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设计模式(20)—组合模式

2023-10-06 11:39

本文主要是介绍小谈设计模式(20)—组合模式,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小谈设计模式(20)—组合模式

  • 专栏介绍
    • 专栏地址
    • 专栏介绍
  • 组合模式
    • 对象类型
      • 叶节点
      • 组合节点
    • 核心思想
    • 应用场景
      • 1
      • 2
      • 3
    • 结构图
      • 结构图分析
    • Java语言实现
      •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抽象的组件类 Component,它包含了组合节点和叶节点的公共操作:
      • 然后,我们定义组合节点类 Composite,它实现了 Component 接口,并包含了一个子组件列表:
      • 最后,我们定义叶节点类 Leaf,它也实现了 Component 接口,但它没有子节点:
      •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模式来创建一个树状结构并操作它:
      •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 总结
    • 优缺点分析
      • 优点
        • 简化客户端代码
        • 增加新的节点类型
        • 方便地处理递归结构
      • 缺点
        • 可能会导致设计过于一般化
        • 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专栏介绍

专栏地址

link

专栏介绍

主要对目前市面上常见的23种设计模式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希望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会持续更新的。希望各位可以监督我,我们一起学习进步,加油,各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客户端可以统一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无需区分它们的区别。

对象类型

叶节点(Leaf)和组合节点(Composite)

叶节点

它表示树的最底层的对象,它们没有子节点。

组合节点

它表示树的分支节点,它可以包含其他的组合节点和叶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思想

使用一个抽象类或接口来定义组合节点和叶节点的公共操作。这样,客户端可以通过调用这些公共操作来处理组合节点和叶节点,而无需知道具体的节点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用场景

1

需要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层次结构,并且希望客户端能够一致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情况。

2

需要对树状结构进行递归操作,例如遍历树、查找特定节点等。

3

需要动态地增加或删除树的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构图分析

在上面的结构图中,Component 是组合模式的抽象类或接口,定义了组合节点和叶节点共有的操作。Composite 是组合节点的具体实现,它可以包含其他的组合节点和叶节点。Leaf 是叶节点的具体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语言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抽象的组件类 Component,它包含了组合节点和叶节点的公共操作: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protected String name;public Compon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ion();public abstract void add(Component component);public abstract void remove(Component component);public abstract Component getChild(int index);
}

然后,我们定义组合节点类 Composite,它实现了 Component 接口,并包含了一个子组件列表: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public class Composite extends Component {private List<Component> children;public Composite(String name) {super(name);children = new ArrayList<>();}@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 {System.out.println("Composite " + name + " operation.");for (Component component : children) {component.operation();}}@Override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omponent) {children.add(component);}@Override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omponent) {children.remove(component);}@Overridepublic Component getChild(int index) {return children.get(index);}
}

最后,我们定义叶节点类 Leaf,它也实现了 Component 接口,但它没有子节点:

public class Leaf extends Component {public Leaf(String name) {super(name);}@Overridepublic void operation() {System.out.println("Leaf " + name + " operation.");}@Override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omponent) {// 叶节点不支持添加操作}@Override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omponent) {// 叶节点不支持删除操作}@Overridepublic Component getChild(int index) {// 叶节点没有子节点return null;}
}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模式来创建一个树状结构并操作它: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树状结构Composite root = new Composite("root");Composite branch1 = new Composite("branch1");Composite branch2 = new Composite("branch2");Leaf leaf1 = new Leaf("leaf1");Leaf leaf2 = new Leaf("leaf2");Leaf leaf3 = new Leaf("leaf3");root.add(branch1);root.add(branch2);branch1.add(leaf1);branch2.add(leaf2);branch2.add(leaf3);// 调用操作方法root.operation();}
}

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如下

Composite root operation.
Composite branch1 operation.
Leaf leaf1 operation.
Composite branch2 operation.
Leaf leaf2 operation.
Leaf leaf3 operation.

总结

以上就是使用Java语言实现组合模式的示例代码。通过组合模式,我们可以方便地处理树状结构,并且客户端可以一致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简化客户端代码

客户端可以一致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无需区分它们的差异。

增加新的节点类型

通过继承 Component 类,可以方便地增加新的节点类型,而无需修改现有的代码。

方便地处理递归结构

组合模式适用于处理递归结构,例如树状结构。

缺点

可能会导致设计过于一般化

组合模式将叶节点和组合节点都抽象为 Component 类,可能会导致设计过于一般化,不适合特定的场景。

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组合模式引入了组合节点和叶节点的层次结构,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这篇关于小谈设计模式(20)—组合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52952

相关文章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

《Linux系统配置NAT网络模式的详细步骤(附图文)》本文详细指导如何在VMware环境下配置NAT网络模式,包括设置主机和虚拟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针对Linux和Windows系统的具体步骤,... 目录一、配置NAT网络模式二、设置虚拟机交换机网关2.1 打开虚拟机2.2 管理员授权2.3 设置子

SpringBoot如何通过Map实现策略模式

《SpringBoot如何通过Map实现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在运行时选择算法的行为,在Spring框架中,我们可以利用@Resource注解和Map集合来优雅地实现策略模式,这... 目录前言底层机制解析Spring的集合类型自动装配@Resource注解的行为实现原理使用直接使用M

C#原型模式之如何通过克隆对象来优化创建过程

《C#原型模式之如何通过克隆对象来优化创建过程》原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克隆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避免重复的创建成本和复杂的初始化过程,它适用于对象创建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相似对象或避免重复初... 目录什么是原型模式?原型模式的工作原理C#中如何实现原型模式?1. 定义原型接口2. 实现原型接口3

大数据spark3.5安装部署之local模式详解

《大数据spark3.5安装部署之local模式详解》本文介绍了如何在本地模式下安装和配置Spark,并展示了如何使用SparkShell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操作,同时,还介绍了如何通过Spark-su... 目录下载上传解压配置jdk解压配置环境变量启动查看交互操作命令行提交应用spark,一个数据处理框架

Java实现状态模式的示例代码

《Java实现状态模式的示例代码》状态模式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允许对象根据其内部状态改变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Java实现状态模式的示例代码,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 目录一、简介1、定义2、状态模式的结构二、Java实现案例1、电灯开关状态案例2、番茄工作法状态案例

hdu4869(逆元+求组合数)

//输入n,m,n表示翻牌的次数,m表示牌的数目,求经过n次操作后共有几种状态#include<iostream>#include<algorithm>#include<cstring>#include<stack>#include<queue>#include<set>#include<map>#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includ

在JS中的设计模式的单例模式、策略模式、代理模式、原型模式浅讲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示例代码: class Singleton {constructor() {if (Singleton.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Singleton.instance = this;this.data = [];}addData(value)

系统架构师考试学习笔记第三篇——架构设计高级知识(20)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

本章知识考点:         第20课时主要学习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的理论和工作中的实践。根据新版考试大纲,本课时知识点会涉及案例分析题(25分),而在历年考试中,案例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并不多,虽在综合知识选择题目中经常考查,但分值也不高。本课时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按照以往的出题规律,通信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点多来源于教材内的基础网络设备、网络架构和教材外最新时事热点技术。本课时知识

【C++学习笔记 20】C++中的智能指针

智能指针的功能 在上一篇笔记提到了在栈和堆上创建变量的区别,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变量时,需要搭配delete关键字销毁变量。而智能指针的作用就是调用new分配内存时,不必自己去调用delete,甚至不用调用new。 智能指针实际上就是对原始指针的包装。 unique_ptr 最简单的智能指针,是一种作用域指针,意思是当指针超出该作用域时,会自动调用delete。它名为unique的原因是这个

模版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学习笔记,原文链接 https://refactoringguru.cn/design-patterns/template-method 超类中定义了一个算法的框架, 允许子类在不修改结构的情况下重写算法的特定步骤。 上层接口有默认实现的方法和子类需要自己实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