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网卡bonding模式 - bond模式配置介绍,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网卡bonding简介
网卡绑定就是把多张物理网卡通过软件虚拟成一个虚拟的网卡,配置完毕后,所有的物理网卡的ip和mac将会变成相同的。多网卡同时工作可以提高网络速度,还可以实现网卡的负载均衡、冗余。
bonding模式
1 round-robin(mode=0) 轮转策略,轮流在每一个slave网卡上发送数据包,提供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
2 active-backup(mode=1) 主备策略,只有一个slave被激活,只有当active的slave的接口down时,才会激活其它slave接口。主备模式下发生一次故障切换,在新激活的slave接口上会发送一个或者多个gratuitous ARP。主salve接口上以及配置在接口上的所有VLAN接口都会发送gratuitous ARP,需要在这些接口上配置了至少一个IP地址。VLAN接口上发送的的gratuitous ARP将会附上适当的VLAN id。本模式提供容错能力。
3 XOR(mode=2) 基于所选择的hash策略,本模式也提供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
4 broadcast(mode=3) 广播策略,向所有的slave接口发送数据包,本模式提供容错能力。
5 802.3ad(mode=4) 动态链路聚合,根据802.3ad标准利用所有的slave建立聚合链路。slave接口的出口取决于传输的hash策略,默认策略是简单的XOR策略,而hash策略则可以通xmit_hash_policy选项配置。
前提:每个slave网卡支持ethtool获取速率和双工状态,交换机支持IEEE 802.3ad标准(可能需要配置启用),IEEE 802.3ad 是执行链路聚合的标准方法。将多个以太网适配器聚集到单独的虚拟适配器方面与“以太通道(EtherChannel)”的功能相同,能提供更高的带宽防止发生故障。例如,eth0 和 eth1 可以聚集到称作 eth3 的 IEEE 802.3ad链路聚合;然后用 IP 地址配置接口 eth3。系统将这些聚集的适配器作为一个适配器来考虑。因此,可以像在任何以太网适配器上一样配置它们的 IP。
6 balance-tlb(mode=5) 自适应传输负载均衡:根据每个slave的负载(相对速度)决定从哪个接口发送数据包,从当前接口接收数据包。如果接收的slave接口故障,其它slave接口将接管它的mac地址继续接收。前提:每个slave网卡支持ethtool获取速率。
7 balance-alb(mode=6) 自适应负载均衡:前提:每个slave网卡支持ethtool获取速率. 每个slave网卡支持启用时重新设置硬件地址
小结:
mode 1、5、6不需要交换机设置
mode 0、2、3、4需要交换机设置
具体配置参考如下连接:
1-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red-hat-openstack-platform/8/networking-guide/chapter-2-openstack-networking-concepts
2- 关于bond模式下网桥配置可以参考红帽的官方文档:11.2.6. Network Bridge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 | Red Hat Customer Portal
3-https://blog.csdn.net/majianting/article/details/123386975?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2defaultbaidujs_baidulandingword~default-0-123386975-blog-127921213.235v38pc_relevant_anti_t3_base&spm=1001.2101.3001.4242.1&utm_relevant_index=1
这篇关于网卡bonding模式 - bond模式配置介绍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