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雷军:创业 30 年,一个程序员的求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CSDN 编者按】雷军曾写道:“经历过早期互联网的人,无不拥有彻底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就像黑暗中的探索者,头顶却有闪亮的星光。”
如今,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贯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身为小米科技创始人的雷军,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曾经对互联网有哪些的理解和憧憬?在前行时有哪些转机让他不忘初心的一路向前?
我们将通过雷军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的自述,了解他在互联网浪潮中反复求索的历程,以及站在一个创业者、程序员角度的探索与思考。
注:文末有福利~~
以下为正文:
被开启的程序人生
1987 年,我从湖北省仙桃市的沔阳中学(现在叫“仙桃中学”)高中毕业。高考前填志愿时,为了能和一个好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在顺利考进了武汉大学后,开始了我的程序人生。
我发现,写程序真的是我所遇到的最幸福的事。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靠写程序积攒的。在大学里,我用两年时间就修满了所有的学分,后来就有了很多时间,有时候帮人写写程序,还能赚点钱。
这个阶段,我接触到了一个新的文字处理软件—WPS。第一次看到它时,我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写出来的软件,水平之高让我非常敬仰。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尝试对它进行反编译,实现了破解,顺便加上了一点我认为有价值的功能进行改良。我没有想到,这次尝试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WPS 的作者求伯君找到了我,邀请我加入金山软件。
当时金山还很小,我成了这家公司的第 6 号员工,我的科技职业生涯也起源于此。按照公司安排,成立了北京金山,在北京组建起一支研发团队。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的团队拥有一群顶尖的程序员,WPS 一路高歌,运行在几乎中国每一台电脑上。
打击、求索、错过互联网浪潮
直到微软来了。1995 年,我和金山都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这一年 4 月,我带队花 3 年时间打磨的基于 Windows 的办公套件“盘古”上市。为了这款我们寄望极深的办公套件,金山投入了上千万元的开发成本,几乎压上了这些年来所有的积累,原本预期上市半年能卖出 5000 套,结果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销量都没能达到 2000 套。血本无归的惨剧,让金山走到了悬崖边上。
到了 1996 年年初,金山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曾经上百人的研发团队中,精英骨干走了一大半。
那个时候,在中国,电脑刚刚开始普及。紧抓客户需求,我们立马开发了一个叫做《电脑入门》的软件,一经推出便登上了软件畅销排行榜。再后来,公司发布的《金山词霸》、《金山毒霸》等都大获成功。
金山活下来了,我却失去了理想。对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来说,没有比失去理想更可怕的了。于是,我开始了一段放空的生活,几乎天天泡在网上,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
在这半年里,我有两个收获。
第一个是增强了对网络用户社区的理解,比如怎么管理好一个社区,怎么做话题、活动运营能提升社区的活跃度,社区用户在意的是什么,甚至小到一个帖子怎么写才能有更多用户阅读、互动。
第二个就是对金山团队的反思。金山几乎是个纯研发公司,我们的研发技术绝对是一流的,但我们并不那么懂产品,也不太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在产品之外,我们对怎么做销售、怎么做市场推广更是一窍不通。金山如果要绝地反击,这些短板必须得补上。
半年后,我想明白了,我回到了办公室,重整团队继续死磕 WPS。就这么一心死磕,让我跟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潮擦肩而过。
1997 年,金山终于推出了 WPS 97 版,两个月就卖出了 13000 套,金山又活过来了。
这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迎来了启蒙期。1997 年,丁磊从体制内辞职,当年末成立了网易。1998 年 11 月,腾讯成立。同年 12 月,四通利方与北美华人资讯网站华渊合并,成立新浪网。1999 年,阿里巴巴、8848 成立。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日子来了。
在收购网易失败后,我怀着对互联网的疑惑,和金山走进了 1999 年。
2000 年,中国门户网站迎来了上市潮,中美两国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同步迎来了第一波投资热潮,各类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以超出人们想象的程度往上翻。
同样是编程序、写代码,一位程序员从软件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公司,顿时就身价百倍,金山也因此经历了一波惨痛的人才流失。
那时,关于金山的未来、软件行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这些问题,每天都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我还不明白,软件是一个工具,互联网提供的是服务,软件完全可以借由互联网的形式和渠道转化为一种面向用户的服务。
而这一点,正是金山在 201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活力的题眼。
我和金山都意识到,需要重新探索能让金山的技术梦想继续燃烧下去的新方法。
互联网热潮之下的两次思考
当时,面对互联网热潮,金山团队的每个人内心都非常焦灼。
我明白在这样的潮流面前,我们不能做时代的看客。虽然有十年的商业经验,但我仍然想不明白:这些公司靠什么挣钱?什么时候能挣回烧掉的钱?实在有太多想不通的问题,我决定先跳进去,边做边想。
1999 年年初,我们在金山内部种了一块“试验田”,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招了十多个人,做软件下载网站,取名卓越网。很快我们做到了第一名。但接着问题出来了,做下载需要很多服务器和带宽,而当时服务器和带宽都非常贵,用户又不愿意付钱。没有任何收入,业务如何支撑下去呢?
直到 1999 年 10 月。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这样几个道理:
1. 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未来每个公司都会变成互联网公司。
2. 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就是电子商务,这就是所谓的“水泥 + 鼠标”。
这就是我对互联网的第一轮思考。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意识到做软件下载在当时没有前途,于是痛下决心,放弃软件下载业务,卓越网转型做电子商务。
这时的金山正准备冲击上市,董事会完全不看好我们的互联网尝试,希望关闭卓越网。我说服了金山董事会不要关闭卓越网,而是把它拆分出来单独运作。当时我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已经想透了,一定能成功。
那个时候,我们一边做金山,一边做卓越网。
很快,卓越网就做到了中国 B2C(企业对消费者)电商第一。但是,我们跟卓越网的故事,只写了 4 年零 4 个月,最后作价 7500 万美元,把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
2004 年的中国互联网刚刚度过了一个严酷的冰河期。
以今天的目光看,2004 年的中国互联网正在实现从邮箱、门户式内容、工具供给到规模流量变现,再到服务付费的跨越。此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谷歌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典范,脸书也在这一年悄悄诞生。
而金山依然在苦海之中,仍然在痛苦地摸索出路。我不得不再次思考,互联网公司到底是什么?
我最终发现,长期来看,并不存在所谓的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的特性是一些原本就存在的商业创新或准则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极致放大,互联网思维是可以应用于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方法论。
对创业者来说,卖掉亲手创办的企业是极为痛苦的经历。我为了尽快从痛苦的情绪中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来总结卓越网的成与败,琢磨未来的发展机会。
这些思考逐步凝结成了几个最核心的命题:什么是互联网?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毛利率高、增长快?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思考求解的过程中,我一面重新梳理卓越网过去所有的决策,一面带领金山的团队重新学习“谷歌十诫”。足足想了半年多,我才觉得自己对互联网有了一点点感觉。
当时我做了一些初步的总结:
1.互联网首先是工具,未来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公司。
2.互联网是一次观念的革命,只有改变观念,才能跟上互联网时代。
再接着细细琢磨,就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开放和合作是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关键。互联网首先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每个人都是节点,互联是互联网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任何封闭式的业务模式都会遇到很大挑战。
2.互联网公司最厉害的是靠机器赚钱。一旦完成产品研发,用户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只要开着服务器就可以赚钱了。到了这个阶段,产品研发推广的边际成本为零,服务器带宽成本逐年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来了,业务增长速度也比较快。而且,机器是 7×24 小时工作的,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质量。
3.口碑营销和网盟是互联网公司营销的核心。互联网公司直接面对所有用户,好产品仅靠口口相传就能成功。与拥有用户的其他互联网公司结盟推广,也是有效的推广模式。
4.互联网公司管理相对容易。首先是业务、内部运作系统高度 IT 化,这一点和传统公司非常不同;其次,很容易推动量化管理;还有,对人的依赖性并不高,很容易做知识管理,系统自动记录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员流动对企业影响比较小。
5.互联网公司靠提供服务来挣钱,而软件公司靠卖产品挣钱,这种模式决定了软件公司的业务不容易持续稳定增长。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转向卖服务的模式。
6.互联网的关键就是快。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就是研发人员和用户一起开发产品,有阶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听用户反馈,按用户意见去修改。
7. 未来 10 年的热点是移动互联网,手机上网是一种趋势。
想清楚了这些,我做了两件事情。
1.从 2005 年年初开始,我在金山内部发布了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动员令,现在金山的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
2. 2006 年年初我毫不犹豫地投身移动互联网行业,比如投资了乐讯(当时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社区)和 UCWeb 等,并亲自出任 UCWeb 董事长,为移动互联网行业摇旗呐喊。这些都是我深思后的决定。
2007 年,历经 8 年努力,从 A 股到港股,再到美股,最后回到港股,金山终于上市了,但在上市之后,我却意兴阑珊。
如果说金山是一个通用软件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用最极致的努力去苦苦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那么,从通用软件到互联网,我上大学时那个做一家全球知名的伟大公司的梦想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用技术、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被人们所需要?
对于这些问题,我依然没有答案,于是我决定辞职,就此离开金山。
深爱的地方却无法成为梦想应许之地,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在互联网的“前现代”,先是一个看客,后来成为一个苦苦挣扎的模仿者、追赶者,这并不是我的追求。所以,我离开了金山,重新思考未来在哪里、互联网的本质和它在下一个时代可以做到的事。
今天回头看,那个时候的失意让我提前走向了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
下一个时代与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
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有几重意义:
作为技术基础建设的互联网:互联网操作系统、互联网协议,以及它背后的信息通信技术等。
作为应用的互联网:即时通信、社交平台、媒体内容、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
作为价值取向的互联网:高效、透明、公平、普惠的文化和沟通、实现方法。
基于这些思考,我对互联网的理解就是,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社会意识的形成机制和社会生产新的组织机制、发展模式。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广泛推动人与机构彼此赋能,从而推动信息传递、沟通,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效率提升。
互联网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赋能产业,赋能组织,赋能我们每一个人。当一个人连接上网络,他可以随意采摘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向全世界贡献他的能力,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这些赋能是高效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迅速联系他想联系的人和机构,获取他所需的信息;任何一个服务提供者都能快速联系到他的每一个用户,而且同样快速准确地获得每一个用户的反馈。信息传递速率之快,环节之短,传递面之宽广,都是之前无法想象的。
这些赋能是普惠的、公平的,任何人都能获取信息,平等地表达意见。在这个时代,单个个体能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空前的,信息差也前所未有的小。比如,今天在 B 站上,你几乎能找到各种你感兴趣的教程,可以随时学习各种知识,有时候我也会在那里学习一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
这些赋能是低成本的。互联网是先予后取、厚予薄取,是一种“小费模式”,就是“用了觉得好,心甘情愿付点钱”。比如我经常提起的美国零售渠道开市客(Costco),它毛利率极低,几乎是单纯靠会员费赚钱。2017 年时小米就讨论过会员费,但当时服务还没有让我们完全满意,同时我们还有互联网变现的模型,就没有操之过急。我期待,小米能够尽快达成我们理想的、骄傲的综合服务能力,那时小米才会开启会员费这项业务。
这些赋能还是跨领域的、面向未来的。比如,谷歌 AlphaGo 的启示与埃隆·马斯克的一系列商业产品实验,正在从互联网的方法论、技术基础和对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引导,甚至对人的认知开拓等诸多方面,揭示出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其实仔细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互联网原创的思维,却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显著认知,赢得了巨大的、普适的验证。
而且,越是在大工业生产能力强盛、标准化程度高、数据驱动、巨大市场,互联网越能体现出巨大的效率优势和创新推动力。
从 1997 年到 2007 年,10 年时间,我先后几次长考,终于得出了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总结,为了让大家深刻理解互联网,我把互联网关键词抽出来,就有了“七字诀”的原型。这个总结先后有两版。
第一版:互联、全天候、快速。
因为是互联网,所以互联非常关键。互联是互联网业务必须考虑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说要考虑如何整合上下游,如何整合更多的推广资源;全天候:传统的业务是 5×8,而互联网必须是 7×24,必须确保任何时候业务都能正常运行;快速,更是互联网的精粹,必须快速开发、快速推广、业务快速成长等,反应速度一定要比传统业务快 10 倍,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这一版的思考诞生于卖掉卓越网前后。“互联、全天候、快速”是基于狭义互联网的表征,如果更加深入地进行淬炼,就得到了更新一版的总结。
第二版: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个版本是从互联网行业中提炼出来再抽象,它的核心表达为“效率”,体现为“信任”。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一方面改造我们的生活形态,另一方面又在影响人的认知,也让无数的创业者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等于互联网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摘自《小米创业思考》,版权归中信出版集团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最后为了感谢广大开发者对 CSDN 的长久以来的支持与关注,CSDN 联合中信出版集团特申请了 5 本技术图书作为福利,赠与有缘的粉丝们,也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欢乐!
《2022-2023 中国开发者大调查》重磅启动,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问卷调研,更有 iPad 等精美大礼等你拿!
☞鹅厂反贪风暴?腾讯继美团后再出手!100 余人被辞退
☞中国开发者薪酬集中在 20万-34万元、Vite 爆火、Angular 下行,最新 JavaScript 年度报告重磅发布!
☞开源的核心是人
这篇关于雷军:创业 30 年,一个程序员的求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