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为什么在卖场里看不到“啤酒与尿布”?,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很多人认为“啤酒与尿布”是个假故事,原因就是在卖场中看不到“啤酒”与“尿布”一起陈列,因此就认为这是一个营销噱头,是个假故事。
从数据挖掘的角度衡量,“啤酒与尿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及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故事发生在美国某地大卖场、时间是大联盟赛的周五晚上,过了这个时间段,故事就不存在,因此很多卖场中看不到“啤酒与尿布”。
这也是数据挖掘的迷人之处,如果“啤酒与尿布”的现象比比皆是,变成一种常态,就没有数据挖掘的明星算法—关联算法存在的意义了!
但是在我们身边,“啤酒与尿布”的现象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只是某些人缺乏看到“啤酒与尿布”现象的眼睛。
提醒一下,“啤酒与尿布”发生了变化,不要再拘泥于具体商品了。
比如售卖日本寿司、生鱼片的柜台,会同时陈列日本清酒、日本酱油、日本芥末!
比如售卖牛肉、火锅涮肉的柜台,会同时陈列烤肉、涮肉的酱料、调料!
比如售卖意大利面的柜台,会同时陈列烹煮意大利面的厨具!
还有很多卖场,为了组织主题活动,将不同的商品堆放在一起,形成围绕主题的“啤酒与尿布”。
啤酒与尿布”故事的核心,就是将“啤酒”与“尿布”这二个完全不同的商品陈列在一起,达到共同促进销售,形成营销界所谓“交叉销售”、达到提升客单价的目的!
现代卖场都是按照品类组织货架,“啤酒”与“尿布”会分别陈列在不同的货架区域,将“啤酒与尿布”陈列在一起,会形成所谓的二次陈列,没有特别的把握,卖场不会这样做、形成货架资源的浪费。
上面的图片所示案例,不是基于“啤酒与尿布”的购物篮分析组织的,而是出于一种多年的现场直觉,把商品打乱品类归属,进行二次陈列,从而获得交叉销售收益。
这就是卖场中比比皆是的“啤酒与尿布”,但是还有哪些商品可以二次陈列? 商品二次陈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可以帮助卖场获得那些收益、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量化的购物篮分析,使得卖场中更多的“啤酒与尿布”不再出于某些人的直觉,而是来自于关联数据挖掘的结果,才可以帮助卖场获得更好的交叉销售收益。
这篇关于为什么在卖场里看不到“啤酒与尿布”?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