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设计模式C++实现(8)——桥接模式,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简介
Bridge模式是为了解决将将抽象部份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即将抽象(Abstraction)与实现(AbstractionImp)分离,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系统模块内部的内聚(Cohesion)、尽可能降低模块间的耦合(Coupling)。
Bridge桥接模式号称设计模式中最难理解的模式之一,关键就是这个抽象和实现的分离非常让人奇怪,大部分人刚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都会认为实现就是继承自抽象,那怎么可能将他们分离呢。它也是也是 OO 开发与设计中经常会用到的模式之一,使用组合(委托)的方式将抽象和实现彻底地解耦,这样的好处是抽象和实现可以分别独立地变化,系统的耦合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降低。
如下图是Bridge模式的结构图,其中系统被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左边是抽象部分,右边是实现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互相独立地进行修改,例如当需要从Abstraction派生一个具体子类RefinedAbstractionB时候,不需要添加和修改ConcreteAbstractionImpA和ConcreteAbstractionImpB;当Operation的操作由于算法或逻辑改变只需在右边添加一个具体化子类ConcreteAbstractionImpC,其他的都不用改变。
二、详解
1、代码实现
(1)代码abstraction.h:
(2)代码abstraction.cpp:
(3)代码abstractionimp.h:
(4)代码abstractionimp.cpp:
(5)代码main.cpp:
(6)makefile:
2、运行结果
(Centos6.3系统中运行结果:)
三、总结
(1)GoF 在说明 Bridge 模式时,在意图中指出 Bridge 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这句话很简单,但是也很复杂,连 Bruce Eckel 在他的大作《Thinking in Patterns》中说“Bridge 模式是 GoF 所讲述得最不好(Poorly-described)的模式”。原因就在于 GoF 的那句话中的“实现”该怎么去理解:“实现”特别是和“抽象”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默认”的理解是“实现”就是“抽象”的具体子类的实现,但是这里 GoF 所谓的“实现”的含义不是指抽象基类的具体子类对抽象基类中虚函数(接口)的实现,是和继承结合在一起的。而这里的“实现”的含义指的是怎么去实现用户的需求,并且指的是通过组合(委托)的方式实现的,因此这里的实现不是指的继承基类、实现基类接口,而是指的是通过对象组合实现用户的需求。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Bridge 模式,理解了 Bridge 模式。
(2)Bridge的实现方式其实和Builde十分的相近,可以这么说: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封装的东西不一样罢了。两者的实现都有如下的共同点:1、都抽象出来一个基类,这个基类里面定义了共有的一些行为,形成接口函数(对接口编程而不是对实现编程),这个接口函数在Buildier中是BuildePart函数在Bridge中是Operation函数。2、都聚合一个基类的指针,如Builder模式中Director类聚合了一个Builder基类的指针,Brige模式中Abstraction类聚合了一个AbstractionImp基类的指针(优先采用聚合而不是继承)。3、都把对这个类的使用封装在一个函数中,在Bridge中是封装在Director::Construct函数中,因为装配不同部分的过程是一致的,在Bridge模式中则是封装在Abstraction::Operation函数中,在这个函数中调用对应的AbstractionImplmp::Operation函数。就两个模式而言,Builder封装了不同的生成组成部分的方式,Bridge封装了不同的实现方式。
(3)源码已经打包上传到csdn上可登录下载(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taiyang1987912/8409223)。
本文转自:
http://blog.csdn.net/taiyang1987912/article/details/43164747
这篇关于设计模式C++实现(8)——桥接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