首次超过Twitter,上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4年上市以来,微博股价从最低的8美元一度上涨到最高140美元,最高涨幅接近18倍,创造了中概股的增长奇迹。微博市值早已超过其母公司新浪,2017年在年会上,董事长曹国伟对此的感叹是:“我们对微博正重返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中心舞台而感到非常自豪。”
依稀还记得,2014年前后,很多媒体站出来说,微博不行了,用户活跃度下滑厉害,要被微信朋友圈取代了。现在看来,唱衰微博的,大都是一厢情愿。不过,这倒生动说明一个道理: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实现线性增长,大到万亿美元的苹果,小到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放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线内,其壮大过程一定是螺旋式增长,受制于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对手策略,自身组织变化,增长速度会有放缓甚至下滑的时候,公司会迷茫,会调整,但优秀的公司,长期一定会增长。
微博面临的冲击从来不少,从最初门户网站之间的微博大战,到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再到图片社交、短视频、直播、信息流、知识付费等不断涌现的新兴产品,对微博都构成了或大或小的冲击。特别是微信的出现,更是让悲观者认为,微博完蛋了,腾讯这次会用微信一洗当年腾讯微博败北的耻辱。现在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微信只是在当时延缓了微博发展的速度,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微博要做社交媒体的决心。
微博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挑战下,屹立不倒呢?答案在于微博牢牢守住“社交媒体”的护城河,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外延,形成外延价值,本质上是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
一个平台打天下的微博
科技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科技公司通过一个产品来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果针对同一个问题,有人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产品就会遇到挑战。科技公司做的,就是尽量延长产品周期的同时,开拓新产品周期。我们看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策略,都是在确保核心业务做好防御的同时,主动出击做出新产品。
• 腾讯内部竞争机制下出了微信;
• 阿里“三年接力跑”模式诞生了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盒马;
• 小米则在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千亿级市场;
• 美团开启“无限游戏”模式不断拓宽边界,从餐饮到外卖到酒店到电影再到出行。
• ……
微博是一个另类,迄今为止,微博只有一个核心产品,就是微博本身,它没有在各种风口来袭后去做类似于知识付费、短视频、直播这样的新品,它也没有展开大规模的投资以求抓住每一个黄金赛道,它也没有像今日头条这样去打造一堆App构成矩阵。
微博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基于微博这个平台进行。通过不断的迭代,微博对产品周期进行无限延长,同时对微博的外延价值进行不断扩展,本质上也是在拓宽自己的边界。今天微博承载的内容跟刚上线之初,以及跟今天的Twitter都已大相径庭。
今天的微博,看上去相当于Twitter+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抖音+知乎+贴吧+……正如我此前所言,微博就是大杂烩,承载了明星互动、公共讨论社区、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新闻获取平台、图片社交、短视频和直播、知识付费诸多功能。正是因为此,微博可以不断获得用户的增长和用户时间的增长,基于此再进行各种变现尝试,特别是营销上的探索,二季度微博广告和营销营收总计3.69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占比高达86.7%。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未来出现新一代内容或者说媒体形式,微博依然会通过产品改版来满足,而不是做一个全新App来应对。为什么微博可以一个平台打天下?我认为原因有三:
1、看上去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图片社交、短视频、直播、知识付费,本质上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内容或者说新媒体,社交媒体是微博的老本行,它一直在变化,实际上是在做一件事;
2、如果一个内容产品不能平台化,产品周期就不会很长,这意味着一定会有各种新产品出现,微博早已平台化,产品周期足够长,可以不变应万变;
3、最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点,就是微博的社交属性。微博是社交媒体,兼具社交与媒体属性,用户消费内容的基础是follow关系,发现优质内容的同时可以发现内容创作者,进而形成一种媒体和社交的良性循环。跟微信熟人社交不同,微博是独特的开放式社交,可能只是兴趣同好,可能只是粉丝偶像,可能只为获取内容,总之,人与人的关系贯穿在微博所有产品逻辑中,Timeline、问答、短视频,无不基于关注关系。
然而微博的社交关系,是很难被复制到第二个产品的,包括微博自己的产品,正是因为此,微博的进化一定是基于微博自身,而不是另辟蹊径。
社交让微博攻守自如
社交对于微博最直接的价值是促进媒体业务。在微博内,用户发现内容的基础就是社交关系,算法作为一种发现内容的辅助——今日头条则是相反的。就内容分发而言,基于社交的好处是可以规避算法“信息茧房”的缺陷,帮助用户发现内容、建立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形成更强的基于内容的互动。正是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平台都在努力建立社交关系,比如今日头条、快手、美图等等。
社交也给微博带来了附加价值,基于社交微博进行诸多业务创新,比如微博付费问答,基于社交关系形成了类似于“围观”这样的社交玩法,这让微博问答跟所有知识付费平台玩法都不一样;再比如在节日时可以做红包活动,让粉丝接力给偶像塞红包。
更重要的是,社交让微博退可守、进可攻:
退可守:9年来建立的社交关系成了微博的壁垒,任何平台想要再做开放式社交都绝非易事,不排除有脉脉、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用好微博社交关系实现了快速增长。现在虽然很多内容平台都在努力构建微博式社交关系,但其关系链数量和质量与微博依然无法相提并论。
腾讯也是花了十多年建立起了熟人社交关系,形成了铜墙铁壁,飞信、米聊、来往等竞争者陆续出现也都无功而返——刚面世的子弹短信更是没半点机会。微博和陌陌也是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契机才撕开一道口子,陌陌的社交腾讯可能不方便做,微博的社交,腾讯曾经努力去做,却没成功。
进可攻:社交表面上看是限制了一个平台的边界在自己的社交王国,实质上却有很强的边界拓展能力。
微博只做微博,然而在产品内不断迭代,平台下面有大量子产品,事实上在不断拓宽边界,所以看上去短视频、直播、知识付费甚至小红书这样的电商平台都在跟微博抢用户,辩证地看,微博正是因为进入了不同的细分内容赛道,边界愈发模糊,才给人一种到处是对手的感觉。
2012年,我在《腾讯和百度的未来: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一文中谈到的关于腾讯的观点,现在对微博依然有效:
“腾讯强大的本质是基于沟通目的而存在的好友关系,这会让腾讯继续强大下去并且更加强大。
腾讯这10多年的时间已经证明IM建立起来的门槛无法打破,也就是关系网不可打破。基于IM这种强关系衍生的应用有很大的先天优势,腾讯的社交、游戏,音乐,邮箱也是基于这个关系自然而然产生出的产品。正因为这个原因,腾讯自己也说打败腾讯的绝对不是另外一个QQ。”
我们看六年后的腾讯,业务更加繁多,野心从要给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变为要连接一切,验证了我此前的判断。微博前面九年强大的本质,是基于兴趣而存在的社交关系,这会让它继续强大下去并且更加强大。
微博不是做的IM,也不是熟人关系,但同样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开放式关系网,微博也在基于这个关系网延伸出更多新业务——新业务不一定是新的App,事实上解决了相似的问题即可。社交的本质就是连接,连接人与人的基础上,连接与人有关的信息(微博/公众号)、商品(拼多多)、服务(小程序),我认为微博的边界还有进一步放大的潜能,我也希望看到微博在下一个九年给互联网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可能。
这篇关于九岁的微博为何没有衰老迹象?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