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用计算机探索有的音乐,[黄浦] 大同中学:用计算机叩开音乐创作的大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乐曲创作,历来是一件门槛较高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创作者具备非常丰富的乐理知识,更需要创作者精通各类乐器的演奏技巧一遍遍试音来雕琢音乐灵感。然而,随着技术的介入,音乐创作这件“高大上”的事情已经出现在了高中的课堂上,并且为音乐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2019年12月23日下午,上海市大同中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虫创客”示范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摩拳擦掌,在计算机上一个接一个创作了鼓、贝斯、吉他、钢琴以及主旋律长笛的乐曲,并通过软件合成了一段集体创作的音乐新作。
借助计算机探索音乐教学、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许多专家将其视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在信息时代,音乐也可以成为被解读的数据,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搭上数字化轨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月萍看来,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因此,音乐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理所应当。上音民族音乐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管乐学会理论与创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灏认为,借助计算机上音乐课这种新模式,非常适合在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电子音乐可以很快通过技术获得各种音源,为创作带来便利。”
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介绍,“音虫创客”这门课经历了3大升级——实现跨学科统整,让音乐课教师和信息课教师突破学科壁垒坐在一起研究课程;改造教学流程,让学生从被动地听音乐、跟唱转变为音乐的创作者;建设数码音乐创新实验室,用硬件更好地支撑学生的学习创新。“我校一向重视艺术教育创新培养。通过这门课,我们的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素养,还提升了综合素养、找到了志趣方向。”他透露,受到“音虫创客”影响,大同中学已有1位学生考进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有3位学生考进音乐学院工程系。
“音虫创客”在为学生带来全新音乐创作体验的同时,也对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为了让课堂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必然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工具。更重要的是,师生在创新课堂中会产生更多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供组织、帮助、辅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实践。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席恒发现,公开课教师“更多从体验的角度来思考课的设计,给学生个性化体验、实践、创造提供抓手和载体”。课程设计者李嘉表示,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纲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思路,根据软硬件条件将音乐知识、技能与多种科技手段关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数字设备和创新教学思维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乐器”。
事实上,在上海开设计算机音乐创编类课程的并不只有大同中学。比如,民办平和双语学校请来外籍博士给学生上计算机音乐创编课程。再如,青浦区凤溪小学以小学生熟悉且富有韵律的古诗词作为歌词,让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样能写谱创编。
“今天计算机音乐创编类课程的出现,让我们心目中的作曲家不再遥远。音乐从起源开始,就和所有的人联系在一起,不能和人们越来越远,不能让少部分人把持音乐的话语权。既然人类创造了音乐的形式,就应该让音乐回归到人的生活中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期望,音乐教育不仅要在教学形式上创新,更要让今天的音乐课内容贴近孩子的心灵:“音乐课的目标要让孩子感知世界。学会通过音乐找到美好世界的通感,表达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这篇关于用计算机探索有的音乐,[黄浦] 大同中学:用计算机叩开音乐创作的大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