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第六章)专注编排与部署,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1.编排与部署
- 2.Compose原理:仅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
1.编排与部署
-
如何批量创建、段哦都和管理容器成了制约Docker技术在任何组织内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蔻带解决的正式容器的编排与部署问题
-
Docker优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软件发布机制。
开发者使用Docker镜像作为统一的软件制品载体;
使用Docker容器提供独立的软件运行上下文环境;
使用Docker Hub提供镜像统一操作;
使用Dockerfile定义定义使用者在容器中需要进行的操作,还能定义容器中运行软件需要的配置,即:软件开发和运维能够在一个配置文件上达成统一; -
Dockerfile重现一个容器,Compose重现容器的配置和集群
-
编排:将部署对象,部署流程,以及部署所需的依赖文件,存储位置都在编排工具中以指定的格式(eg:配置文件或者特定的代码)保存起来,能够在全新的环境中可靠有序地重现出来。
-
部署:指的是按照编排所指定的内容和流程,在目标机器上执行编排指定的环境初始化,存访指定的依赖和文件,运行指定的部署动作,最终按照编排中的规则来确认部署是否成功。
-
Fig/Compose的eg
(1)Fig是面向Docker容器集群做的编排部署的唯一工具
(2)Fig被Docker官方改名为Compose
(3)使用Fig/Compose实现上述编排与部署的eg
(1)Compose的安装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releases/download/1.6.0/docker-compose-`uname -s`-``uname -m` >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compose(2)在Docker宿主机上,创建工作目录和应用
mkdir composetest & composetest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个app.py,基于Flask的Web轻应用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Redis
import os
app=Flask(__name__)
redis=Redis(host='redis',port=6379) @app.route('/') ##访问跟目录
def hello():redis.incr('hits')##返回一个从Redis里读取的值,该值通过自加来统计访问次数return 'Hello World! I have been seen %s times.' %redis.get('hits')if __name__="__main__"app.run(host="0.0.0.0",debug=True)##Web容器在0.0.0.0上监听默认端口500并启动(3)在requirements.txt中指定Python依赖包:flask和redis(4)定义运行这个应用的Docker容器,Dockerfile如下:
FROM python:2.7 ##安装依赖
ADD . /code ## 添加工作目录
WORKDIR /code
RUN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5)一个docker-conmpose.yml来定义这个工作集群,编排部署的核心:
web:build: .command: python app.pyports:-"5000:5000"volumes:- .:/codelinks:- redis
redis:image:redis在该YAML文件里,可以看到两个key:web和redis,意味着用Compose定义了由两个“服务”组成的Docker集群(6)执行:docker-compose up,在容器的Python Web服务中可以看到统计的访问次数
说明:
(1)第一个服务叫web,他从当前目录的Dockerfile build得到;
在容器中运行python app.py;
把容器内的5000端口映射到主机的5000端口;
挂载执行这些操作所在的目录到/code目录下;
代码的修改会直接在容器中体现(2)redis直接使用已有的redis镜像,Dockerfile不必另外写。
2.Compose原理:仅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
- 如下图6-1,以docker-compose up为例
(1)docker-compose像是docker client增加,它为docker client引入了组的概念
(2)图中右上角的docker-compose定义了一组服务来组成一个docker-compose的project
调用过程如下:
(1)首先,用户执行dcker-compose up指令调用了命令行中的启动方法。
即:一个docker-compose.yml定义了一个docker-compose 的project,该指令提供的命令行参数则作为project的启动参数,交给
peoject去处理(2)若当前宿主机已经存在与该应用对应的容器,docker-compose将进行行为逻辑的判断(3)启动容器,完成一个Docker容器启动所需的主要参数的封装,并在container模块执行启动(4)container模块会调用docker-py客户端来执行,向Docker daemon发起创建容器的POST请求
- 当使用Docker构建服务栈时,容器间的关系,尤其是link和volumes-from这两个参数是最为常用的。
(1)一旦需要更新或重启容器,就必须在容器启动参数里添加这2个参数,并且以正确的顺序来执行docker run,才能保证新的集群可以正常工作。
(2)在Compose中,link和volumes-from是在docker-compose.yml中是配置的,一旦在docker-compose up中发现了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情况,Compose就会依据容器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更新操作,保证更新后的容器依然是正常连接的
(3)删除并创建一个同名的容器是否能更新原先的link信息?
link原理:若存在web->redis这样的link关系,web容器里的hosts文件只有在redis容器重启的情况下才会被更新,而更新并重新创建一个同名redis容器,原web容器黎的hosts文件记录的还是一个旧的IP地址。
Compose解决办法:在Compose的数据结构中,对于重新创建的容器,都会按照project里所有容器的link关系的排序依次进行。即:更新(重启)redis容器会连带更新link它的web容器。
(4)对于volume以及volume-from参数的问题:容器重建操作事实上,就是创建并重新创建一个同名容器,但是如果该容器包含volume,甚至该volume还被其它容器通过volume-from所引用,此时删除新建的同名容器肯恩可能不具有旧容器的volume内容,还会间接导致引用它的其它容器volume内容丢失(docker-compose会按照拓扑关系重新引用新容器的volume)
Compose解决办法:docker-compose中使用了中间容器intermediate container来暂时记录旧的容器,如图6-2所示
图6-2的解释:
(1)中间容器先引用旧容器的volume,然后才删除旧容器
即:docker rm只删除容器,旧容器volume里的内容是保留的。(2)当重新创建新容器之后,新建容器就可以通过引用中间容器获得旧容器volume的内容
- 编排工具Compose直接在docker-compose代码基础上进行重构和再开发,使用Docker标准API,缺点:
(1)仅在编排,没有部署
(2)面向单机部署
(3)Docker不能提供跨主机的网络
这篇关于(第六章)专注编排与部署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