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IO模型_多路转接(epoll)

2024-08-30 19:36
文章标签 linux 模型 io 转接 多路 epoll

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IO模型_多路转接(epoll),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目录

 0.往期文章

1.epoll的三个接口

1.epoll_create

2.epoll_ctl

结构体 epoll_event

3.epoll_wait

2. epoll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对应

1.理解数据到达主机

2.epoll的工作原理

 3.基于epoll的TCP服务器(代码)

 辅助库

基于TCP的Socket封装

服务器代码

测试

 4.epoll的工作模式

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 ET)模式

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 LT)模式

理解 ET 模式和非阻塞文件描述符


 0.往期文章

Linux--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http服务器构建)-CSDN博客

Linux--传输层协议UDP-CSDN博客

Linux--传输层协议TCP-CSDN博客

1.epoll的三个接口

定位:只负责进行等,不进行拷贝。
作用:epoll系统调用是用来让我们的程序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的;程序会停在epoll这里等待, 直到被监视的文件描述符有一个或多个发生了状态改变。

1.epoll_create

  • 参数
    • size:这是内核用来内部优化 epoll 实例的提示值,表示你预期将要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的文件描述符的最大数量。然而,这个参数在 Linux 2.6.8 及以后的版本中实际上被忽略了,因为内核能够动态地调整大小。
  • 返回值
    • 成功时,返回一个非负整数,即新创建的 epoll 实例的文件描述符。
    • 出错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以指示错误原因。

2.epoll_ctl

参数:

  • epfd:这是由 epoll_create 或 epoll_create1 返回的 epoll 实例的文件描述符。它指定了要操作的 epoll 实例。
  • op:这是一个操作码,指定了要对目标文件描述符 fd 执行的操作类型。有效的操作码包括:
    • EPOLL_CTL_ADD:向 epoll 实例注册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以便监视其上的事件。
    •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到 epoll 实例中的文件描述符的事件类型或用户数据。
    • EPOLL_CTL_DEL:从 epoll 实例中删除一个文件描述符,停止对其上事件的监视。
  • fd:这是要操作的目标文件描述符,即要注册、修改或删除的文件描述符。
  • event:这是一个指向 struct epoll_event 结构体的指针,它包含了要注册或修改的事件信息。如果操作是 EPOLL_CTL_DEL,则此参数可以为 NULL。

返回值:

  • 成功时,epoll_ctl 返回 0。
  • 出错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以指示错误原因。
结构体 epoll_event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uint32_t u32;  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struct epoll_event {  uint32_t    events;   /* Epoll 事件类型 */  epoll_data_t data;    /* 用户数据 */  
};
  • events:这是一个位掩码,用于指定要监视的事件类型。常见的事件类型包括 EPOLLIN(可读事件)、EPOLLOUT(可写事件)、EPOLLERR(错误事件)等。此外,epoll 还支持 EPOLLET(边缘触发模式)和 EPOLLONESHOT(只触发一次,就移除该fd)等特殊事件类型。
  • data:这是一个联合体,包含了用户数据。它可以是一个指针、文件描述符、32位或64位无符号整数。这个数据在事件触发时会原样返回给用户,以便用户识别是哪个文件描述符触发了事件。

3.epoll_wait

参数:

  • epfd:这是由 epoll_create 或 epoll_create1 返回的 epoll 实例的文件描述符。它指定了要等待事件的 epoll 实例。
  • events:这是一个指向 struct epoll_event 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用于接收准备就绪的事件。在调用 epoll_wait 后,该数组会被填充为准备就绪的文件描述符和它们关联的事件(如读就绪、写就绪等)。
  • maxevents:这个参数指定了 events 数组可以容纳的最大事件数。epoll_wait 最多会返回这个数目的准备就绪事件。如果少于这个数目的事件准备就绪,那么实际返回的事件数会少于 maxevents
  • timeout:这个参数指定了 epoll_wait 在没有事件准备就绪时应等待的最长时间(以毫秒为单位)。如果设置为 -1,epoll_wait 将无限期地等待,直到至少有一个事件准备就绪。如果设置为 0,epoll_wait 将立即返回,不等待任何事件发生。如果设置为一个正整数 N,epoll_wait 将等待最多 N 毫秒。

返回值:

  • 当成功时,epoll_wait 返回准备就绪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如果返回值为 0,表示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内没有事件发生。
  • 当出错时,返回 -1,并设置全局变量 errno 以指示错误类型。

注意事项:

  • epoll_wait 是阻塞调用,这意味着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内如果没有任何事件准备就绪,调用线程将被阻塞。如果超时时间到达并且没有事件准备就绪,epoll_wait 将返回 0。
  • epoll_wait 使用的 epoll_event 结构体包含了与事件相关的文件描述符和数据。在调用 epoll_wait 后,用户可以通过遍历 events 数组来处理所有准备就绪的事件。
  • epoll_wait 是 Linux 下进行高性能网络编程和并发编程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显著提高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2. epoll的工作原理,和接口对应

1.理解数据到达主机

        数据到达主机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层封装与解封装过程,涉及到了网络协议栈的各个层次以及网络设备的协同工作。这个过程确保了数据能够准确、可靠地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但是数据到主机,一定先经过网卡的,由网卡将数据交给网络协议栈,OS又如何知道网卡中有数据呢?

        答案是,中断机制

        当网卡接收到数据时,它会通过中断的方式通知CPU。中断是CPU与硬件设备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用于在硬件事件发生时请求CPU的注意。当网卡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触发一个中断信号,该信号被发送到CPU的中断控制器。CPU在接收到中断信号后,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一个中断服务例程(ISR),该例程负责处理网卡接收到的数据。

2.epoll的工作原理

        当OS创建epoll模型,首先要在底层构建一颗红黑树。每个红黑树的结点一定要包括以下几个字段:int fd; unit32_t events; struct rb_node*left ,*right。

        该红黑树用来标识用户让内核关心的fd及其对应的事件。该红黑树由epoll_ctl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 fd就是key值。除了维护红黑树,还要维护一个就绪队列,其中每个结点包括:int fd; unit32_t revents; struct node*next ,*prev。

        一旦网卡中有数据了,网卡同个中断交给OS,接着网络协议栈就拿到数据了,所以在输入和输出缓冲区里有没有数据,OS是很清楚的,OS在缓冲区中设置回调方法,该回调方法就是epoll_ctl构建的。底层一旦有数据就绪并且是用户关心的,此时OS就会调用回调方法构建就绪队列的结点,填充清楚,是哪一个fd的什么事件已经就绪了,并连入就绪队列。

        上层要知道哪些数据就绪了,就可以直接调用epoll_wait,他会将相关的结点通过events字段返回出去。所以epoll检测有没有就绪事件, 这个过程的事件复杂度就是O(1),因为epoll_wait只需要检测就绪队列是否为空。获取就绪事件只能是O(N),因为只能将结点一个一个拷贝到events字段,在这个过程中,epoll_wait会将就绪事件,依次言给按照顺序放入到我们定义的用户缓冲区数组中。

        那么使用epoll_create就能创建一个epoll模型,只要有需要,在OS中是可以同时存在多个epoll模型的,那么OS就要管理存在的epoll模型:

        当某一进程调用 epoll_create 方法时, Linux 内核会创建一个 eventpoll 结构体, 这个结构体中有两个成员(红黑树和就绪队列)与 epoll 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

  • 每一个 epoll 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 eventpoll 结构体, 用于存放通过 epoll_ctl 方法向 epoll 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
  • 这些事件都会挂载在红黑树中, 如此, 重复添加的事件就可以通过红黑树而高效的识别出来(红黑树的插入时间效率是 lgn, 其中 n 为树的高度).
  • 而所有添加到 epoll 中的事件都会与设备(网卡)驱动程序建立回调关系, 也就是说, 当响应的事件发生时会调用这个回调方法.
  • • 这个回调方法在内核中叫 ep_poll_callback,它会将发生的事件添加到 rdlist 双链表中.
  • 在 epoll 中, 对于每一个事件, 都会建立一个 epitem 结构体
     
struct epitem
{struct rb_node rbn;       // 红黑树节点struct list_head rdllink; // 双向链表节点struct epoll_filefd ffd;  // 事件句柄信息struct eventpoll *ep;     // 指向其所属的 eventpoll 对象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期待发生的事件类型
}
  • 当调用 epoll_wait 检查是否有事件发生时, 只需要检查 eventpoll 对象中的rdlist 双链表中是否有 epitem 元素即可.
  • 如果 rdlist 不为空, 则把发生的事件复制到用户态, 同时将事件数量返回给用户. 这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O(1)

        当使用create创建一个epoll模型时,会返回一个fd,为什么呢?

        fd作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桥梁,允许你通过标准的文件描述符操作(如readwriteclose等,尽管对于epoll来说,主要使用的是epoll_ctl来添加、修改或删除监控的文件描述符,以及epoll_wait来等待事件)来与内核中的eventpoll结构体进行交互。

总结一下, epoll 的使用过程就是三部曲:

  • 调用 epoll_create 创建一个 epoll 句柄;
  • 调用 epoll_ctl, 将要监控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注册;
  • 调用 epoll_wait, 等待文件描述符就绪;
     

 3.基于epoll的TCP服务器(代码)

 辅助库

用于封装和处理 IP 地址及其端口号:InetAddr.h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inet/in.h>class InetAddr
{
private:void ToHost(const struct sockaddr_in &addr){_port = ntohs(addr.sin_port);// _ip = inet_ntoa(addr.sin_addr);char ip_buf[32];// inet_p to n// p: process// n: net// inet_pton(int af, const char *src, void *dst);// inet_pton(AF_INET, ip.c_str(), &addr.sin_addr.s_addr);::inet_ntop(AF_INET, &addr.sin_addr, ip_buf, sizeof(ip_buf));_ip = ip_buf;}public:InetAddr(const struct sockaddr_in &addr):_addr(addr){ToHost(addr);}InetAddr(){}bool operator == (const InetAddr &addr){return (this->_ip == addr._ip && this->_port == addr._port);}std::string Ip(){return _ip;}uint16_t Port(){return _port;}struct sockaddr_in Addr(){return _addr;}std::string AddrStr(){return _ip + ":" + std::to_string(_port);}~InetAddr(){}private:std::string _ip;uint16_t _port;struct sockaddr_in _addr;
};

日志库:Log.h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ctime>
#include <cstdarg>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LockGuard.hpp"namespace log_ns
{enum{DEBUG = 1,INFO,WARNING,ERROR,FATAL};std::string LevelToString(int level){switch (level){case DEBUG:return "DEBUG";case INFO:return "INFO";case WARNING:return "WARNING";case ERROR:return "ERROR";case FATAL:return "FATAL";default:return "UNKNOWN";}}std::string GetCurrTime(){time_t now = time(nullptr);struct tm *curr_time = localtime(&now);char buffer[128];snprintf(buffer, sizeof(buffer), "%d-%02d-%02d %02d:%02d:%02d",curr_time->tm_year + 1900,curr_time->tm_mon + 1,curr_time->tm_mday,curr_time->tm_hour,curr_time->tm_min,curr_time->tm_sec);return buffer;}class logmessage{public:std::string _level;pid_t _id;std::string _filename;int _filenumber;std::string _curr_time;std::string _message_info;};#define SCREEN_TYPE 1
#define FILE_TYPE 2const std::string glogfile = "./log.txt";pthread_mutex_t glock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log.logMessage("", 12, INFO, "this is a %d message ,%f, %s hellwrodl", x, , , );class Log{public:Log(const std::string &logfile = glogfile) : _logfile(logfile), _type(SCREEN_TYPE){}void Enable(int type){_type = type;}void FlushLogToScreen(const logmessage &lg){printf("[%s][%d][%s][%d][%s] %s",lg._level.c_str(),lg._id,lg._filename.c_str(),lg._filenumber,lg._curr_time.c_str(),lg._message_info.c_str());}void FlushLogToFile(const logmessage &lg){std::ofstream out(_logfile, std::ios::app);if (!out.is_open())return;char logtxt[2048];snprintf(logtxt, sizeof(logtxt), "[%s][%d][%s][%d][%s] %s",lg._level.c_str(),lg._id,lg._filename.c_str(),lg._filenumber,lg._curr_time.c_str(),lg._message_info.c_str());out.write(logtxt, strlen(logtxt));out.close();}void FlushLog(const logmessage &lg){// 加过滤逻辑 --- TODOLockGuard lockguard(&glock);switch (_type){case SCREEN_TYPE:FlushLogToScreen(lg);break;case FILE_TYPE:FlushLogToFile(lg);break;}}void logMessage(std::string filename, int filenumber, int level, const char *format, ...){logmessage lg;lg._level = LevelToString(level);lg._id = getpid();lg._filename = filename;lg._filenumber = filenumber;lg._curr_time = GetCurrTime();va_list ap;va_start(ap, format);char log_info[1024];vsnprintf(log_info, sizeof(log_info), format, ap);va_end(ap);lg._message_info = log_info;// 打印出来日志FlushLog(lg);}~Log(){}private:int _type;std::string _logfile;};Log lg;#define LOG(Level, Format, ...)                                        \do                                                                 \{                                                                  \lg.logMessage(__FILE__, __LINE__, Level, Format, ##__VA_ARGS__); \} while (0)
#define EnableScreen()          \do                          \{                           \lg.Enable(SCREEN_TYPE); \} while (0)
#define EnableFILE()          \do                        \{                         \lg.Enable(FILE_TYPE); \} while (0)
};

给日志库上锁,保证线程安全:LockGuard.hpp

#include <pthread.h>class LockGuard
{
public:LockGuard(pthread_mutex_t *mutex):_mutex(mutex){pthread_mutex_lock(_mutex);}~LockGuard(){pthread_mutex_unlock(_mutex);}
private:pthread_mutex_t *_mutex;
};

基于TCP的Socket封装

使得Socket的使用更加面向对象。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memory>#include "Log.hpp"
#include "InetAddr.hpp"
//以下是对socket的封装,方便面向对象式的使用socket
namespace socket_ns
{using namespace log_ns;class Socket;using SockSPtr = std::shared_ptr<Socket>;//Socket是虚基类,实际上是拿TcpSocket//定义的对象enum//创建失败的常量{SOCKET_ERROR = 1,BIND_ERROR,LISTEN_ERR};const static int gblcklog = 8;//监听队列默认大小。// 模版方法模式class Socket{public:virtual void CreateSocketOrDie() = 0;virtual void CreateBindOrDie(uint16_t port) = 0;virtual void CreateListenOrDie(int backlog = gblcklog) = 0;virtual SockSPtr Accepter(InetAddr *cliaddr) = 0;virtual bool Conntecor(const std::string &peerip, uint16_t peerport) = 0;virtual int Sockfd() = 0;virtual void Close() = 0;virtual ssize_t Recv(std::string *out) = 0;//进行读取virtual ssize_t Send(const std::string &in) = 0;//进行发送public:void BuildListenSocket(uint16_t port)//创建监听套接字{CreateSocketOrDie();CreateBindOrDie(port);CreateListenOrDie();}//创建客户端套接字bool BuildClientSocket(const std::string &peerip, uint16_t peerport){CreateSocketOrDie();return Conntecor(peerip, peerport);}// void BuildUdpSocket()// {}};class TcpSocket : public Socket{public:TcpSocket(){}//监听套接字初始化/构造函数式的初始化TcpSocket(int sockfd) : _sockfd(sockfd){}~TcpSocket(){}void CreateSocketOrDie() override{// 1. 创建socket_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if (_sockfd < 0){LOG(FATAL, "socket create error\n");exit(SOCKET_ERROR);}LOG(INFO, "socket create success, sockfd: %d\n", _sockfd); // 3}void CreateBindOrDie(uint16_t port) override//bind{struct sockaddr_in local;memset(&local, 0, sizeof(local));local.sin_family = AF_INET;local.sin_port = htons(port);local.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2. bind sockfd 和 Socket addrif (::bind(_sockfd, (struct sockaddr *)&local, sizeof(local)) < 0){LOG(FATAL, "bind error\n");exit(BIND_ERROR);}LOG(INFO, "bind success, sockfd: %d\n", _sockfd); // 3}//监听void CreateListenOrDie(int backlog) override{// 3. 因为tcp是面向连接的,tcp需要未来不断地能够做到获取连接if (::listen(_sockfd, gblcklog) < 0){LOG(FATAL, "listen error\n");exit(LISTEN_ERR);}LOG(INFO, "listen success\n");}//方便获取客户端地址,accept获取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而该文件描述符本质就是ip+端口号//之前我们使用文件描述符都是面向过程,都是作为函数参数进行传递的//我们需要面向对象的使用套接字,我们将得到的IO文件描述符设置进套接字里面//返回该套接字//using SockSPtr = std::shared_ptr<Socket>;//Socket是虚基类,实际上是拿TcpSocket//定义的对象SockSPtr Accepter(InetAddr *cliaddr) override{struct sockaddr_in client;socklen_t len = sizeof(client);// 4. 获取新连接:得到一个新的文件描述符,得到新的客户端int sockfd = ::accept(_sockfd, (struct sockaddr *)&client, &len);if (sockfd < 0){LOG(WARNING, "accept error\n");return nullptr;}*cliaddr = InetAddr(client);LOG(INFO, "get a new link, client info : %s, sockfd is : %d\n", cliaddr->AddrStr().c_str(), sockfd);return std::make_shared<TcpSocket>(sockfd); // C++14}//连接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客户端ip和端口号bool Conntecor(const std::string &peerip, uint16_t peerport) override{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memset(&server, 0, sizeof(serve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server.sin_port = htons(peerport);//将IPv4地址的字符串形式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的二进制形式,//并将其存储在server.sin_addr中::inet_pton(AF_INET, peerip.c_str(), &server.sin_addr);int n = ::connect(_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er, sizeof(server));if (n < 0){ return false;}return true;}int Sockfd()//文件描述符{return _sockfd;}void Close(){if (_sockfd > 0){::close(_sockfd);}}ssize_t Recv(std::string *out) override//读到的消息{char inbuffer[4096];//从sockfd中读ssize_t n = ::recv(_sockfd, inbuffer, sizeof(inbuffer) - 1, 0);if (n > 0){inbuffer[n] = 0;//这里不能是=,不可以覆盖式的读取,因为每一次可能并不是读取到一条完整的报文// "len"\r\n// "len"\r\n"{json}"\r\n//向上面的情况如果覆盖的读取将读取不到完整的报文了//所以要用+=*out += inbuffer;}return n;}ssize_t Send(const std::string &in) override{return ::send(_sockfd, in.c_str(), in.size(), 0);}private:int _sockfd; // 可以是listensock,普通socketfd};// class UdpSocket : public Socket// {};
} // namespace socket_n

代码逻辑:

  1. 命名空间和类定义
    • 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socket_ns,用于封装Socket相关的类和函数。
    • 定义了一个基类Socket,它是一个抽象类,提供了Socket操作的基本接口,如创建、绑定、监听、接收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等。
    • 定义了一个派生类TcpSocket,它继承自Socket类,并实现了所有虚函数,提供了TCP Socket的具体实现。
  2. Socket基类
    • 定义了多个纯虚函数,包括创建Socket、绑定、监听、接受连接、连接服务器、获取文件描述符、关闭Socket、接收和发送数据等。
    • 提供了一个构建监听Socket的成员函数BuildListenSocket,它依次调用创建Socket、绑定和监听函数来初始化监听Socket。
    • 提供了一个构建客户端Socket的成员函数BuildClientSocket,它调用创建Socket和连接服务器函数来初始化客户端Socket。
  3. TcpSocket类
    • 实现了Socket类中的所有纯虚函数,提供了TCP Socket的具体实现。
    • 在构造函数中,可以初始化一个已存在的文件描述符,或者通过调用CreateSocketOrDie函数创建一个新的Socket文件描述符。
    • CreateSocketOrDie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Socket文件描述符。
    • CreateBindOrDie函数用于将Socket绑定到一个指定的端口上。
    • CreateListenOrDie函数用于将Socket设置为监听模式,以便接受连接。
    • Accepter函数用于接受一个新的连接,并返回一个表示该连接的TcpSocket对象。
    • Conntecor函数用于连接到一个指定的服务器。
    • Sockfd函数用于获取Socket的文件描述符。
    • Close函数用于关闭Socket。
    • Recv函数用于从Socket接收数据。
    • Send函数用于向Socket发送数据。
  4. 日志和错误处理
    • 使用了自定义的日志系统(log_ns命名空间中的LOG宏)来记录日志和错误信息。
    • 在发生错误时,使用exit函数终止程序,并传递一个错误码。
  5. 内存管理
    • 使用了智能指针(std::shared_ptr)来管理TcpSocket对象的内存,以避免内存泄漏。

服务器代码

#pragma once#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emory>
#include <sys/epoll.h>
#include "Log.hpp"
#include "Socket.hpp"using namespace socket_ns;class EpollServer
{const static int size = 128; //epoll fd sizeconst static int num = 128;public:EpollServer(uint16_t port) : _port(port), _listensock(std::make_unique<TcpSocket>()){_listensock->BuildListenSocket(port);_epfd = ::epoll_create(size);//创建成功了吗if (_epfd < 0){LOG(FATAL, "epoll_create error!\n");exit(1);}LOG(INFO, "epoll create success, epfd: %d\n", _epfd);}void InitServer(){// 新链接到来,我们认为是读事件就绪struct epoll_event ev;ev.events = EPOLLIN;//读事件就绪// ev.events = EPOLLIN | EPOLLET;ev.data.fd = _listensock->Sockfd(); // 为了在事件就绪的时候,得到是那一个fd就绪了// 必须先把listensock 添加到epoll中,这样epoll才知道你是否就绪了//EPOLL_CTL_ADD 创建一个新节点int n = ::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ADD, _listensock->Sockfd(), &ev);if (n < 0)//添加失败{LOG(FATAL, "epoll_ctl error!\n");exit(2);}LOG(INFO, "epoll_ctl success, add new sockfd : %d\n", _listensock->Sockfd());}std::string EventsToString(uint32_t events){std::string eventstr; if (events & EPOLLIN)eventstr = "EPOLLIN";if (events & EPOLLOUT)eventstr += "|EPOLLOUT";return eventstr;}void Accepter(){InetAddr addr;int sockfd = _listensock->Accepter(&addr); // 肯定不会被阻塞,因为epoll知道就绪了,直接进行连接if (sockfd < 0){LOG(ERROR, "获取连接失败\n");return;}LOG(INFO, "得到一个新的连接: %d, 客户端信息: %s:%d\n", sockfd, addr.Ip().c_str(), addr.Port());// 得到了一个新的sockfd,我们能不能要进行read、recv?不能.// 等底层有数据(读事件就绪), read/recv才不会被阻塞// 底层有数据 谁最清楚呢?epoll!// 将新的sockfd添加到epoll中!怎么做呢?struct epoll_event ev;ev.data.fd = sockfd;ev.events = EPOLLIN;::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ADD, sockfd, &ev);LOG(INFO, "epoll_ctl success, add new sockfd : %d\n", sockfd);}void HandlerIO(int fd){char buffer[4096];// 你怎么保证buffer就是一个完整的请求?或者有多个请求??// 一个fd,都要有一个自己的缓冲区// 引入协议int n = ::recv(fd, buffer, sizeof(buffer) - 1, 0); // 会阻塞吗?不会//因为已经就绪了才recv  if (n > 0){buffer[n] = 0;std::cout << buffer;std::string response = "HTTP/1.0 200 OK\r\n";std::string content = "<html><body><h1>hello world</h1></body></html>";response += "Content-Type: text/html\r\n";response += "Content-Length: " + std::to_string(content.size()) + "\r\n";response += "\r\n";response += content;::send(fd, response.c_str(), response.size(), 0);}else if (n == 0){LOG(INFO, "client quit, close fd: %d\n", fd);// 1. 从epoll中移除, 从epoll中移除fd,这个fd必须是健康&&合法的fd. 否则会移除出错::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DEL, fd, nullptr);// 2. 关闭fd::close(fd);}else{LOG(ERROR, "recv error, close fd: %d\n", fd);// 1. EPOLL_CTL_DEL,从epoll中移除, 从epoll中移除fd,这个fd必须是健康&&合法的fd. 否则会移除出错::epoll_ctl(_epfd, EPOLL_CTL_DEL, fd, nullptr);// 2. 关闭fd::close(fd);}}void HandlerEvent(int n)//处理就绪的n个事件{for (int i = 0; i < n; i++){int fd = revs[i].data.fd;//哪个fd?uint32_t revents = revs[i].events;//什么事件?LOG(INFO, "%d 上面有事件就绪了,具体事件是: %s\n", fd, EventsToString(revents).c_str());if (revents & EPOLLIN){// listensock 读事件就绪, 新连接到来了if (fd == _listensock->Sockfd())Accepter();elseHandlerIO(fd);}}}void Loop(){int timeout = -1;while (true){//这里只有epoll知道listensocket是否就绪,不让accept在这一直阻塞// 事件通知,事件派发int n = ::epoll_wait(_epfd, revs, num, timeout);//返回准备就绪的文件描述符数量switch (n){case 0:LOG(INFO, "epoll time out...\n");break;case -1:LOG(ERROR, "epoll error\n");break;default:LOG(INFO, "haved event happend!, n : %d\n", n);HandlerEvent(n);break;}}} ~EpollServer(){//关闭fdif (_epfd >= 0)::close(_epfd);_listensock->Close();}private:uint16_t _port;std::unique_ptr<Socket> _listensock;int _epfd;//epoll fdstruct epoll_event revs[num];//缓冲区 指向 struct epoll_event 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用于接收准备就绪的事件
};
  1. 初始化服务器 (InitServer):
    • 正确地创建了监听套接字并将其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
    • 使用 EPOLLIN 来监听读事件(即新连接的到来)。
  2. 接受新连接 (Accepter):
    • 从 TcpSocket 类的 Accepter 方法中接受新连接。
    • 将新连接的套接字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以便监听读事件。
  3. 处理IO (HandlerIO):
    • 读取套接字数据并处理(例如,简单的 HTTP 响应)。
    • 根据读取结果(成功、客户端关闭连接、错误)采取不同的操作(包括发送响应、关闭套接字、从 epoll 中移除套接字)。
  4. 事件处理循环 (Loop):
    • 使用 epoll_wait 等待事件发生。
    • 遍历就绪的事件并调用相应的处理函数(这里是 HandlerEvent,但实际上是在 Loop 中直接处理)。

测试

 4.epoll的工作模式

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 ET)模式

特点

  • 当文件描述符从非就绪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时,epoll会通知用户程序。
  • 如果用户程序没有将文件描述符中的所有数据读取完毕,即使文件描述符中还有剩余数据,epoll也不会再次发送通知,直到下一次文件描述符从非就绪状态再次变为就绪状态。
  • ET模式通常与非阻塞I/O结合使用,以避免因阻塞读/写操作而导致的性能问题。

使用场景

  • 适用于需要高效处理大量并发连接的场景,如高性能的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注意事项

  • 在ET模式下,用户程序需要确保在接收到通知后,尽可能多地读取或写入数据,直到文件描述符变为非就绪状态,以避免遗漏数据。
  • 由于ET模式只通知一次,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饥饿”现象,即某些文件描述符因为没有被及时处理而错过通知。

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 LT)模式

特点

  • 只要文件描述符处于就绪状态,epoll就会一直通知用户程序。
  • 无论用户程序是否读取或写入了数据,只要文件描述符仍然处于就绪状态,epoll就会继续发送通知。
  • LT模式是epoll的默认模式,同时支持阻塞和非阻塞socket。

使用场景

  • 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希望确保不遗漏任何I/O事件的场景。

注意事项

  • 在LT模式下,如果用户程序没有及时处理通知,可能会导致大量通知被累积,从而增加系统的负担。
  • LT模式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可能不如ET模式高效,因为它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通知。

        epoll的ET模式和LT模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在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追求高性能的场景中,ET模式通常是更好的选择;而在对实时性要求不高或希望简化编程模型的场景中,LT模式可能更为合适。无论使用哪种模式,都需要仔细设计用户程序的处理逻辑,以确保能够高效地处理I/O事件并避免潜在的问题。

理解 ET 模式和非阻塞文件描述符

        使用 ET 模式的 epoll, 需要将文件描述设置为非阻塞. 这个不是接口上的要求, 而是 "工
程实践" 上的要求.
        假设这样的场景: 服务器接收到一个 10k 的请求, 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应答数据. 如果客
户端收不到应答, 不会发送第二个 10k 请求.

        如果服务端写的代码是阻塞式的 read, 并且一次只 read 1k 数据的话(read 不能保证一
次就把所有的数据都读出来, 参考 man 手册的说明, 可能被信号打断), 剩下的 9k 数据就会待在缓冲区中

        此时由于 epoll 是 ET 模式, 并不会认为文件描述符读就绪. epoll_wait 就不会再次返
回. 剩下的 9k 数据会一直在缓冲区中. 直到下一次客户端再给服务器写数据.epoll_wait 才能返回

但问题来了:

  • 服务器只读到 1k 个数据, 要 10k 读完才会给客户端返回响应数据.
  • 客户端要读到服务器的响应, 才会发送下一个请求
  • 客户端发送了下一个请求, epoll_wait 才会返回, 才能去读缓冲区中剩余的数据

        所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阻塞 read 不一定能一下把完整的请求读完), 于是就可以使用
非阻塞轮训的方式来读缓冲区, 保证一定能把完整的请求都读出来

        ET模式下,只通知一次,本轮数据没有读完,epoll不再通知,因此ET模式下,一旦就绪就必须把数据全部读完。但是你怎么知道有没有把数据读完?只能循环读取,知道读不到数据,循环读取肯定是会遇到阻塞问题的,epoll当然是不敢阻塞的,否则进程会被挂起,因此fd必须是非阻塞的

这篇关于Linux——IO模型_多路转接(epoll)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121743

相关文章

Linux使用fdisk进行磁盘的相关操作

《Linux使用fdisk进行磁盘的相关操作》fdisk命令是Linux中用于管理磁盘分区的强大文本实用程序,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disk进行磁盘的相关操作,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目录简介基本语法示例用法列出所有分区查看指定磁盘的区分管理指定的磁盘进入交互式模式创建一个新的分区删除一个存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

《Golang的CSP模型简介(最新推荐)》Golang采用了CSP(CommunicatingSequentialProcesses,通信顺序进程)并发模型,通过goroutine和channe... 目录前言一、介绍1. 什么是 CSP 模型2. Goroutine3. Channel4. Channe

Linux使用dd命令来复制和转换数据的操作方法

《Linux使用dd命令来复制和转换数据的操作方法》Linux中的dd命令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复制和转换实用程序,它以较低级别运行,通常用于创建可启动的USB驱动器、克隆磁盘和生成随机数据等任务,本文... 目录简介功能和能力语法常用选项示例用法基础用法创建可启动www.chinasem.cn的 USB 驱动

高效管理你的Linux系统: Debian操作系统常用命令指南

《高效管理你的Linux系统:Debian操作系统常用命令指南》在Debian操作系统中,了解和掌握常用命令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Debian的常用命令,帮助读者更好地使... Debian是一个流行的linux发行版,它以其稳定性、强大的软件包管理和丰富的社区资源而闻名。在使用

Linux Mint Xia 22.1重磅发布: 重要更新一览

《LinuxMintXia22.1重磅发布:重要更新一览》Beta版LinuxMint“Xia”22.1发布,新版本基于Ubuntu24.04,内核版本为Linux6.8,这... linux Mint 22.1「Xia」正式发布啦!这次更新带来了诸多优化和改进,进一步巩固了 Mint 在 Linux 桌面

LinuxMint怎么安装? Linux Mint22下载安装图文教程

《LinuxMint怎么安装?LinuxMint22下载安装图文教程》LinuxMint22发布以后,有很多新功能,很多朋友想要下载并安装,该怎么操作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安装指南... linux Mint 是一款基于 Ubuntu 的流行发行版,凭借其现代、精致、易于使用的特性,深受小伙伴们所喜爱。对

什么是 Linux Mint? 适合初学者体验的桌面操作系统

《什么是LinuxMint?适合初学者体验的桌面操作系统》今天带你全面了解LinuxMint,包括它的历史、功能、版本以及独特亮点,话不多说,马上开始吧... linux Mint 是一款基于 Ubuntu 和 Debian 的知名发行版,它的用户体验非常友好,深受广大 Linux 爱好者和日常用户的青睐,

Linux(Centos7)安装Mysql/Redis/MinIO方式

《Linux(Centos7)安装Mysql/Redis/MinIO方式》文章总结:介绍了如何安装MySQL和Redis,以及如何配置它们为开机自启,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安装MinIO,包括配置Syste... 目录安装mysql安装Redis安装MinIO总结安装Mysql安装Redis搜索Red

Linux中Curl参数详解实践应用

《Linux中Curl参数详解实践应用》在现代网络开发和运维工作中,curl命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个利用URL语法在命令行下工作的文件传输工具,支持多种协议,如HTTP、HTTPS、FTP等... 目录引言一、基础请求参数1. -X 或 --request2. -d 或 --data3. -H 或

Linux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方式

《Linux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方式》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挂载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命令,包括MBR和GPT分区表的区别、fdisk和gdisk命令的使用、常见的文件系统格式以... 目录一、磁盘分区表分类二、fdisk命令创建分区1、交互式的命令2、分区主分区3、创建扩展分区,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