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 Linux 用户和权限管理,守护系统安全之门

2024-08-22 11:52

本文主要是介绍深入解析 Linux 用户和权限管理,守护系统安全之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在 Linux 系统中,用户和权限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多用户环境下的资源合理分配。

一、用户管理

1、用户类型

  • 超级用户(root):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可以执行任何操作。在日常使用中,应尽量避免直接以 root 用户身份操作,以防止误操作对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 普通用户:由系统管理员创建,拥有有限的权限,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 系统用户:主要用于运行系统服务和后台进程,通常不需要登录系统。

2、用户创建与删除

  • 创建用户:使用 useradd 命令可以创建新用户。例如,useradd username 将创建一个名为 “username” 的用户。可以通过 -m 参数创建用户主目录,-s 参数指定用户的默认 shell 等。
  • 删除用户:使用 userdel 命令可以删除用户。userdel username 将删除名为 “username” 的用户。如果要同时删除用户主目录,可以使用 userdel -r username

3、用户信息修改

  • 修改用户密码:使用 passwd 命令可以修改用户密码。例如,passwd username 将为用户 “username” 设置新密码。
  • 修改用户属性:使用 usermod 命令可以修改用户的属性,如用户主目录、用户组、默认 shell 等。例如,usermod -d /new/home/username username 将用户 “username” 的主目录修改为 “/new/home/username”。

二、用户组管理

1、用户组类型

  • 主用户组:每个用户在创建时都会被分配一个主用户组,用户创建的文件通常属于主用户组。
  • 附加用户组:用户可以属于多个附加用户组,以便访问不同组的资源。

2、用户组创建与删除

  • 创建用户组:使用 groupadd 命令可以创建新用户组。例如,groupadd groupname 将创建一个名为 “groupname” 的用户组。
  • 删除用户组:使用 groupdel 命令可以删除用户组。例如,groupdel groupname 将删除名为 “groupname” 的用户组。

3、用户组成员管理

  • 将用户添加到用户组:使用 usermod -aG groupname username 可以将用户 “username” 添加到用户组 “groupname” 中。
  • 从用户组中删除用户:使用 gpasswd -d username groupname 可以将用户 “username” 从用户组 “groupname” 中删除。

三、权限管理

1、文件权限类型

  • 读权限(r):允许读取文件内容或列出目录中的文件。
  • 写权限(w):允许修改文件内容或在目录中创建、删除文件。
  • 执行权限(x):允许执行文件(如果是可执行文件)或进入目录。

2、权限表示方法

  • 字符表示法:使用 r、w、x 表示权限,如 -rw-r--r-- 表示文件所有者有读写权限,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只有读权限。
  • 数字表示法:将 r、w、x 分别对应数字 4、2、1,通过累加数字来表示权限。例如,755 表示文件所有者有读、写、执行权限,同组用户有读、执行权限,其他用户有读、执行权限。

3、权限设置

  • 使用 chmod 命令可以设置文件或目录的权限。例如,chmod 755 filename 将文件 “filename” 的权限设置为所有者有读、写、执行权限,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有读、执行权限。
  • 也可以使用 chmod u+rwx,g+rx,o+r filename 这种方式分别为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设置权限。
  • 使用 chown 命令可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例如,chown username filename 将文件 “filename” 的所有者改为 “username”。
  • 使用 chgrp 命令可以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例如,chgrp groupname filename 将文件 “filename” 的所属组改为 “groupname”。

Linux 的用户和权限管理是一个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合理地管理用户和权限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 Linux 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保护系统资源的安全。

这篇关于深入解析 Linux 用户和权限管理,守护系统安全之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96195

相关文章

nginx中端口无权限的问题解决

《nginx中端口无权限的问题解决》当Nginx日志报错bind()to80failed(13:Permissiondenied)时,这通常是由于权限不足导致Nginx无法绑定到80端口,下面就来... 目录一、问题原因分析二、解决方案1. 以 root 权限运行 Nginx(不推荐)2. 为 Nginx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

《Linux进程CPU绑定优化与实践过程》Linux支持进程绑定至特定CPU核心,通过sched_setaffinity系统调用和taskset工具实现,优化缓存效率与上下文切换,提升多核计算性能,适... 目录1. 多核处理器及并行计算概念1.1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1.2 并行计算的含义及重要性1.3 并

nginx -t、nginx -s stop 和 nginx -s reload 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应用场景)

《nginx-t、nginx-sstop和nginx-sreload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应用场景)》本文解析Nginx的-t、-sstop、-sreload命令,分别用于配置语法检... 以下是关于 nginx -t、nginx -s stop 和 nginx -s reload 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实际应

Linux线程之线程的创建、属性、回收、退出、取消方式

《Linux线程之线程的创建、属性、回收、退出、取消方式》文章总结了线程管理核心知识:线程号唯一、创建方式、属性设置(如分离状态与栈大小)、回收机制(join/detach)、退出方法(返回/pthr... 目录1. 线程号2. 线程的创建3. 线程属性4. 线程的回收5. 线程的退出6. 线程的取消7.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文章浏览阅读314次,点赞4次,收藏6次。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创建预处理语句(PreparedStatement),并将参数值作为预处理语句... 目录一、介绍二、sql注入风险实例一、介绍#(井号):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

Linux下进程的CPU配置与线程绑定过程

《Linux下进程的CPU配置与线程绑定过程》本文介绍Linux系统中基于进程和线程的CPU配置方法,通过taskset命令和pthread库调整亲和力,将进程/线程绑定到特定CPU核心以优化资源分配... 目录1 基于进程的CPU配置1.1 对CPU亲和力的配置1.2 绑定进程到指定CPU核上运行2 基于

golang程序打包成脚本部署到Linux系统方式

《golang程序打包成脚本部署到Linux系统方式》Golang程序通过本地编译(设置GOOS为linux生成无后缀二进制文件),上传至Linux服务器后赋权执行,使用nohup命令实现后台运行,完... 目录本地编译golang程序上传Golang二进制文件到linux服务器总结本地编译Golang程序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本文深入讲解了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概念与应用,用于表示矩阵、表格等二维数据结构,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引言二维切片的基本概念定义创建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操作访问元素修改元素遍历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动态调整追加行动态

Linux下删除乱码文件和目录的实现方式

《Linux下删除乱码文件和目录的实现方式》:本文主要介绍Linux下删除乱码文件和目录的实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linux下删除乱码文件和目录方法1方法2总结Linux下删除乱码文件和目录方法1使用ls -i命令找到文件或目录

Spring Boot集成Druid实现数据源管理与监控的详细步骤

《SpringBoot集成Druid实现数据源管理与监控的详细步骤》本文介绍如何在SpringBoot项目中集成Druid数据库连接池,包括环境搭建、Maven依赖配置、SpringBoot配置文件... 目录1. 引言1.1 环境准备1.2 Druid介绍2. 配置Druid连接池3. 查看Druid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