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时政|托幼改托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可行性
- 选址:幼儿园需要开在社区周围,主打就近和便利,居家养老服务也同样属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项目,地址选择、空间设置等方面与幼儿园颇为相近。
- 功能:小朋友需要照看、陪伴、教育、辅助餐食等服务,早上送,晚上接,社区养老的功能也差不多。
- 从业者: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耐心、温柔、细致,具备一定的唱歌跳舞绘画等才艺,还要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知识,而养老服务中,这些能力要么是必备项,要么是加分项,从业者转型,其中的障碍并非不可逾越。
- 市场需求:山东济宁一位幼儿园经营者关掉了部分幼儿园,将其改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刚刚半年,不断地被人问“挣钱不”“效益如何”,他坦言,短期内挣不了钱,更看中养老行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和他一样,其他想把托幼改成“托老”的幼儿园经营者,一般也是从服务的相似性出发转型的。
- 转型契机:目前养老服务还存在短板,专业化水平不高,差异化服务不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在养老服务市场,守护“夕阳”反被视为“朝阳”产业。
挑战性
- 必需性不足
- 幼儿教育不可替代,们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上是有共识的,并愿意为此投入。相比之下,对老年人的照护一般被视为家庭责任,倾向于自行解决,认为老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不需要“托老”,等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了,可以雇人在家中照料老人,或是送去养老院。
- “托老”服务属于社区养老的一部分,如果服务内容只停留于日常照料、生活帮助,那么,家庭对其的价值感受确实不够强烈。
- 吸引力不足:产品单一,让人无从选择。就像老年大学总是一课难求,“托老”机构如果能为老人打造丰富且平价的课程,自然会有一定吸引力。
- 成功经验:将养老院和托儿所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老幼一体化”尝试,在国际上是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这种模式中,两个机构相对独立,各有自己的出入口,互不干扰,但拥有共同的公共活动空间,促进老年人和儿童之间的交流——孩子为老人带来活力,老人为孩子带来呵护和人生经验。当然,这种尝试也并非完美无缺,有健康、安全等各方面矛盾需要化解。
总结
幼儿园的转型是自救,也是开拓;是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对社会变迁的积极适应;是解决企业自身困境,也是为未来的社会服务赋能。当下,很难用“成功”或者“失败”去下判断,因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创新思路和试错的勇气。这种努力,应该被政府看到、支持,更该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毕竟,托儿与养老是未来社区服务的两个关键,它们既是基础性服务,更有普惠性需求。
链接: link
这篇关于时政|托幼改托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