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

本文主要是介绍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二分法的专题总结

二分法的本质是:寻找序列中第一个满足某条件的元素的位置。

二分法中通常让人迷惑的地方不外乎
(1)while中什么时候写小于等于,什么时候不写等于;
(2)while内部是写两个条件还是三个条件。

首先考虑升序排列的元素(降序等价),应当分为两种情况:(1)没有重复元素;(2)有重复元素。后者是前者的一般化,也就是说后者的算法也同样适用于前者。

(1)没有重复元素
这种情况下的问题一般是:查找某个元素target在序列中是否出现,如果出现则返回出现的序号,如果不出现,则返回-1。也就是确定一个区间[x,x],target就是x位置的元素,如果没有这个元素,那么确定出来的区间是[x+1,x],左边界大于右边界,也就是区间中不存在元素。

(2)有重复元素
这种情况下的问题则是,确定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序号,和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序号,两个子问题。

没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查找代码如下:

int BinarySearch(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 1,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return mid;else if (a[mid] < target)left = mid + 1;elseright = mid - 1;}return -1;
}

上述代码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个:(1)while的条件是left==right;(2)while中是三个判断,并且其中一个判断是a[mid]<target,而不是a[mid]<=target;(3)right=a.size()-1而不是a.size()

对于(1)没有重复元素,所以当left>right的时候就代表了没有找到。这里是不重复元素这种特殊情况的写法。在下面的重复元素的例子中可以看到,这里其实也可以不这么写。

对于(2),三个判断也是不重复元素的特殊写法。因为找到了需要的值马上就返回了,所以有第一个if判断。在后面有重复元素的情况是没有第一个if判断的。有了第一个if判断,就把等于的情况分离出来了,所以是三个if else,对应等于、小于和大于。当第8行a[mid]<target条件判断成立时,说明target一定在mid点的右边(不包括mid),所以下面是把left收缩到mid+1;同样的道理,第10行else成立的时候,target一定在mid点的左边(也不包括mid点)(因为此时target<a[mid]),right收缩到mid-1.

对于(3),有两点原因:为了和(2)统一(也就是target在left和right点构成的闭区间中,而不是开区间中)所以应该a.size()-1;考虑a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target会发生什么:倒数第三轮循环的时候,end=a.size()-1,beg=a.size(),倒数第二轮循环end=a.size(),beg=a.size(),由于我们while的条件写的是beg<=end,所以此时仍然会进入循环计算mid,从而越界访问了a!!!在后面重复元素的情况中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条件写的是beg<end,所以那里是写的right=a.size()

只要注意了上面三个点,元素不重复的二分查找很难写错。

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查找代码如下:
(1)查找下界(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的序号,[x,y)的x)

int LowerBound(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等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查找right = mid;}else {// 中间的数小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1,right]查找left = mid + 1;}}// left==right,返回哪一个都可以return left;
}

(2)查找上界(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的序号,[x,y)的y)

int UpperBound(const std::vector<int>& a, int target)
{int left = 0, right = a.size(), mid;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查找right = mid;}else {// 中间的数小于等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1,right]查找left = mid + 1;}}// left==right,返回哪一个都可以return left;
}

上面两个函数就确定了target的界。

LowerBound中,我们确定了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UpperBound中,我们确定了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

对于不重复的情况,就有:
target在nums中存在时:
nums[UpperBound(nums,target)]==target
并且有:
BinarySearch(nums,target)==UpperBound(nums,target)
target在nums中不存在时:
nums[UpperBound(nums,target)]!=target
所以说有重复元素的情况是没有重复元素情况的一般化。
上面的三段代码也说明了,有重复元素的二分更容易写在一个函数里面,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函数(重复元素的二分只有一个return出口,而非重复元素的二分有两个),并且条件判断很容易,所以后面一种代码或许更加好用。(刷PAT得到的感觉)

为什么LowerBound中的a[mid]>=target时right=mid而a[mid]<target时left=mid+1和为什么UpperBound中的a[mid]>target时right=mid而a[mid]<=target时left=mid+1在注释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我们把LowerBound中的判断条件写成下面这样会怎么样呢?

if (a[mid] > target) {// 中间的数大于target,往左子区间[left,mid-1]查找right = mid - 1;
}
else {// 中间的数小于等于target,往右子区间[mid,right]查找left = mid;
}

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LowerBound要解决的问题:寻找第一个大于等于target的元素。如果a中没有target的话,会返回离target最近的小于target的元素坐标,就把要寻找的目标值排除到搜索域外面了;如果a中有target,情况会更糟:死循环。考虑当a[right]=target,而a[left]<target,并且left=right-1的情况,此时mid的计算结果为left,而每次判断都会进入第二个分支,也就是left=left,永远不会跳出循环。UpperBound函数中也有类似的问题。

当a中的所有元素都小于target时,LowerBound和UpperBound的最终的结果都是left和right和a.size()三者相等,也就是得到了a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元素的位置。(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要初始化成right=a.size())

当a中的所有元素都大于target的时候,LowerBound和UpperBound都返回0,此时第一个大于target的元素也就是a[0]。

有了上面对二分法和LowerBound和UpperBound的理解之后,就可以用stl中的的lower_bound函数和upper_bound函数了,CSDN上有介绍:关于lower_bound( )和upper_bound( )的常见用法

参考文献《算法笔记》第二版 胡凡

这篇关于二分法的专题总结——到底应该写小于还是小于等于、两个判断还是三个判断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1075550

相关文章

C语言实现两个变量值交换的三种方式

《C语言实现两个变量值交换的三种方式》两个变量值的交换是编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以下将介绍三种变量的交换方式,其中第一种方式是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后两种方式一般只在特殊限制下使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1.使用临时变量(推荐)2.相加和相减的方式(值较大时可能丢失数据)3.按位异或运算1.使用临时

java常见报错及解决方案总结

《java常见报错及解决方案总结》:本文主要介绍Java编程中常见错误类型及示例,包括语法错误、空指针异常、数组下标越界、类型转换异常、文件未找到异常、除以零异常、非法线程操作异常、方法未定义异常... 目录1. 语法错误 (Syntax Errors)示例 1:解决方案:2. 空指针异常 (NullPoi

Java反转字符串的五种方法总结

《Java反转字符串的五种方法总结》:本文主要介绍五种在Java中反转字符串的方法,包括使用StringBuilder的reverse()方法、字符数组、自定义StringBuilder方法、直接... 目录前言方法一:使用StringBuilder的reverse()方法方法二:使用字符数组方法三:使用自

Python依赖库的几种离线安装方法总结

《Python依赖库的几种离线安装方法总结》: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Python中使用pip工具进行依赖库的安装和管理,包括如何导出和导入依赖包列表、如何下载和安装单个或多个库包及其依赖,以及如何指定... 目录前言一、如何copy一个python环境二、如何下载一个包及其依赖并安装三、如何导出requirem

java两个List的交集,并集方式

《java两个List的交集,并集方式》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中两个List的交集和并集的处理方法,推荐使用Apache的CollectionUtils工具类,因为它简单且不会改变原有集合,同时,文章... 目录Java两个List的交集,并集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总结java两个List的交集,并集方法一

C++实现回文串判断的两种高效方法

《C++实现回文串判断的两种高效方法》文章介绍了两种判断回文串的方法:解法一通过创建新字符串来处理,解法二在原字符串上直接筛选判断,两种方法都使用了双指针法,文中通过代码示例讲解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 目录一、问题描述示例二、解法一:将字母数字连接到新的 string思路代码实现代码解释复杂度分析三、

Rust格式化输出方式总结

《Rust格式化输出方式总结》Rust提供了强大的格式化输出功能,通过std::fmt模块和相关的宏来实现,主要的输出宏包括println!和format!,它们支持多种格式化占位符,如{}、{:?}... 目录Rust格式化输出方式基本的格式化输出格式化占位符Format 特性总结Rust格式化输出方式

Java判断多个时间段是否重合的方法小结

《Java判断多个时间段是否重合的方法小结》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中判断多个时间段是否重合的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判断多个时间段是否有间隔判断时间段集合是否与某时间段重合判断多个时间段是否有间隔实体类内容public class D

Python如何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

《Python如何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在编程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列表的相似度,尤其是当这两个列表包含不同类型的元素时,下面小编就来讲讲如何使用Python计算两个不同类型列表的相似度吧... 目录摘要引言数字类型相似度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字符串类型相似度Levenshtein距离Jaccard相

使用Navicat工具比对两个数据库所有表结构的差异案例详解

《使用Navicat工具比对两个数据库所有表结构的差异案例详解》: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Navicat工具对比两个数据库test_old和test_new,并生成相应的DDLSQL语句,以便将te... 目录概要案例一、如图两个数据库test_old和test_new进行比较:二、开始比较总结概要公司存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