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了一下各个创业孵化器的入驻申请表,从中看出了一些对“初创团队、产品、公司”最关键的点,分享发下。
之前聊过“创业者为什么需要孵化服务”、“创业者如何选择孵化器”(阅读完整版请扫码“良仓孵化器”,太广告的我就不发在个人博客了),目前为止,貌似创业者光是挑了,没啥付出啊?
不会掉馅饼,做孵化服务的虽都有公益之心,但为了可持续发展,还是要赚钱养活自己的,如果你发现场地、培训等等任何服务都是免费的,那多数要通过投资来获取收益的。
所以,仔细看看各家的条款吧,比如我们会以“愿意投”的标准来筛选团队:通常50~200万,占股比例5~20%。
在我的眼里,“孵化器”也是个产品,所以也会有自己的目标用户,那么怎么选择呢,肯定会结合能力(既有资源的积累)和意愿(希望发展的方向),拿“良仓”举例。
目标项目
方向:移动互联改变生活,如生活服务、智能硬件、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等;
团队:原则上2~10人;
产品:只有idea是不行的,至少有原型,可以展示;
融资:拿没拿过,不限。
接下来,所有的关键都会凝结在那个申请表里,有兴趣的可以先去看几个比较成熟的。
硅谷的YC(http://www.ycombinator.com/);
国内的“天使湾19问”(罗汉创学院 – 世界上第一所创学院);
36kr的“氪空间”(氪空间,创业公司完成第一轮融资的地方);
……
里面的问题能看出最大的偏好,但逻辑结构基本是类似的,孵化器会考察如下几方面:
先看团队
都说种子、天使阶段是投人,那是因为别的没啥花头,产品刚有个雏形、数据也没多点儿。
所以,常见的问题和“简历”里需要的信息也差不多了。
不同孵化器的偏好不同,有特别喜欢年轻人的,越年轻越好;也有偏好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的;有特别喜欢BAT等大公司出来的;也有偏好草根、接地气的……所以,因为这些原因不适合,也没什么可纠结,与结婚一样,双向选择而已。
不过,与招人不同,孵化器是招一个团队。已有团队间的默契很重要,于是,经常有“你们认识多久了,是否合作过”这样的问题。
特别的,“良仓”会重点看团队老大(股份最多的那位),考察他的经历,判断是否能成事,这时候有靠谱的推荐人背书也很重要。
再看产品
这块产品经理都很熟悉:目标用户,需求场景,你的解决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的优势……为什么是你们来做这事儿,市场规模、潜力,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对竞品的认知……
只要团队里有一位正经做过3年左右产品的同学,相信这些问题不用我们问,大家也都自己翻来覆去想过好几遍。
不同孵化器也会有不同的理念,比如我们认为每一个创业都是创业者把过去的积累做一次变现,而不是因为这个方向在风口。更重要的,我们会重点考察团队做这个产品的初心,即为什么要做,如果是为了赚钱,那显然不是最好的答案。
我们也会考虑孵化器内,项目之间,互帮互助互补的可能性,也算是产业生态的布局,或者换句话说,每个孵化器都会有自己的行业和领域,比如“生活服务”、“智能硬件”。
最后公司
目前的股权结构,融资情况,在哪个城市办公(或是网络协作),团队给自己开的工资,每个月的开销等等。
这里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隐患,比如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是很大的定时炸弹,但很多初创团队自己意识不到。而入驻孵化器的搬迁成本收益,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
最后就自由发挥啦,可能会问一些孵化器偏好的问题:
高大上的如“世界因你有何不同?”,接地气的如“你能接受孵化器里面有喵星人么?”,不再啰嗦。
最后的最后,我们的“良仓孵化器”,第一期申请已经开始:
申请表筛选(截止3月23号)–电话沟通(截止23号)–面谈(截止25号)–开张入驻(28号)。更多信息到文首扫码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