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观察】智能音箱“三强鼎立”格局成型,终局将至究竟鹿死谁手?,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申耀的科技观察
读懂科技,赢取未来!
麦肯锡奖获得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代表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指出:“破坏性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会超过用户需求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很多时候技术发展的源动力并非来自用户的需求,而是新技术的应用刺激了新需求的增长。
智能音箱便是如此。据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总量达到8620万台,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3850台,超过了2017年全年出货总量,环比大涨95%。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智能硬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押注,智能音箱从少数极客手中的“科技玩物”,成为了各种智能硬件中最亲民的品类,也成了巨头们志在必得的物联网时代的关键入口。
“三强鼎立”格局成型
从报告中的排名来看,目前亚马逊、谷歌两家巨头已遥遥领先。其中,亚马逊Echo设备出货量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1370万台,市场份额35.5%,环比增长91%;谷歌Home音箱出货量1150万台,市场份额30%,环比增长123%。
与美国亚马逊和谷歌分庭抗礼的双寡头格局不同,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三强鼎立”的格局已成型。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达到2190万台,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场,四季度出货量860万台环比增长超过665%,增速远超全球水平。其中天猫精灵出货280万位居第一,百度和小米分别以220万和180万出货量,分列二三位,三家市场份额合计占比高达79%。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阿里、小米和百度外,中国还有许多智能音箱玩家,但三家的领先地位已经保持多时,短期内很难被撼动,更何况智能音箱领域的洗牌就早已开始,中小玩家相继转型或离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观察:
首先,是技术支撑。我们知道,智能音箱本身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品品类。智能音箱依赖语音智能服务,只有算法没有互联网服务和内容不行,而一些有内容有服务的玩家,却输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上。
其次,是价格补贴。天猫精灵去年四季度有超过70%的出货量,是在长达三周的“双11”购物节时期完成。小米强调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是硬件行业知名的“价格屠夫”,对小爱音箱的定价是零利润思路。百度小度智能音箱直接杀价,599元的产品299元甩卖,春晚活动更是直接送出30万台。
最后,是生态比拼。一方面,是内容服务的生态。另一方面,智能音箱最有价值的认知,是作为语音交互平台控制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设备,也就是说,智能音箱不只是语音助理App,而是智能控制中枢,需要连接操控各种智能设备。
不过,尽管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却依然还有玩家摩拳擦掌准备入局,其中不乏家电巨头、手机巨头以及传统的音箱大厂。可以预见,未来的市场竞争形势将更加严峻,竞争维度将扩散到多个层面。
智能音箱终局将至
毋庸置疑的是,智能音箱市场已然从蓝海变为红海,而有技术优势、内容服务优势以及长期补贴意愿的互联网巨头在竞争中明显占优,就目前来看,阿里、百度和小米胜算最大。
第一,在技术层面,巨头优势最为明显。智能音箱虽形态各异,但其基础支撑都是一样的,即人工智能技术。
以百度为例,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深度学习的科技巨头,百度在做小度智能音箱前,其Duer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已面世一年有余,给小度智能硬件各种丰富的技能提供了坚实的AI交互基础支撑。而阿里基于阿里云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其技术优势,小米在启动AIoT战略后也在加速其技术布局。
第二,在价格层面,中小玩家想要参与补贴大战有心无力。目前来看,百度和阿里都有强烈的意愿持续补贴,雷军在IPO前也曾承诺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智能音箱是否会破例还有待观望。
事实上,当互联网巨头以补贴手段争夺市场份额时,依赖硬件盈利的中小玩家已然最先沦为炮灰彻底出局。
第三,在生态层面,无论是内容服务,还是IoT硬件生态,互联网巨头都有着一整套成熟的体系,关键看整合力度。
百度基于自身内容服务生态资源和DuerOS构建了成熟的内容服务体系,阿里则有支付宝、天猫淘宝等独家的移动支付与零售渠道支撑,而小米的优势则是基于其生态链模式形成了互联互通的IoT优势,让其智能音箱可以操控很多小米系的智能硬件。
此外,目前未有大规模动作的腾讯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一,腾讯系应用的用户量无人能敌。其二,国内内容服务生态体系做到腾讯这个量级的屈指可数。
在我看来,尽管智能音箱市场依然在高速增长,中国增速甚至远超全球,但国内市场已然从蓝海变为红海,“百团大战”将不会重演,智能音箱终局将至。接下来的竞争,将是巨头与巨头之间的竞争,而就上述的几个层面来看,各巨头都有各自的优势,目前很难分出胜负。
竞争焦点加速延伸
我们知道,智能音箱的鼻祖,毫无疑问是亚马逊Echo。然而,谁曾想到最初Echo仅是为家庭打造的智能音乐播放器,而且首批产品还带遥控器。
据彭博社的报道,最开始是亚马逊的一位员工突发奇想,可以把音箱作为流媒体电视的语音控制器使用。受到这个想法的启发,亚马逊意识到Echo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的枢纽,并在正式发售前的2014年底将Echo与其他公司生产的智能灯泡、智能温控器等智能设备连接起来。
回过头来看,这也是如今智能音箱成为巨头兵家必争之地的主要原因:智能音箱很可能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入口。
但是,眼下智能音箱最主流的需求却是时间提醒、听歌、读新闻等基础休闲娱乐功能。如何赋予智能音箱更多价值,无疑将成为智能音箱市场竞争的下一个焦点。
一方面,回归初心,让智能音箱成为家庭真正的智能语音助理。现在大家都有共识,智能音箱将是未来家庭中重要的入口、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枢,用户将可以通过语音去操控各种智能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在这方面优势明显,Amazon Echo 可控制的智能家居种类包括灯光、开关、门窗等,可控制的硬件品牌多达2000家,设备数量多达12000种。
毫无疑问,国内智能音箱接下来第一个竞争焦点就是智能家居。谁能构建更全面的物联网生态,谁可以兼容更多的智能家居设备,谁就能吸引更多用户购买,最终形成基于语音控制的智能家庭生态闭环。
另一方面,走出客厅,进入各种垂直行业场景,向更多需要智能交互的场景渗透,将语音助手扩展到更多硬件载体。
这种趋势实际上已经非常明显。目前百度已发布的智能产品中,包括有出行场景的小度语音车载支架、家庭场景的小度电视伴侣。阿里除了发布有智能语音美妆镜,还与宝马达成战略合作,今年将在包括宝马3、5系在内的量产车型上接入天猫精灵,车主可以直接通过车内天猫精灵与汽车、家电等智能设备交互。腾讯则在B端与多家酒店合作,打磨自己的智能酒店平台。
可以预见,有野心的智能音箱从来都不会止步于家庭客厅,而是带着唤醒万物的使命感,无论是B端还是C端,各种可通过语音交互的智能设备都可以是智能音箱战场的延伸。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媒体人申斯基(微信号:shenyao)创办,16年媒体工作经验,拥有中美两地16万公里自驾经验,专注产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渠道生态以及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这篇关于【观察】智能音箱“三强鼎立”格局成型,终局将至究竟鹿死谁手?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