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2005~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来源:http://www.ednchina.com/blog/jerryzhang8023/13120/category.aspx
第一章电子元件行业发展特征研究 2005年,受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外需进一步加大的拉动,我国电子元件产业的利润总额以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姿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对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纵观电子元件行业2005年表现,可以看到如下特征:
图1电子元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2003-2005年增幅变化趋势图
表12002-2005电子元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第一,产品生产持续增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但增幅较去年均有所回落。2005年,尽管电子元件产业受到了原材料、燃料、运输费用大幅提价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和某些产品降价的负面影响,但通过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加速流通,电子元件企业经过第四季度的最后冲刺,终于获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收入、效益双丰收。目前,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规模在世界位居前列,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印制电路板、磁性材料等部分产品产量排名全球第一。2005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63%;工业增加值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29%;销售收入和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增幅分别下降了13.11和10.17个百分点。
第二,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大幅趋缓。我国生产的电容器、电阻器、磁性材料、电子变压器、压电石英晶体器件、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印制电路板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且一半以上的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印制电路板、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和电子变压器等是我国电子元件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2005年上述产品的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在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出口中排名前列,合计占电子元件出口的一半以上。
第三,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一方面优势企业地位越来越明显,2005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26家,比上年增加了7家。二是地区聚集效应日趋显现,电子元件行业发展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部分省市逐步形成了一些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生产基地,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第四,外资企业的不断扩张、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电子元件产业产量持续增长,但行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盈利空间逐步减缩。完成利润总额308.5亿元,同比增长28.64%,占全行业的比重接近1/4,但与去年增幅相比,下降了11.4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高速增长的行业有PCB、压电晶体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声器件、光电线缆。其中混合集成电路200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出现了负增长。
第五,企业规模依然偏小,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差;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依赖进口局面仍未改变。近年来,我国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受到加工贸易快速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国产元件不适应高档产品市场日益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功能、新结构和高性能的电子元件仍需进口,整机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第二章 电子元件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对各种电子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促使我国成为了电子元件的消费大国。相应的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定,电子元件产品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电声器件、磁性材料、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元件、微特电机、光电线缆、电容器、印制电路板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扬声器、录音磁头、铁氧体永磁磁体、石英晶体元件、铝电解电容器、圆柱式镍镉蓄电池、有线电视射频电缆等产品的产量我国居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甚至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从销售额来看,我国电子元件占全球总销售额还不高。
图2 2005年电子元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受2005年外贸出口“低开高走”的拉动影响,从图2可见,2005年电子元件产业发展速度以二、三季度逐季递增,四季度达到巅峰。由于2005年国际手机大厂新机种集中于下半年大量出货,四季度尤其畅旺,因此全年电子元件产业保持了较快速度发展。我国电子元件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5735亿元,同比增长29.63%,但全年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回落8.16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占66.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的企业占20.24%;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的企业有959家占企业总数的25.3%,其销售收入占总数的82.94%,电子元件产业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从行业来看,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较快的行业依次为印制电路板、光电线缆、电声器件、接插件、控制继电器,其同比增长分别为39.01%、29.06%、26.52%、23.37%、18.39%。过去台湾是世界印制电路板、接插件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台湾已将70%的产能移至大陆并继续扩大生产能力,因此2005年,这五类产品尽管受铜涨价影响较大,但高速增长的外贸需求拉动了PCB、光电线缆、电声器件、接插件的快速发展。
图3 2002-2005年电子元件行业市场规模比较(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系统分类: | 自由话题 |
用户分类: | 未来科学预测与展望 |
标签: | 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 |
来源: | 转贴 |
2005年,在“科技兴贸”战略的推动下,我国电子元件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全年进出口额首次突破五百亿美元,达到566.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9%,占全国外贸的比重达到了3.98%。2005年,我国电子元件产品进出口贸易延续了往年“低开高走”的趋势。一、二、三季度呈增长态势,第四季度达到高峰,全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二是全年出口创汇首次迈上百亿美元台阶。电子元件15大类65小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6.23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3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5%;进口用汇33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23%。
从小类产品来看,2005年,我国印制电路板、光电线缆、电接插元件三类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其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9.72%、39.28%、39.06%;另有七类产品出口平稳增长,即电声器件、电感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阻电位器、电容器、电控制元件、石英晶体器件,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2.7%、16.45%、15.53%、15.06%、15.05%、13.02%、12.24%;还有两类产品即电子变压器和隔镍蓄电池出口额较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05年,出口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电子元件产品有四类,按出口金额大小依次为印制电路板53.38亿美元、电声器件38.17亿美元、电接插元件29.86亿美元、微特电机23.41亿美元,出口额合计为144.81亿美元,占电子元件出口总额的64.91%,进一步显示出上述四类产品在电子元件出口贸易中的强势地位。
三是我国电子元件贸易逆差增幅大幅下降,比上年度减少37.17个百分点。
我国历来是中低档电子元件产品的制造及出口大国,另外,外资企业也是出口的主力军,2005年出口金额继续增加。从进口来看,由于我国电子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对于电子元件的需求也持续增加,造成电子元件的进口大量增加,尤其是国内企业难于涉足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量进口的电子元件中,很多是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设厂生产的,部分外资企业在国内生产且内销的产品在海关统计中体现为进口,这无形中增加了电子元件进口额,同时相应减少了电子元件出口额,从而扩大了电子元件贸易逆差额,如果去掉这部分进口额,那么电子元件贸易逆差额比实际要小得多。中国加入世贸后,关税水平的降低也促使进口的增加,使得部分国外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挤压了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
表3 2005年1-12月电子元件产品分行业海关进出口量值表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九五”前四年,国内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顺差三次、逆差一次,逆差仅仅0.5亿美元,2000年逆差激增至14.5亿美元。自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元件外贸出口逆差居高不下,且进口增幅总是大于出口增幅,导致逆差额大幅上升,2004年电子元件贸易逆差增幅高达48.73%,2005年电子元件外贸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使逆差增幅大幅下降,比上年度减少37.17个百分点,这种态势将有效遏制我国电子元件产品多年来贸易逆差增长的趋势。但是,只有当国内企业在高技术产品领域形成竞争力,才能真正改变我国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格局。
从进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与2004年相比电子元件进口产品结构格局基本不变,混合集成电路仍为首需,各类产品进口金额占总额比例也基本保持稳定。混合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电接插元件、电容器四类产品分列进口金额最高的前四位,分别占进口总额的20.05%、19.72%、14.99%、13.23%,这四类产品合计占进口总额的68%,是进口的重点产品。另外,包含电容器在内,与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大量配套的其他几类新型元器件尚需大量进口,因此,以上这些产品是构成我国电子元件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
图表4 2000-2005年电子元件贸易逆差走势
数据来源: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与此相反,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声器件、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磁性材料与器件四类产品仍为出口的重点产品,2005年,该四类产品实现贸易顺差分别为23.7亿美元、4.62亿美元、4.16亿美元、2.1亿美元,多年来一直保持顺差。
从进出口主体来看,电子元件类产品出口额按出口单位的经济类型分,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46.8%,比上年增长50.6%;中外合资企业占20.9%,比上年增长26.2%;国有企业占18.8%,私人企业也占到6.4%,其他类型企业不足2%。以贸易方式分,其中以进料和来料加工方式的出口额占75.7%,一般贸易方式占20.7%。国内电子元件主要向中国香港特区(39.6%)、日本(占12.2%)、美国(10.0%)、韩国(6.4%)、新加坡(3.5%)、中国台湾地区(占3.3%)等15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电子元件类产品进口额按其单位的经济类型分,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占60.5%,比上年增长37.9%;中外合资企业占19.7%,比上年增长18.0%;国有企业占12.0%,私人企业也占到4.2%,其他类型企业占3.6%。以贸易方式分,其中以进料和来料加工方式的进口额占75.9%,一般贸易方式占14.1%,所谓进口产品按金额计算,实际上其中的3/4是在国内生产的。
系统分类: | 自由话题 |
用户分类: | 未来科学预测与展望 |
标签: | 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 |
来源: | 转贴 |
第四章 电子元件行业产业结构及企业状况分析
过去,电子元件行业市场主体主要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并且主要是以单一产品的专业厂商为主。由于全球高科技产业规模快速膨胀,而利润空间下跌,迫使许多规模较小的电子元件厂商,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乃至垂直整合。电子整机厂商向下整合也成必然趋势。随着更多的电子元件企业向上、下游产品延伸,多品种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如台资企业国巨既生产MLCC,同时也生产片式电阻。
从整个行业的市场主体表现来看,本行业企业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拥有较多资产和较大经营规模的企业是电子元件行业主导力量。本届元件百强实现销售收入736.4亿元,占近万家元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的20%。因此,元件百强已基本把握了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命脉,左右着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企业总体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在通信、家电等下游产业的带动下,电子元件行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总体规模迅速扩张。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实现销售收入736.39亿元,比上届净增150.76亿元,同比增长25.74%。2005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比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上升了27.16%;而后10名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比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后10名企业增长仅16.78%;前10名与后10名企业相差10.3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基地集中度日益提高。2005年第18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7个省市,比第17届减少2个省、比第16届减少3个省,2006年第19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8个省市,仅比第18届增加1个省。它们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4省。其中浙江省29家,广东省21家,江苏省17家,福建省7家,浙江、广东、江苏3省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计之和分别占电子元件百强的65.68%、64.41%、65.25%,产业聚集效应非常高。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广东、江苏民营经济迅速成长,除外资或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外,民营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总体规模较上届有较大提高,但真正做强的企业还不多。企业做大,只意味着企业投入大,在资产、规模或销售收入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排名在前。而企业做强,意味着绩效表现和成长能力具有竞争力,主要通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成长指标来体现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运转效率等经营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见,大不等于强,企业做大容易而做强难。要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应在做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首先,应加紧修炼内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争取在核心技术及专利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核心技术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这与我国世界电子元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种现状应引起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旦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我们的企业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来料加工厂。因此,各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跟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改变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至今没有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现状,从重视产量、销量向重视品牌转变,从品牌仿照向品牌创造转变。
其次,加强合作,整合资源。要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企业购并,实现行业规模整体扩张,争取在全球产业链发展中形成加工制造的成本与规模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对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强技术成果共享。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加大与上下游的合作,在对准市场方向的基础上,提高资源整合的优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争取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巨头”。
次之,应加强国际规则学习,共同维护行业利益。要加强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学习研究,联合应对国外贸易壁垒,还要通过多元化投资布局化解贸易摩擦。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应对海外专利收费谈判。要提高维护行业利益的意识与能力,主动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化解来自进口及其他方面的恶性冲击。
再次,尽快提高产品档次。由于国产电子元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领域,造成了我国通用元件生产能力过剩,而新产品所需的新型元器件,企业却很难满足整机生产成套供货需求的被动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电子元件企业应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首先占领国内高端市场,继而向国际市场发展,为企业做强开辟新的途径。
最后,要提高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发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产品,促进电子元件的无铅化,从源头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还要将安全生产和节约能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同把电子元件打造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系统分类: | 自由话题 |
用户分类: | 未来科学预测与展望 |
标签: | 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 |
来源: | 转贴 |
片式元件
是电子元件发展的主流,目前各类电子元件的片式化率已高达70%。在各类整机电路中,片式元件和半导体有源器件的数量比例通常在20∶1至50∶1左右,其中一些高端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当中,片式元件的比例更高,有时可达到100∶1。2005年,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片式元件进出口贸易活跃,电容器出口额为1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片式陶瓷电容器出口额为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9%;片式钽电解电容器出口额为1.47亿美元,增幅高达70.46%;片式电阻器出口额为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今后片式元件的主流产品将由0603逐渐向0402甚至0201过渡,对片式元件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
随着手机新功能不断增多,手机与消费类电子、电脑的结合将是未来的两大趋势,手机将比PC更具发展前景,手机将取代PC成为技术竞赛的一个新舞台。为应对这种变化,小型化(0201尺寸)、集成化、高频、高容的电子元件将被广泛应用,而且随着贴装密度的增加,片式元件的使用量将大量增加,3G手机上MLCC、Chip-R、片式电感器的用量将激增,将由平均300多只增长到600多只,片式电感的用量将会增加一倍达到60只以上,这将给电子元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商机。
近年来,国家“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等重大研究计划均支持了片式元件相关的研究项目。其中国家“863”计划对电子元件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长期稳定的支持。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片式元件及其关键材料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一些材料和元器件(如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感器、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关键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应用与产业化前景好的优秀科研成果,并形成了若干具有带动性、示范性的高技术产业和成果转化基地。然而,从总体上和产业水平上看,我国片式元件产业与美、日两个元件生产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核心竞争力较差、产品档次较低,其中蕴涵的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在某些核心技术上还受制于人。
片式元件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无源集成产业的兴起以及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片式元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抓住这些机遇,投入力量,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片式元件及其集成器件,将是我国从电子元件大国走向电子元件强国的必由之路。
印制电路板
继2003年PCB市场复苏以来,PCB工业持续出现强劲增长。2005年,340家PCB生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62.12亿元,同比增长39.01%;实现利润总额54.6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7.89%;出口5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9.72%。需求主要来自通信市场对于PCB的持续需求。台湾地区最大的30家PCB生产商中有70%的企业已在大陆设厂并扩大生产能力,因此,2005年PCB尤其是柔性PCB的产值增长较快,如生产柔性PCB的企业常州宇宙星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苏州维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新宇软电路有限公司、厦门弘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2005年产值增幅均超过200%。预计2006年、2007年我国PCB产值平均增长率将超过25%。
高保真化、片式化、微型化、薄型化、低功耗、高功率、多功能、组件化成为电声器件新的发展趋势,同时,产品的安全性、绿色化也是影响其发展前途和市场的重要因素。
混合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属于集成电路范畴,但是,多年来,我国对混合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强度一直较低。就军用混合集成电路的投资而言,一般不足国外的1%,尤其是高级混合集成电路MCM方面的投资更少。在民用产品方面,投资也远远达不到高技术产品的需求,由于民用HIC产品的投资大都由企业自筹,鉴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项目的效益等原因,企业不可能也不敢投入较大的资金购置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种情况也制约了我国HIC产业在高技术产品方面的快速发展。
混合集成电路产业今后几年发展的突破口应是移动通信基站、中继站和终端使用的中、高档HIC产品。车用HIC产品现阶段我国还基本依靠进口,这一市场是HIC行业今后几年发展和突破的重点,也是需要加大投资的重大项目。
混合集成电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HIC行业必须形成多元化市场,如计算机及外设、家用电器、工业控制设备、仪表、医疗仪器等方面也应加以关注。要形成多元应用市场,以创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连接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元件越来越小,电路密度越来越高,传输速度越来越快,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电接插元件技术的发展。电接插元件正朝着高密度、小型化、薄型化、组合化、高速化、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我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地区之一,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方向发展,市场对各种电子元器件需求依赖较大,这也给电接插元件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电子产品市场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已经成为连接器应用领域发展的新特点,整机的电子装备系统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大连接器制造商聚焦的新应用领域。连接器产品开发的目标已经由原来为适应整机小型化转变到以满足数字化所提出的特性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连接器产业在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国际分工等方面呈现出的新趋势,积极适应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市场的转变,因此,大力发展小间距、高低频混装、宽带、多功能、组合化、模块化、智能化的新型连接器应是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我国连接器行业应集中力量投入到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规模生产,应将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重点放在以高档家电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高速发展的汽车产品、市场潜力极大的通信产品等领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达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
2005年,我国电接插元件产值519.86亿元,同比增长23.37%;出口额2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06%,其中连接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出口额13.89亿美元,增幅高达66.81%。由于台湾电脑及连接器的主要厂商已移至大陆生产,因此连接器的需求主要来自PC市场。在开关元件方面,开关的出口总额达到6.3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4.25%,微型开关和触摸开关是其中增幅最快的。开关元件的大量需求来自便携式设备如手机、MP3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等市场的增长。随着通信产品、GPS和娱乐系统等应用的增长,2006年电接插元件制造业将会继续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产值增幅将超过22%。
光电线缆
电线电缆行业最近几年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缆生产国。目前国产电线电缆品种大约有120多个系列,超过1000个品种。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趋势引导下,我国光纤光缆和通信线缆有了很快的发展,主要品种都能大批量、稳定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电信部门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从近几年国际线缆市场发展趋势看,由于需求下降,线缆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走低,企业间竞争加剧。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急剧上升,这些因素使线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目前,我国线缆行业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主体。
今后几年,应重点加强光纤预制棒产业的建设,实现光纤预制棒的完全自给。此外,还应加强标准化、原材料国产化、专用设备和仪器的研发等基础性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光电线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磁性材料
近年来,国内磁性材料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年增长率超过20%。现在,我国磁性材料工业在产量方面已经初具规模,中低档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在高档产品方面开始形成竞争力。
随着汽车生产量和使用扬声器数量的增加和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元件的发展,是使用钕铁硼最大的市场之一,年需求量约在上万吨;显示器需要各种高档次铁氧体软磁;多媒体音响对永磁材料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通信业的发展,电话和移动电话装置需要越来越多的抗干扰磁芯、片式微型化电感以及传感器和扬声器,这给软磁和永磁材料带来了良好的市场。从市场发展看,全球和国内磁性材料市场发展前景是乐观的,未来10年可以说是我国磁性材料工业发展的大好时代。今后几年,我国的磁性材料工业主要将在质量和性能方面加速提高,在产量方面增长的速度会较慢。
我国的磁性材料企业还不是很强大,今后应集中力量,搞好主营产品,取得规模竞争优势,只有在搞好主营产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多元化发展。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随着WLAN、蓝牙和GPS产品的发展,对热敏电阻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手机摄像功能的普及,将大量采用摄像头,对CMOS传感器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另外,手机用摄像头正在从30万像素向百万像素以上过渡,2006年,手机照相模组将继续向高端发展。200万像素和30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模组,将再一次对国产手机品牌和中国模组厂带来严峻挑战。自动对焦的马达技术,如步进电机、音圈马达、Piezzo等,对中国厂商来说,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电容器
我国电容器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服务上,都能够满足电子整机及家用电器发展的需要,并带动了相关的材料、设备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电容器生产大国。
电子消费品的普及和升级换代,使电子整机行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家电产品已经扩大到变频和环保空调、家庭影院、计算机、通信产品,因而服务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电子整机已经向数字化、高频化、多功能化和便携式方向发展,电子系统向网络化、高速处理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功能在提高,整机的线路在简化,单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数量在下降,单机本身的数量在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电容器小型化、片式化必须加快步伐。
我国的电子元件生产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基地,电容器的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重较大。我国电容器行业已具备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基础条件。交流电容器、防干扰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在全球取得了通行证,产品质量有了可靠的基础保证,厦门法拉电子、宁波新容电气、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公司、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益阳艾华集团公司、昆山万丰电子、南方宏明电子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国内的材料、设备等行业正在发展壮大,电容器用的原材料、制造工艺设备、测量仪器仪表等,国内已基本能够满足要求。走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电容器行业的发展。
电声器件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声器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档电声器件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形式的电声器件不断涌现,正在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电声器件产品正在向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高保真、大功率、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片式电声器件发展也很快。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电声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声器件生产加工中心,在国内形成了电声器件生产工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我国电声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今后几年,国内市场为电视机、通信产品、家庭影院、计算机(包括笔记本电脑)、电子玩具等等配套的电声器件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另外,汽车音响也是电声器件行业重点关注的应用领域,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10%。
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移动通信、家庭影院、多媒体、数字化视听终端的迅猛发展,中高档电声器件将进入大发展时期,先进的设计、测量软件和设备,使电声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传统的电声器件性能不断优化,新型电声器件如数字式、硅集成等产品层出不穷。
系统分类: | 自由话题 |
用户分类: | 未来科学预测与展望 |
标签: | 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 |
来源: | 转贴 |
宏观产业政策预测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步入一个关键的转型调整时期,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迫切,这为电子元件做大做强创造了重要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促进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关键领域研发的扶持力度,集中支持新型片式电感器电容器、新型电池、汽车电子元件等高端产品开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新型材料上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无铅化材料的开发,从源头上提升产业的创新性和环保水平。扶持片式元件生产设备发展,在引进基础上加强吸收创新,争取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
第二,鼓励上下游合作,推动优势企业发展。我们将深化实施优势企业发展战略,从研发能力、国际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企业深化与整机行业的配套合作,推动优势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与对外投资,为发展成为综合性的行业巨头奠定基础。我们也将研究制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的配套措施,鼓励有条件地区建设电子元件生产基地,为上下游合作和产业链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推动国际合作和产品出口,促进贸易平衡。继续创造条件有效利用外资,鼓励跨国公司在华加大研发和配套力度,带动国内行业优化升级。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与国外企业开展竞争合作,推动出口与投资多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加强行业预警监测,推动安全立法工作,将保护国内企业利益工作前置化。
第四,开展政策研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商,争取国家将部分国产化率和技术含量高的电子元件纳入出口退税率17%的产品范围。在现有软件和集成电路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领域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将电子元件纳入其中。进一步加强税制研究,争取增值税转型文件在元件产业率先试点,推动两税并轨方案尽快实施,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第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规范恶性竞争的对策措施;发展循环经济,以电子元器件为突破口,推动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产品开发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鼓励行业协会发展,有效发挥其协调市场秩序和应对贸易摩擦的组织领导作用。
产品及技术预测
电子元件的技术发展趋势是由电子整机产品的发展要求来决定的。微型化、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个人化、集成化是个人电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类电子等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六大趋势,由此决定了电子元件产品必须向以下五个方面发展,以适应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需求。
一、小型化。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和便携式同时要求电子元件产品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元件的尺寸。以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为例,目前的主流产品的尺寸正在从0603型向0402型过渡,而更受市场欢迎的高端产品是0201型。尺寸的缩小涉及一系列材料和工艺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无源元件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些新材料和前沿技术(如纳米技术等)已开始被用于超小型元件的工艺之中。
二、多功能化。随着电子新型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对片式元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尽管从数量上看,电子元件的片式化率已高达70%以上,但发展很不均衡,一些元件由于工艺、结构及材料等原因,片式化的难度较大。如具有电感结构的磁珠元件,其功能不在于作为一个电感器,而是抗电磁干扰,目前片式化的磁珠元件已成为用量最大的一类片式电感类元件。这些新元件的设计和材料都是电子元件所面临的新问题。目前,为了实现微波陶瓷元件、过流保护元件、敏感陶瓷元件、磁性变压器等元件的片式化,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具有低温烧结特性的微波陶瓷介质和敏感陶瓷材料及相应材料的多层共烧技术。
三、集成模块化。由于无源电子元件的制造工艺在材料和技术上差异很大,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以分立元件的形式使用。尽管人们一直在片式元件的小型化方面进行着一系列努力,但与半导体器件的高度集成化相比,其发展相对缓慢得多。近年来,由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等技术的突破才使无源集成技术进入了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并成为备受关注的技术制高点。基于LTCC技术的片式元件及其集成化产品的产值一直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据预测,到2010年,仅中国内地的LTCC产品市场就将达到30亿美元。
四、高频化、宽频化。电子产品向高频(微波波段)发展的趋势很强劲,如无线移动通信发展到2GHz,蓝牙技术是2.4GHz,短距离无线数据交换系统可达5.8GHz。此外,高速数字电路产品越来越多,光通信的传输速度已从2.5Gbps发展到10Gbps。这些进展都对电子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降低寄生电感、寄生电容、提高自谐振频率、降低高频ESR、提高高频Q值等。
五、绿色化。在电子元件的制造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有毒物料,如清洗剂、溶剂、焊料及某些原材料等。部分电子元件成品中有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如汞、铅、镉等。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立法禁用这些有害物质,提倡绿色电子。我国电子元件行业也面临这一课题,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有待于解决。
市场规模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预计到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电子元件产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期后,2005年进入了平稳增长期。2005年的电子元件产业可以说是波澜不惊,这也应和了电子元件产业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特点。但由于2006年宏观环境对电子元件行业的制约因素有增加的趋势,如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及国际供需关系变化,以及2005年1019亿美元的顺差规模对我国外贸可能造成的影响,都会影响到电子元件行业的整体表现。所以我们预测,未来几年内电子元件面临新的机遇,行业发展仍将大有可为,但增幅不会太大。2006年的市场规模增幅应该在25%以内。
这篇关于2005~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