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ua实战】lua中pairs和ipairs的区别,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很久以前,我在使用lua的过程中,对于pairs和ipairs的理解还处于表层,认为我了解的就是全部。
ipairs就是对表中元素进行顺序排序,pairs就是对表中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比如如下例子:
local t = {20, "ss", print, 10}
print("------ipairs------")
for k,v in ipairs(t) doprint(k,v)
endprint("------pairs------")
for k,v in pairs(t) doprint(k,v)
end
如果放以前,我认为的输出结果(错误的结果)会是:
--错误的结果
------ipairs------
1 20
2 ss
3 function: 0x423420
4 10
------pairs------
--输出和上面差不多,只是改变了顺序,比如:
3 function: 0x423420
4 10
2 ss
1 20
但实际上,输出结果(正确的结果)将是:
------ipairs------
1 20
2 ss
3 function: 0x423420
4 10
------pairs------
1 20
2 ss
3 function: 0x423420
4 10
得到这个结果,我对比了一下《Lua程序设计(第4版)》5.4遍历表一节51页的pairs和ipairs的两个例子。原来有一处是我不曾注意的。
用于pairs例子的表t={10, print, x=12,k=”hi”},而用于ipairs例子的表t={10, print, 12, “hi”}。
也就是说,用于pairs的表t,包含10和print这两个正常数组值,以及x=12,k=”hi”两个key-value键值对。
ipairs的表t,将后面的两个key-value键值对改成了数组。
因此,pairs表对key-value的输出结果是1-10,k-hi,2-function:0x420610,x-12。
ipairs表对key-value输出结果为1-10,2-function:0x420610,3-12,4-hi。
而我的例子中,使用的t = {20, “ss”, print, 10},里面都是数组,按照1,2,3,4的顺序,存放20,ss,print,10。
假如我将key-value键值对引入t,比如local t = {20, ss=”ss”, print, b=10},会是什么结果呢?
local t = {20, ss="ss", print, b=10}
print("------ipairs------")
for k,v in ipairs(t) doprint(k,v)
endprint("------pairs------")
for k,v in pairs(t) doprint(k,v)
end
最终输出结果将是:
------ipairs------
1 20
2 function: 0x423420
------pairs------
1 20
2 function: 0x423420
ss ss
b 10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表中的元素,分为数组和键值对两种形式。数组就是一个值。键值对,一定会有一个键对应一个值。那么分析一下t表{20, ss=”ss”, print, b=10},为什么ipairs只会输出两行呢?
ipairs只会遍历表中的数组部分,遍历之后,遇到键值对或nil,直接退出。
因此,ipairs会找到t表中的{20,print},先输出。然后因为没其它数组元素了,因此直接退出了。
而pairs无论表t中是什么元素,都会先对数组元素按照顺序排序,然后对键值对元素进行哈希值排序,顺序不固定,对于表t中所有元素都会遍历到。
再看一个有趣的例子,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
local t = {[1]=1,2,[3]=3,4,[5]=5,[6]=6}
print("------ipairs------")
for k,v in ipairs(t1) doprint(k,v)
endprint("------pairs------")
for k,v in pairs(t1) doprint(k,v)
end
输出会是什么呢?
正确答案是:
------ipairs------
1 2
2 4
3 3
------pairs------
1 2
2 4
3 3
5 5
6 6
ipairs遍历的值为什么是2,4,3呢?
首先,ipairs和pairs会先寻找表中数组元素,也就是{2,4},那么索引1对应2,索引2对应4。
我们再来看看表中的键值对部分。也就是{[1]=1,[3]=3,[5]=5,[6]=6},某种程度上,[1]相当于索引1号的元素,[3]相当于索引为3号的元素,依次类推。但它们又是键值对,和纯粹数组元素还不同。数组的优先级更大,会将相应位置的键值对的值替换掉,因此[1]=2,[2]=4。
然后再看剩下的部分[3]=3,没问题。4号索引呢?表t中没有4号元素的,因此从4号开始,数组序列断开了。ipairs也就不再继续了。而pairs还会继续遍历剩下的键值对,但顺序是无法保证的,这里键5对应5,键6对应6,输出完成。
这里例子中,我再多说一句:
对于ipairs,会从1~n寻找顺序序列数组元素,遇到空就切断不会继续了。因此先找{2,4},再找[3]=3,4号找不到,断开不再继续。
pairs,也会先从1~n寻找顺序序列数组元素,先找{2,4},找完了,剩下的按照哈希算法排序,顺序不固定。不过在这个例子里,总是会输出2,4,3,5,6,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但当我增加表中元素,可以更方便看出这一特点。
以下结果是把表t改成{[1]=1,2,[3]=3,4,[5]=5,[6]=6,[7]=7,[8]=8,[9]=9,[10]=10}之后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到从第8行开始,pairs的顺序就随机了。
------ipairs------
1 2
2 4
3 3
------pairs------
1 2
2 4
7 7
8 8
9 9
3 3
5 5
6 6
10 10
最后划重点:
ipairs:只遍历表中数组元素。遇到不连续的数组元素或nil会直接断开遍历。
pairs:遍历表中所有元素,包括表中数组元素和键值对元素。先根据数组元素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对键值对元素进行哈希算法后,进行排序。
这篇关于【lua实战】lua中pairs和ipairs的区别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