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日记】吃透新能源充电协议(一)——GB27930实例报文解析

本文主要是介绍【研发日记】吃透新能源充电协议(一)——GB27930实例报文解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前言

背景介绍

充电协议框架

充电握手阶段

充电准备阶段

充电传输阶段

充电结束阶段

错误处理阶段

总结

参考资料


前言

        近期在一个嵌入式开发项目中,用到了新能源充电协议,期间在翻阅各种资料文件时,一些地方还是容易理解偏差的。所以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把这些内容标注了一下,尽可能地把它们解释透彻。后面会用若干篇文章把这些内容总结分享出来,一方面备着将来翻看,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帮到这一领域的粉丝朋友们。

背景介绍

        GB/T 27930规定了电动汽车快充时,充电机与车辆之间通过CAN交互的通信协议。其在充电中发挥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充电协议框架

        GB/T 27930的通信协议,在充电总体流程中所处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充电握手阶段

        充电握手阶段的实例报文如下图所示:

        CHM(Charger Handshake Message,充电机握手报文)是充电交互的第一个报文,是由充电机发起的,目的是向车辆发起请求,告诉车辆即将要准备充电了。在发送CHM之前,充电机需要先做完如下四件事情:

1,检查CC1信号,确保充电枪与车辆之间的机械连接已到位;

2,等待用户在充电桩的屏幕上完成扫码(或刷卡)操作,确保可以付充电费;

3,充电枪的锁钩锁止,确保机械连接不会意外断开;

4,充电桩给车辆的低压辅助供电线路通电,确保完全亏电的车辆在这也能启动。

        BHM(BMS Handshake Message,车辆握手报文)是车辆端发出的第一个交互报文,目的是回应充电机的CHM请求,告诉充电机可以开始充电流程。在发送BHM之前,车辆要先检查CC2信号,从车辆的角度确保机械连接已到位。

        CRM(Charger Recognize Message,充电机辨识报文),充电机收到BHM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自己的基本信息(充电桩编号、充电桩位置),并辨识车辆的基本信息,如果辨识成功,就会将RecognitionResult置为0xAA(初始值为0x00)。在发送CRM之前,充电机要先进行绝缘自检,确保充电机的DC高压与外壳和大地之间不会漏电。

        BRM(BMS Recognize Message,车辆辨识报文),车辆收到CRM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的基本信息(比如车辆VIN、电压平台、电池容量、硬件生产信息和软件开发信息等)。

充电准备阶段

        充电准备(参数配置)阶段的实例报文如下图所示:

        BCP(Battery Charge Parameter,动力蓄电池充电参数报文),车辆收到辨识成功的CRM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的充电参数,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大充电电压和最大充电电流,告诉充电机后面的输出不要超过该上限。

        CTS(Charger Time Synchronization,充电机时间同步报文),充电机收到BCP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在充电机和车辆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时间基准。比如车辆断网了,车上的时间就会存在误差,这时候就可以使用CTS里的时间进行校准。在有些场景中,这个报文是不需要的,所以该报文是非必须的可选项

        CML(Charger Maximum Limit,充电机最大输出能力报文),充电机收到BCP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自己的输出能力范围:最大最小充电电压,最大最小充电电流。以便车辆端的充电策略计算充电速度和剩余充电时间。

        BRO(BMS Ready OK,BMS充电准备就绪报文),车辆收到CML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是否为充电传输做好准备了。初始BmsReadyForCharging=0x00时,代表车辆已经开始准备了但是还没准备好。这时候车辆在做的准备工作是闭合电池包的主继电器,然后进行绝缘自检,确保车辆的DC高压与车体和大地之间不会漏电。由于是先闭合主继电器后绝缘自检,并且充电枪也已经插好了,所以如果充电枪和线缆有绝缘不良也会被检测到。当BmsReadyForCharging=0xAA时,代表车辆已经做完准备工作了。

        CRO(Charger Ready OK,充电机输出准备就绪报文),充电机收到BRO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自己是否为充电传输做好准备了。初始ChargerReadyForCharging=0x00时,代表充电机正在做准备工作——闭合充电机的主继电器。当ChargerReadyForCharging=0xAA时,代表充电机已经做完准备工作了。

充电传输阶段

        充电传输阶段的实例报文如下图所示:

        Tips:CCS和BSM中都有多余未使用的Byte和bit,默认使用0xFF和1填充

        BCL(Battery Charge Lead,电池充电需求报文),车辆收到0XAA的CRO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的充电需求信息(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恒压充电还是恒流充电)。这些充电需求信息是事实更新的,主要随着BMS的充电策略变化。

        BCS(Battery Charge Status,电池充电总状态报文),车辆发送BCL时同时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当前的实时充电状态(电压、电流、SOC等),这些信息源于BMS自己的传感器采集和计算。

        CCS(Charger Charge Status,充电机充电状态报文),充电机收到BCL和BCS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自己当前的实时输出状态(电压、电流、累计时间等),这些信息源于充电机自己的传感器采集和计算。充电机在发送CCS的同时,要根据BCL中的需求来调整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在恒压充电模式下,充电机的输出的电压应满足电压需求值,输出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需求值。在恒流充电模式下,充电机输出的电流应满足电流需求值,输出的电压不能超过电压需求值。

        BSM(Battery Status Message,BMS发送动力蓄电池状态信息报文),车辆收到CCS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的电池状态信息(最大单体电压的位号,最大最小单体温度和位号,过压,过SOC,过流,过温,绝缘状态、连接器状态等),确保在电池包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停止充电

充电结束阶段

        充电结束阶段的实例报文如下图所示:

        CST(Charger Stop,充电机中止充电报文),要停止充电时,如果是充电机主动停止就直接发送该报文,如果是车辆主动停止就在收到BST后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自己即将停止充电,以及停止的原因。停止原因大体分为如下4种:

1,用户在给充电机设定的条件达到了,比如设定的充50度电,或者设定的充80元电费;

2,人为停止充电,比如用户在充电机屏幕上点击了停止充电,或者在充电机App上远程停止充电;

3,充电机故障或错误,比如充电机过热,或者充电机的电压电流异常等;

4,响应车辆发起的停止充电命令;

        BST(BMS Stop,BMS中止充电报文),要停止充电时,如果是车辆主动停止就直接发送该报文,如果是充电机主动停止就在收到CST后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自己即将停止充电,以及停止充电的原因。停止原因大体分为如下4种:

1,电池包充满了,或者用户给车辆设置了某个SOC达到了;

2,电池包的总电压达到了BMS的管理值;

3,电池包的最高单体电压达到了BMS的管理值;

4,响应充电机发起的停止充电命令;

        BSD(BMS Statistics Data,BMS统计数据报文),前面的CST和BST互发之后,充电机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充电机报告本次充电过程后的统计结果(SOC,最大最小单体电压,最大最小单体温度)。

        CSD(Charger Statistics Data,充电机统计数据报文),充电机收到BSD后开始发送该报文,目的是向车辆报告本次充电过程后的统计结果(累计充电时长、充电度数等)。在发送CSD之前,充电机要先停止电量输出,确保CSD的计算是准确的,也确保后面不会带载切断继电器。

        在BSD发送CSD之后,充电机和车辆还需要继续做完如下四件事情:

1,车辆检测实际电流小于5A后,切断电池包继电器

2,充电机检测实际电流小于5A后,切断充电机继电器

3,充电机切断辅助供电电源线路;

4,用户处理充电机的结算等后续流程,解锁钩子,用户拔枪。

 

错误处理阶段

        下期继续

总结

        GB/T 27930通信协议各个阶段的报文和相应动作,汇总在一起如下图所示:

 

        以上就是本人在研发中使用新能源充电协议 GB/T 27930时,一些个人理解和分析的总结,主要介绍了该充电协议的工作原理,展示了具体的实例报文,并分析了它的特点和应用。

        后续还会分享另外几个最近解锁的新能源新充电协议新技能,欢迎评论区留言、点赞、收藏和关注,这些鼓励和支持都将成文本人持续分享的动力。

        另外,上述例程使用的Demo工程,可以到笔者的主页查找和下载。

参考资料

    GB/T 18487.1-202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7930-2023 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动汽车之间的数字通信协议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和引用请注明出处和链接,侵权必究!

这篇关于【研发日记】吃透新能源充电协议(一)——GB27930实例报文解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8280

相关文章

前端原生js实现拖拽排课效果实例

《前端原生js实现拖拽排课效果实例》: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课程表拖拽功能,通过HTML、CSS和JavaScript的配合,我们实现了课程项的拖拽、放置和显示功能,文中通过实例代码介绍的... 目录1. 效果展示2. 效果分析2.1 关键点2.2 实现方法3. 代码实现3.1 html部分3.2

C语言中自动与强制转换全解析

《C语言中自动与强制转换全解析》在编写C程序时,类型转换是确保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环节,无论是隐式转换还是显式转换,都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本文将详细探讨C语言中的类型转换机制,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在... 目录类型转换的重要性自动类型转换(隐式转换)强制类型转换(显式转换)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总结与建议类型

MySQL 缓存机制与架构解析(最新推荐)

《MySQL缓存机制与架构解析(最新推荐)》本文详细介绍了MySQL的缓存机制和整体架构,包括一级缓存(InnoDBBufferPool)和二级缓存(QueryCache),文章还探讨了SQL... 目录一、mysql缓存机制概述二、MySQL整体架构三、SQL查询执行全流程四、MySQL 8.0为何移除查

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的原因解析

《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的原因解析》在Rust中,Struct和Enum是组织数据的核心工具,Struct用于将相关字段封装为单一实体,便于管理和扩展,Enum用于明确定义所有... 目录为什么在Rust中要用Struct和Enum组织数据?一、使用struct组织数据:将相关字段绑

使用Java实现一个解析CURL脚本小工具

《使用Java实现一个解析CURL脚本小工具》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Java实现一个解析CURL脚本的工具,该工具可以将CURL脚本中的Header解析为KVMap结构,获取URL路径、请求类型,解析UR... 目录使用示例实现原理具体实现CurlParserUtilCurlEntityICurlHandler

深入解析Spring TransactionTemplate 高级用法(示例代码)

《深入解析SpringTransactionTemplate高级用法(示例代码)》TransactionTemplate是Spring框架中一个强大的工具,它允许开发者以编程方式控制事务,通过... 目录1. TransactionTemplate 的核心概念2. 核心接口和类3. TransactionT

数据库使用之union、union all、各种join的用法区别解析

《数据库使用之union、unionall、各种join的用法区别解析》:本文主要介绍SQL中的Union和UnionAll的区别,包括去重与否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还详细解释了Join关键字,... 目录一、Union 和Union All1、区别:2、注意点:3、具体举例二、Join关键字的区别&php

mysqld_multi在Linux服务器上运行多个MySQL实例

《mysqld_multi在Linux服务器上运行多个MySQL实例》在Linux系统上使用mysqld_multi来启动和管理多个MySQL实例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允许你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多个... 目录1. 安装mysql2. 配置文件示例配置文件3. 创建数据目录4. 启动和管理实例启动所有实例

Java function函数式接口的使用方法与实例

《Javafunction函数式接口的使用方法与实例》:本文主要介绍Javafunction函数式接口的使用方法与实例,函数式接口如一支未完成的诗篇,用Lambda表达式作韵脚,将代码的机械美感... 目录引言-当代码遇见诗性一、函数式接口的生物学解构1.1 函数式接口的基因密码1.2 六大核心接口的形态学

Spring IOC控制反转的实现解析

《SpringIOC控制反转的实现解析》:本文主要介绍SpringIOC控制反转的实现,IOC是Spring的核心思想之一,它通过将对象的创建、依赖注入和生命周期管理交给容器来实现解耦,使开发者... 目录1. IOC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IOC1.2 IOC与DI的关系2. IOC的设计目标3. I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