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

本文主要是介绍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二分法的专题总结

二分法的本质是:寻找序列中第一个满足某条件的元素的位置。

二分法中通常让人迷惑的地方不外乎
(1)while中什么时候写小于等于,什么时候不写等于;
(2)while内部是写两个条件还是三个条件。

首先考虑升序排列的元素(降序等价),应当分为两种情况:(1)没有重复元素;(2)有重复元素。后者是前者的一般化,也就是说后者的算法也同样适用于前者。

(1)没有重复元素
这种情况下的问题一般是:查找某个元素target在序列中是否出现,如果出现则返回出现的序号,如果不出现,则返回-1。也就是确定一个区间[x,x],target就是x位置的元素,如果没有这个元素,那么确定出来的区间是[x+1,x],左边界大于右边界,也就是区间中不存在元素。

(2)有重复元素
这种情况下的问题则是,确定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序号,和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序号,两个子问题。

没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查找代码如下:

int BinarySearch(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 1,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return mid;else if (a[mid] < target)left = mid + 1;elseright = mid - 1;}return -1;
}

上述代码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个:(1)while的条件是left==right;(2)while中是三个判断,并且其中一个判断是a[mid]<target,而不是a[mid]<=target;(3)right=a.size()-1而不是a.size()

对于(1)没有重复元素,所以当left>right的时候就代表了没有找到。这里是不重复元素这种特殊情况的写法。在下面的重复元素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这里其实也可以不这么写。

对于(2),三个判断也是不重复元素的特殊写法。因为找到了需要的值马上就返回了,所以有第一个if判断。在后面有重复元素的情况是没有第一个if判断的。有了第一个if判断,就把等于的情况分离出来了,所以是三个if else,对应等于、小于和大于。当第8行a[mid]<target条件判断成立时,说明target一定在mid点的右边(不包括mid),所以下面是把left收缩到mid+1;同样的道理,第10行else成立的时候,target一定在mid点的左边(也不包括mid点)(因为此时target<a[mid]),right收缩到mid-1.

对于(3),有两点原因:为了和(2)统一(也就是target在left和right点构成的闭区间中,而不是开区间中)所以应该a.size()-1;考虑a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target会发生什么:倒数第三轮循环的时候,end=a.size()-1,beg=a.size(),倒数第二轮循环end=a.size(),beg=a.size(),由于我们while的条件写的是beg<=end,所以此时仍然会进入循环计算mid,从而越界访问了a!!!在后面重复元素的情况中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条件写的是beg<end,所以那里是写的right=a.size()

只要注意了上面三个点,元素不重复的二分查找很难写错。

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查找代码如下:
(1)查找下界(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的序号,[x,y)的x)

int LowerBound(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等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查找right = mid;}else {// 中间的数小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1,right]查找left = mid + 1;}}// left==right,返回哪一个都可以return left;
}

(2)查找上界(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的序号,[x,y)的y)

int UpperBound(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查找right = mid;}else {// 中间的数小于等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1,right]查找left = mid + 1;}}// left==right,返回哪一个都可以return left;
}

上面两个函数就确定了target的界。

LowerBound中,我们确定了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UpperBound中,我们确定了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

对于不重复的情况,就有:
target在nums中存在时:
nums[UpperBound(nums,target)]==target
并且有:
BinarySearch(nums,target)==UpperBound(nums,target)
target在nums中不存在时:
nums[UpperBound(nums,target)]!=target
所以说有重复元素的情况是没有重复元素情况的一般化。
上面的三段代码也说明了,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更容易写在一个函数里面,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函数(重复元素的二分只有一个return出口,而非重复元素的二分有两个),并且条件判断很容易,所以后面一种代码或许更加好用。(刷PAT得到的感觉)

为什么LowerBound中的a[mid]>=target时right=mid而a[mid]<target时left=mid+1和为什么UpperBound中的a[mid]>target时right=mid而a[mid]<=target时left=mid+1在注释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我们把LowerBound中的判断条件写成下面这样会怎么样呢?

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1]查找right = mid - 1;
}
else {// 中间的数小于等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right]查找left = mid;
}

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LowerBound要解决的问题:寻找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如果a中没有target的话,会返回离target最近的小于target的元素坐标,就把要寻找的目标值排除到搜索域外面了;如果a中有target,情况会更糟:死循环。考虑当a[right]=target,而a[left]<target,并且left=right-1的情况,此时mid的计算结果为left,而每次判断都会进入第二个分支,也就是left=left,永远不会跳出循环。UpperBound函数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当a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target时,LowerBound和UpperBound的最终的结果都是left和right和a.size()三者相等,也就是得到了a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元素的位置。(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要初始化成right=a.size())

当a中的所有元素都大于target的时候,LowerBound和UpperBound都返回0,此时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也就是a[0]。

有了上面对二分法和LowerBound和UpperBound的理解之后,就可以用stl中的的lower_bound函数和upper_bound函数了,CSDN上有介绍:关于lower_bound( )和upper_bound( )的常见用法

参考文献《算法笔记》第二版 胡凡

这篇关于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75550

相关文章

Python如何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

《Python如何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在编程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列表的相似度,尤其是当这两个列表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时,下面小编就来讲讲如何使用Python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吧... 目录摘要引言数字类型相似度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字符串类型相似度Levenshtein距离Jaccard相

使用Navicat工具比对两个数据库所有表结构的差异案例详解

《使用Navicat工具比对两个数据库所有表结构的差异案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Navicat工具对比两个数据库test_old和test_new,并生成相应的DDLSQL语句,以便将te... 目录概要案例一、如图两个数据库test_old和test_new进行比较:二、开始比较总结概要公司存在多

C#比较两个List集合内容是否相同的几种方法

《C#比较两个List集合内容是否相同的几种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在C#中比较两个List集合内容是否相同的方法,包括非自定义类和自定义类的元素比较,对于非自定义类,可以使用SequenceEqual、... 目录 一、非自定义类的元素比较1. 使用 SequenceEqual 方法(顺序和内容都相等)2.

Python中连接不同数据库的方法总结

《Python中连接不同数据库的方法总结》在数据驱动的现代应用开发中,Python凭借其丰富的库和强大的生态系统,成为连接各种数据库的理想编程语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连接常用的几... 目录一、连接mysql数据库二、连接PostgreSQL数据库三、连接SQLite数据库四、连接Mo

Git提交代码详细流程及问题总结

《Git提交代码详细流程及问题总结》:本文主要介绍Git的三大分区,分别是工作区、暂存区和版本库,并详细描述了提交、推送、拉取代码和合并分支的流程,文中通过代码介绍的非常详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1.git 三大分区2.Git提交、推送、拉取代码、合并分支详细流程3.问题总结4.git push

Python判断for循环最后一次的6种方法

《Python判断for循环最后一次的6种方法》在Python中,通常我们不会直接判断for循环是否正在执行最后一次迭代,因为Python的for循环是基于可迭代对象的,它不知道也不关心迭代的内部状态... 目录1.使用enuhttp://www.chinasem.cnmerate()和len()来判断for

Kubernetes常用命令大全近期总结

《Kubernetes常用命令大全近期总结》Kubernetes是用于大规模部署和管理这些容器的开源软件-在希腊语中,这个词还有“舵手”或“飞行员”的意思,使用Kubernetes(有时被称为“... 目录前言Kubernetes 的工作原理为什么要使用 Kubernetes?Kubernetes常用命令总

Python中实现进度条的多种方法总结

《Python中实现进度条的多种方法总结》在Python编程中,进度条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它能让用户直观地了解任务的进度,提升用户体验,本文将介绍几种在Python中实现进度条的常用方法,并通过代码... 目录一、简单的打印方式二、使用tqdm库三、使用alive-progress库四、使用progres

锐捷和腾达哪个好? 两个品牌路由器对比分析

《锐捷和腾达哪个好?两个品牌路由器对比分析》在选择路由器时,Tenda和锐捷都是备受关注的品牌,各自有独特的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选择哪个品牌的路由器更合适,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我们从... 在选购路由器时,锐捷和腾达都是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品牌,但它们的定位和特点却有所不同。锐捷更偏向企业级和专

无线路由器哪个品牌好用信号强? 口碑最好的三个路由器大比拼

《无线路由器哪个品牌好用信号强?口碑最好的三个路由器大比拼》不同品牌在信号覆盖、稳定性和易用性等方面各有特色,如何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款无线路由器呢?今天推荐三款路由器让你的网速起飞... 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让网速飞起来的路由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好路由器简直就是家庭网编程络的心脏。无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