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编程底层思考】详解Java内存模型(JMM)原理及其作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JMM)是Java虚拟机(JVM)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定义了Java程序中各种变量(线程共享变量)的访问规则,以及在并发环境下,为了确保数据的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线程之间如何协作。
作用
- 确保数据的可见性:在多线程环境中,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看到这个修改。
- 保证数据的原子性:复合操作(例如自增操作 i++)在多线程环境中被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步骤。
- 维护指令的有序性:在单线程程序中,代码的执行顺序是按照编写的顺序执行的,但在多线程环境中,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
- 线程之间的协作:通过同步机制(如synchronized和volatile),线程可以协调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原理
-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JMM规定所有线程共享变量的值都存储在主内存中,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工作内存,存储了该线程使用的变量的拷贝。线程对共享变量的所有操作都发生在工作内存中,然后同步回主内存。
- 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为了保证操作的原子性,JMM提供了内存屏障机制。内存屏障会阻止屏障之前的所有操作在屏障之后的任何操作被执行,确保操作的顺序性。
- happens-before关系:JMM使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指定两个操作之间的顺序关系。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
- volatile关键字:使用volatile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可以保证每次访问都是从主内存中读取,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同时,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也具有内存屏障的效果,防止指令重排序。
- 锁机制:synchronized关键字和Lock接口提供了锁机制,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特定代码段,从而保证原子性和可见性。
- final字段:被声明为final的字段,一旦被初始化赋值后,在其他线程中就能看到这个值,不需要特别的同步措施。
- 原子类:Java提供了一组原子类(如AtomicInteger和AtomicReference),它们利用CAS(Compare-And-Swap)操作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 有序性:为了禁止编译器和处理器对代码进行重排序,Java提供了
@ Order
注解,以及在代码中使用volatile
和锁机制来保证执行的顺序性。
总结
JMM是Java并发编程的基石,它定义了多线程程序中共享变量的读写规则,确保了在并发环境下,程序的行为是可预测和一致的。通过理解JMM,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编写出正确、高效的并发程序。
这篇关于【编程底层思考】详解Java内存模型(JMM)原理及其作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