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KNN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什么是KNN算法呢?顾名思义,就是K-Nearest neighbors Algorithms的简称。我们可能都知道最近邻算法,它就是KNN算法在k=1时的特例,也就是寻找最近的邻居。我们从名字可以知道我们要寻找邻居,但是为什么要寻找邻居,如何选取邻居,选取多少邻居,怎么样去寻找我们想要的邻居,以及如何利用邻居来解决分类问题这是KNN算法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好了闲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首先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寻找邻居啊,古话说的好,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要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去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其实这个过程就蕴含了KNN的算法核心思想,我们如果要判断一个样本点的类别,去看看和它相似的样本点的类别就行了, If it walks like a duck, quacks like a duck, then it is probably a duck,如图1所示:
好了,在深入了解KNN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分类算法的大致情况以及其完整定义。图2所示的是一般的分类模型建立的步骤,分类一般分为两种:
积极学习法 (决策树归纳):先根据训练集构造出分类模型,根据分类模型对测试集分类。
消极学习法 (基于实例的学习法):推迟建模, 当给定训练元组时,简单地存储训练数据 (或稍加处理) ,一直等到给定一个测试元组。
消极学习法在提供训练元组时只做少量工作,而在分类或预测时做更多的工作。KNN就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学习分类方法,它开始并不建立模型,而只是对于给定的训练实例点和输入实例点,基于给定的邻居度量方式以及结合经验选取合适的k值,计算并且查找出给定输入实例点的k个最近邻训练实例点,然后基于某种给定的策略,利用这k个训练实例点的类来预测输入实例点的类别。算法的过程如图3所示:
了解了KNN的主体思想以后,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的探讨和回答我在第一章所提出的四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如何度量邻居之间的相识度,也就是如何选取邻居的问题,我们知道相似性的度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取邻居的准确性,也决定了分类的效果,因为判定一个样本点的类别是要利用到它的邻居的,如果邻居都没选好,准确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个量来定量的描述邻居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形象的表述为邻居之间的相似度,具体的距离度量方式有很多,不同的场合使用哪种需要根据不同问题具体探讨,具体的我就不罗嗦,在这篇博文http://www.cnblogs.com/v-July-v/archive/2012/11/20/3125419.html中有详细的阐述。以下给出了使用三种距离(欧式距离,曼哈顿距离,还有切比雪夫距离)的对glass数据集测试的例子,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红线指的是实验使用的距离度量方式,黄线指的是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曼哈顿距离分类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种。
在给定了度量方式以后,我们自然而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要找多少个邻居才合适了,如图5所示 ,X是待分类样本,‘+’和‘-’是样本类别属性,如果K选大了的话,可能求出来的k最近邻集合可能包含了太多隶属于其它类别的样本点,最极端的就是k取训练集的大小,此时无论输入实例是什么,都只是简单的预测它属于在训练实例中最多的累,模型过于简单,忽略了训练实例中大量有用信息。如果K选小了的话,结果对噪音样本点很敏感。那么到底如何选取K值,其实我在前面也说了,其实完全靠经验或者交叉验证(一部分样本做训练
集,一部分做测试集)的方法,就是是K值初始取一个比较小的数值,之后不段来调整K值的大小来时的分类最优,得到的K值就是我们要的,但是这个K值也只是对这个样本集是最优的。一般采用k为奇数,跟投票表决一样,避免因两种票数相等而难以决策。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求出最合适的K值,对iris数据(UCI Machine Learning Repository下载)用kNN算法进行分类,通过交叉验证(10次)的方式,对k取不同值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红线指的是实验选用的K值,黄线指的是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在我所选取的k值中,当k=17时效果最好,在k=1时,即用最近邻来进行分类的效果也不错,实验结果呈现一个抛物线,与我们之前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好了,到这一步工作已经做了一半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寻找这k个邻居了,因为对每一个待测样本点来说,我们都要对整个样本集逐一的计算其与待测点的距离,计算并存储好以后,接下来就是查找K近邻,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笨的方法,计算量太大了。因此KNN的一大缺点需要存储全部训练样本,以及繁重的距离计算量,有没有简单的一点的方法可以避免这种重复的运算啊,改进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对样本集进行组织与整理,分群分层,尽可能将计算压缩到在接近测试样本邻域的小范围内,避免盲目地与训练样本集中每个样本进行距离计算。另一个就是在原有样本集中挑选出对分类计算有效的样说本,使样本总数合理地减少,以同时达到既减少计算量,又减少存储量的双重效果。KD树方法采用的就是第一个思路,关于KD树及其扩展可以参看博文http://www.cnblogs.com/v-July-v/archive/2012/11/20/3125419.html,它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就不啰嗦了。我想补充的是压缩近邻算法,它采用的思路是第二种方案,利用现有样本集,逐渐生成一个新的样本集,使该样本集在保留最少量样本的条件下,仍能对原有样本的全部用最近邻法正确分类,那么该样本集也就能对待识别样本进行分类,并保持正常识别率。它的步骤如下:
首先定义两个存储器,一个用来存放即将生成的样本集,称为Store;另一存储器则存放原样本集,称为Grabbag。其算法是:
1. 初始化。Store是空集,原样本集存入Grabbag;从Grabbag中任意选择一样本放入Store中作为新样本集的第一个样本。
2. 样本集生成。在Grabbag中取出第i个样本用Store中的当前样本集按最近邻法分类。若分类错误,则将该样本从Grabbag转入Store中,若分类正确,则将该样本放回Grabbag中。
3. 结束过程。若Grabbag中所有样本在执行第二步时没有发生转入Store的现象,或Grabbag已成空集,则算法终止,否则转入第二步。
当然解决的方案很多,还有比如剪辑近邻法,快速搜索近邻法等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测试了一下不同最近邻搜索算法(线性扫描,kd树,Ball树,Cover树)所花费的时间,如表1所示:
到这一步基本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K近邻(通俗的来说就是某人的k个最要好的朋友都找出来啦)都求出来啦,接下来就是要朋友们利用手中的投票器为其投票啦。一般的做法就是一人一票制,少数服从多数的选举原则,但是当和我测试对象离的近的数量少,而离得远的数量多时,这种方法可能就要出错啦,那咋办呢,看过歌唱选秀节目的人应该清楚,评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评审一人一票,一种是专家评审,一人可能有很多票,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思想,为每个邻居赋予一定的投票权重,通过它们与测试对象距离的远近来相应的分配投票的权重,最简单的就是取两者距离之间的倒数,距离越小,越相似,权重越大,将权重累加,最后选择累加值最高类别属性作为该待测样本点的类别。我用不同的权重方式对UCI中的glass数据集进行测试,图7显示的是直接不采用权重的实验结果,图8显示的是权重为距离的倒数,图9显示的是权重为1减去归一化后的距离,红线指的是实验使用的权重赋值方式,“0”指的是不采用权重,“0 -I”指的是取距离倒数,“0-F”指的是1减去归一化后的距离,深红线指的是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了权重的总体上来说比不使用权重要好。
至此关于KNN算法的描述就到此结束了。可以看出算法的思想是十分简单的,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这个算法的准确率到底是多少,有没有啥科学的证明,其实最初的近邻法是由Cover和Hart于1968年提出的,随后得到理论上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参数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在论文Nearest Neighbor Pattern Classification中给出了算法准确率的详细描述。最近邻法的错误率是高于贝叶斯错误率的, 其中代表的是贝叶斯误差率,由于一般情况下P*很小,因此又可粗略表示成:,对于kNN来说,当样本数量N→∞的条件下,k-近邻法的错误率要低于最近邻法,具体如图10所示:
最后来一下小小的总结,KNN是典型的非参数法,是一个非常简单,性能优秀的分类算法,人们正在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KNN算法,推动了KNN算法的研究工作,使KNN算法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行文仓促,加之水平有限,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多谢!!!
2014年1月19日中午 by ido
这篇关于KNN的一些总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