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差错控制(检错、纠错),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差错的由来
概括来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
(全局性)1.由于线路本身电气特性所产生的随机噪声(热噪声),是信道固有的,随机存在的。
解决方法:提高信噪比来减少或避免干扰
(局部性)2.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通常利用编码技术来解决
差错的分类
位错【比特位出错,1变0,0变1】
帧错【丢失,重复,失序】
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 有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
通信质量好,有线传输链路 通信质量差的无线传输链路 ze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比特错)可分为
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
纠错编码:海明码
冗余编码:
在数据发送之前,先按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构成一个符合某一规则的码字后再发送。当要发送的有效数据变化时,相应的冗余位也随之变化,使码字遵从不变的规则。接收端根据收到码字是否符合原规则,从而判断是否出错。
注:
数据链路层编码和物理层的数据编码与调制不同。物
理层编码针对的是单个比特,解决传输过程中比特的
同步等问题,如曼彻斯特编码。而数据链路层的编码
针对的是一组比特,它通过冗余码的技术实现一组二
进制比特串在传输过程是否出现了差错。
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
例题:
如果一个字符s的ASCII编码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101,采用奇校验,在下述收到的传输后字符中,哪种错误不能检测?
A. 11000011 B.11001010 C.11001100 D.11010011
解:
D:“1”的个数为奇数,而原传输数据的“1”的个数也为奇数,错误不能检测出。
奇偶校验码特点:
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错误,检错能力为50%。
校验原理及奇偶校验码_进击的炸酱面的博客-CSDN博客_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怎么求
检错编码--CRC循环冗余码
最终发送的数据:要发送的数据 + 帧检验序列FCS
计算冗余码:
(1)加0 假设生成多项式G(x)的阶为r,则加r个0.
(2)模2除法 数据加0后除以多项式,余数为冗余码/FCS/CRC检验码的比特序列。
例:
要发送的数据是1101 0110 11,采用CRC校验,生成多项式是10011,那么最终发送的数据应该是?
则最终发送的数据:1101011011 1110
接收端检错过程
把收到的每一个帧都除以同样的除数,然后检查得到的余数R。
1.余数为0,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
2.余数不为0,判定这个帧有差错(无法确定到位),丢弃。
FCS的生成以及CRC检验都是由硬件实现,处理狠迅速,因此不会延误数据的传输。
注:
在数据链路层仅仅使用循环元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对帧的无差错接收,即“凡是接收端数据
链路层接受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接收端丢弃的帧虽然曾收到了,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有差错被丢弃。
“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收的帧均无差错”
“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
纠错编码--海明码
海明码:发现双比特错,纠正单比特错。
工作原理:动一发而牵全身
1.确定校验码位数r
例: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01
数据的位数为6,满足不等式的最小r为4
也就是D=101101的海明码应该有6+4=10位
其中原数据6位,校验码4位
2.确定校验码和数据的位置
假设这4位校验码分别为P1、P2、P3、P4(放在的位置);数据从左到右为D1、D2、D3....D6(按序把空填满)
3.求出校验码的值
校验位为 1,2,4,8 即 0001,0010,0100,1000
方法:
对于 数据位1,二进制表示为0001,将数据位的二进制表示中第一个比特位含有1(XXX1)的原数据位与P1进行异或运算,令其异或运算结果为0.
则可逆推出校验码P1的实际值
则可知 101101的海明码为0010011101
4.检错并纠错
假设第五位出错,因此接收到的数据位0010111101
令所有要校验的位异或运算
将异或所得结果倒序排列得到0101 其对应十进制数为5 即发生错误的位
这篇关于差错控制(检错、纠错)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