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BIO,NIO,AIO区别,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BIO,NIO,AIO 总结
Java 中的 BIO、NIO和 AIO 理解为是 Java 语言对操作系统的各种 IO 模型的封装。程序员在使用这些 API 的时候,不需要关心操作系统层面的知识,也不需要根据不同操作系统编写不同的代码。只需要使用Java的API就可以了。
在讲 BIO,NIO,AIO 之前先来回顾一下这样几个概念: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
同步与异步
-
同步: 同步就是发起一个调用后,被调用者未处理完请求之前,调用不返回。
-
异步: 异步就是发起一个调用后,立刻得到被调用者的回应表示已接收到请求,但是被调用者并没有返回结果,此时我们可以处理其他的请求,被调用者通常依靠事件,回调等机制来通知调用者其返回结果。
同步和异步的区别最大在于异步的话调用者不需要等待处理结果,被调用者会通过回调等机制来通知调用者其返回结果。
阻塞和非阻塞
-
阻塞: 阻塞就是发起一个请求,调用者一直等待请求结果返回,也就是当前线程会被挂起,无法从事其他任务,只有当条件就绪才能继续。
-
非阻塞: 非阻塞就是发起一个请求,调用者不用一直等着结果返回,可以先去干其他事情。
那么同步阻塞、同步非阻塞和异步非阻塞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举个生活中简单的例子,你妈妈让你烧水,小时候你比较笨啊,在哪里傻等着水开(同步阻塞)。等你稍微再长大一点,你知道每次烧水的空隙可以去干点其他事,然后只需要时不时来看看水开了没有(同步非阻塞)。后来,你们家用上了水开了会发出声音的壶,这样你就只需要听到响声后就知道水开了,在这期间你可以随便干自己的事情,你需要去倒水了(异步非阻塞)。
1. BIO (Blocking I/O)
同步阻塞I/O模式,数据的读取写入必须阻塞在一个线程内等待其完成。
1.1 传统 BIO
BIO通信(一请求一应答)模型图如下(图源网络,原出处不明):
采用线程池和任务队列可以实现一种叫做伪异步的 I/O 通信框架,它的模型图如上图所示。当有新的客户端接入时,将客户端的 Socket 封装成一个Task(该任务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投递到后端的线程池中进行处理,JDK 的线程池维护一个消息队列和 N 个活跃线程,对消息队列中的任务进行处理。由于线程池可以设置消息队列的大小和最大线程数,因此,它的资源占用是可控的,无论多少个客户端并发访问,都不会导致资源的耗尽和宕机。
伪异步I/O通信框架采用了线程池实现,因此避免了为每个请求都创建一个独立线程造成的线程资源耗尽问题。不过因为它的底层任然是同步阻塞的BIO模型,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 代码示例
下面代码中演示了BIO通信(一请求一应答)模型。我们会在客户端创建多个线程依次连接服务端并向其发送"当前时间+:hello world",服务端会为每个客户端线程创建一个线程来处理。代码示例出自闪电侠的博客,原地址如下:
https://www.jianshu.com/p/a4e03835921a
客户端
/**
*
* @author 闪电侠
* @date 2018年10月14日
* @Description:客户端
*/public class IO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ODO 创建多个线程,模拟多个客户端连接服务端new Thread(() -> {try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127.0.0.1", 3333);while (true) {try {socket.getOutputStream().write((new Date() + ": hello world").getBytes());Thread.sleep(2000);} catch (Exception e) {}}} catch (IOException e) {}}).start();}}
服务端
/**
* @author 闪电侠
* @date 2018年10月14日
* @Description: 服务端
*/public class IO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TODO 服务端处理客户端连接请求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3333);// 接收到客户端连接请求之后为每个客户端创建一个新的线程进行链路处理new Thread(() -> {while (true) {try {// 阻塞方法获取新的连接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每一个新的连接都创建一个线程,负责读取数据new Thread(() -> {try {int len;byte[] data = new byte[1024];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socket.getInputStream();// 按字节流方式读取数据while ((len = inputStream.read(data)) != -1)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data, 0, len));}} catch (IOException e) {}}).start();} catch (IOException e) {}}}).start();}}
1.4 总结
在活动连接数不是特别高(小于单机1000)的情况下,这种模型是比较不错的,可以让每一个连接专注于自己的 I/O 并且编程模型简单,也不用过多考虑系统的过载、限流等问题。线程池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漏斗,可以缓冲一些系统处理不了的连接或请求。但是,当面对十万甚至百万级连接的时候,传统的 BIO 模型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高效的 I/O 处理模型来应对更高的并发量。
2. NIO (New I/O)
2.1 NIO 简介
NIO是一种同步非阻塞的I/O模型,在Java 1.4 中引入了NIO框架,对应 java.nio 包,提供了 Channel , Selector,Buffer等抽象。
NIO中的N可以理解为Non-blocking,不单纯是New。它支持面向缓冲的,基于通道的I/O操作方法。 NIO提供了与传统BIO模型中的 Socket
和 ServerSocket
相对应的 SocketChannel
和 ServerSocketChannel
两种不同的套接字通道实现,两种通道都支持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模式。阻塞模式使用就像传统中的支持一样,比较简单,但是性能和可靠性都不好;非阻塞模式正好与之相反。对于低负载、低并发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步阻塞I/O来提升开发速率和更好的维护性;对于高负载、高并发的(网络)应用,应使用 NIO 的非阻塞模式来开发。
2.2 NIO的特性/NIO与IO区别
如果是在面试中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肯定要从 NIO 流是非阻塞 IO 而 IO 流是阻塞 IO 说起。然后,可以从 NIO 的3个核心组件/特性为 NIO 带来的一些改进来分析。如果,你把这些都回答上了我觉得你对于 NIO 就有了更为深入一点的认识,面试官问到你这个问题,你也能很轻松的回答上来了。
1)Non-blocking IO(非阻塞IO)
IO流是阻塞的,NIO流是不阻塞的。
Java NIO使我们可以进行非阻塞IO操作。比如说,单线程中从通道读取数据到buffer,同时可以继续做别的事情,当数据读取到buffer中后,线程再继续处理数据。写数据也是一样的。另外,非阻塞写也是如此。一个线程请求写入一些数据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写入,这个线程同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Java IO的各种流是阻塞的。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调用 read()
或 write()
时,该线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数据被读取,或数据完全写入。该线程在此期间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
2)Buffer(缓冲区)
IO 面向流(Stream oriented),而 NIO 面向缓冲区(Buffer oriented)。
Buffer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一些要写入或者要读出的数据。在NIO类库中加入Buffer对象,体现了新库与原I/O的一个重要区别。在面向流的I/O中·可以将数据直接写入或者将数据直接读到 Stream 对象中。虽然 Stream 中也有 Buffer 开头的扩展类,但只是流的包装类,还是从流读到缓冲区,而 NIO 却是直接读到 Buffer 中进行操作。
在NIO厍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 在写入数据时,写入到缓冲区中。任何时候访问NIO中的数据,都是通过缓冲区进行操作。
最常用的缓冲区是 ByteBuffer,一个 ByteBuffer 提供了一组功能用于操作 byte 数组。除了ByteBuffer,还有其他的一些缓冲区,事实上,每一种Java基本类型(除了Boolean类型)都对应有一种缓冲区。
3)Channel (通道)
NIO 通过Channel(通道) 进行读写。
通道是双向的,可读也可写,而流的读写是单向的。无论读写,通道只能和Buffer交互。因为 Buffer,通道可以异步地读写。
4)Selectors(选择器)
NIO有选择器,而IO没有。
选择器用于使用单个线程处理多个通道。因此,它需要较少的线程来处理这些通道。线程之间的切换对于操作系统来说是昂贵的。 因此,为了提高系统效率选择器是有用的。
2.3 NIO 读数据和写数据方式
通常来说NIO中的所有IO都是从 Channel(通道) 开始的。
-
从通道进行数据读取 :创建一个缓冲区,然后请求通道读取数据。
-
从通道进行数据写入 :创建一个缓冲区,填充数据,并要求通道写入数据。
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图示:
2.4 NIO核心组件简单介绍
NIO 包含下面几个核心的组件:
-
Channel(通道)
-
Buffer(缓冲区)
-
Selector(选择器)
整个NIO体系包含的类远远不止这三个,只能说这三个是NIO体系的“核心API”。我们上面已经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基本的阐述,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
2.5 代码示例
代码示例出自闪电侠的博客,原地址如下:
https://www.jianshu.com/p/a4e03835921a
客户端 IOClient.java 的代码不变,我们对服务端使用 NIO 进行改造。以下代码较多而且逻辑比较复杂,大家看看就好。
/**
*
* @author 闪电侠
* @date 2019年2月21日
* @Description: NIO 改造后的服务端
*/public class NIO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 serverSelector负责轮询是否有新的连接,服务端监测到新的连接之后,不再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而是直接将新连接绑定到clientSelector上,这样就不用 IO 模型中 1w 个 while 循环在死等Selector serverSelector = Selector.open();// 2. clientSelector负责轮询连接是否有数据可读Selector clientSelector = Selector.open();new Thread(() -> {try {// 对应IO编程中服务端启动ServerSocketChannel listener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listenerChannel.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3333));listener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listenerChannel.register(serv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while (true) {// 监测是否有新的连接,这里的1指的是阻塞的时间为 1msif (serverSelector.select(1) > 0) {Set<SelectionKey> set = server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SelectionKey> key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 (keyIterator.hasNext()) {SelectionKey key = keyIterator.next();if (key.isAcceptable()) {try {// (1)// 每来一个新连接,不需要创建一个线程,而是直接注册到clientSelector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accept();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clientChannel.register(client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finally {keyIterator.remove();}}}}}} catch (IOException ignored) {}}).start();new Thread(() -> {try {while (true) {// (2) 批量轮询是否有哪些连接有数据可读,这里的1指的是阻塞的时间为 1msif (clientSelector.select(1) > 0) {Set<SelectionKey> set = client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SelectionKey> keyIterator = set.iterator();while (keyIterator.hasNext()) {SelectionKey key = keyIterator.next();if (key.isReadable()) {try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3) 面向 BufferclientChannel.read(byteBuffer);byteBuffer.flip();System.out.println(Charset.defaultCharset().newDecoder().decode(byteBuffer).toString());} finally {keyIterator.remove();key.interestOps(SelectionKey.OP_READ);}}}}}} catch (IOException ignored) {}}).start();}}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用 JDK 原生 NIO 进行开发呢?从上面的代码中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是真的难用!除了编程复杂、编程模型难之外,它还有以下让人诟病的问题:
-
JDK 的 NIO 底层由 epoll 实现,该实现饱受诟病的空轮询 bug 会导致 cpu 飙升 100%
-
项目庞大之后,自行实现的 NIO 很容易出现各类 bug,维护成本较高,上面这一坨代码我都不能保证没有 bug
Netty 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JDK 原生 NIO 所存在的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
3. AIO (Asynchronous I/O)
AIO 也就是 NIO 2。在 Java 7 中引入了 NIO 的改进版 NIO 2,它是异步非阻塞的IO模型。异步 IO 是基于事件和回调机制实现的,也就是应用操作之后会直接返回,不会堵塞在那里,当后台处理完成,操作系统会通知相应的线程进行后续的操作。
AIO 是异步IO的缩写,虽然 NIO 在网络操作中,提供了非阻塞的方法,但是 NIO 的 IO 行为还是同步的。对于 NIO 来说,我们的业务线程是在 IO 操作准备好时,得到通知,接着就由这个线程自行进行 IO 操作,IO操作本身是同步的。
查阅网上相关资料,我发现就目前来说 AIO 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Netty 之前也尝试使用过 AIO,不过又放弃了。
IO模型详解
前言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田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IO模型。在本文开始前呢,先问问大家几个问题哈~
什么是IO呢?什么是阻塞非阻塞IO?什么是同步异步IO?什么是IO多路复用?select/epoll跟IO模型有什么关系?有几种经典IO模型呢?BIO、NIO、AIO到底有什么区别的?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很好答上的话,那恭喜你,你对IO的掌握已经很棒啦!那你跟田螺哥一起看完这篇文章,再复习一下,加深印象吧!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模棱两可的话,那也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就理解啦!
- 公众号:捡田螺的小男孩
什么是IO呢?
IO,英文全称是Input/Output,翻译过来就是输入/输出。平时我们听得挺多,就是什么磁盘IO,网络IO。那IO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有种懵懵懂懂的感觉呀,好像大概知道它是什么,又好像说不清楚。
输入/输出,到底谁是输入?谁是输出呢?IO(输入/输出),如果脱离了主体,就会让人疑惑。
计算机的IO
我们常说的输入输出,比较直观的意思就是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计算机就是主体。大家是否还记得,大学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时候,有个冯.诺依曼结构,它将计算机分成分为5个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键盘,鼠标都属于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终端设备,用于接收计算机数据的输出显示,一般显示器、打印机属于输出设备。
例如你在鼠标键盘敲几下,它就会把你的指令数据,传给主机,主机通过运算后,把返回的数据信息,输出到显示器。
鼠标、显示器这只是直观表面的输入输出,回到计算机架构来说,涉及计算机核心与其他设备间数据迁移的过程,就是IO。如磁盘IO,就是从磁盘读取数据到内存,这算一次输入,对应的,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就算输出。这就是IO的本质。
操作系统的IO
我们要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的话,主体会是什么呢?主体可能是一个应用程序,比如一个Java进程(假设网络传来二进制流,一个Java进程可以把它写入到磁盘)。
操作系统负责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和进程的调度。我们电脑上跑着的应用程序,其实是需要经过操作系统,才能做一下特殊操作,如磁盘文件读写、内存的读写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比较危险的操作,不可以由应用程序乱来,只能交给底层操作系统来。也就是说,你的应用程序要把数据写入磁盘,只能通过调用操作系统开放出来的API来操作。
- 什么是用户空间?什么是内核空间?
- 以32位操作系统为例,它为每一个进程都分配了4G(2的32次方)的内存空间。这4G可访问的内存空间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用户空间,一部分是内核空间。内核空间是操作系统内核访问的区域,是受保护的内存空间,而用户空间是用户应用程序访问的内存区域。
我们应用程序是跑在用户空间的,它不存在实质的IO过程,真正的IO是在操作系统执行的。即应用程序的IO操作分为两种动作:IO调用和IO执行。IO调用是由进程(应用程序的运行态)发起,而IO执行是操作系统内核的工作。此时所说的IO是应用程序对操作系统IO功能的一次触发,即IO调用。
操作系统的一次IO过程
应用程序发起的一次IO操作包含两个阶段:
- IO调用:应用程序进程向操作系统内核发起调用。
- IO执行:操作系统内核完成IO操作。
操作系统内核完成IO操作还包括连个两个过程:
- 准备数据阶段:内核等待I/O设备准备好数据
- 拷贝数据阶段: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拷贝到用户空间缓冲区
其实IO不就是把进程的内部数据转移到外部设备,或者把外部设备的数据迁移到进程内部。外部设备一般指硬盘、socket通讯的网卡。一个完整的IO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应用程序进程向操作系统发起IO调用请求
- 操作系统准备数据,把IO外部设备的数据,加载到内核缓冲区
- 操作系统拷贝数据,即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进程缓冲区
阻塞IO模型
我们已经知道IO是什么啦,但是什么是阻塞IO呢?
假设应用程序的进程发起IO调用,但是如果内核的数据还没准备好的话,那应用程序进程就一直在阻塞等待,一直等到内核数据准备好了,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才返回成功提示,此次IO操作,称之为阻塞IO。
- 阻塞IO比较经典的应用就是阻塞socket、Java BIO。
- 阻塞IO的缺点就是:如果内核数据一直没准备好,那用户进程将一直阻塞,浪费性能,可以使用非阻塞IO优化。
非阻塞IO模型
如果内核数据还没准备好,可以先返回错误信息给用户进程,让它不需要等待,而是通过轮询的方式再来请求。这就是非阻塞IO,流程图如下:
非阻塞IO的流程如下:
- 应用进程向操作系统内核,发起
recvfrom
读取数据。 - 操作系统内核数据没有准备好,立即返回
EWOULDBLOCK
错误码。 - 应用程序轮询调用,继续向操作系统内核发起
recvfrom
读取数据。 - 操作系统内核数据准备好了,从内核缓冲区拷贝到用户空间。
- 完成调用,返回成功提示。
非阻塞IO模型,简称NIO,Non-Blocking IO
。它相对于阻塞IO,虽然大幅提升了性能,但是它依然存在性能问题,即频繁的轮询,导致频繁的系统调用,同样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可以考虑IO复用模型,去解决这个问题。
IO多路复用模型
既然NIO无效的轮询会导致CPU资源消耗,我们等到内核数据准备好了,主动通知应用进程再去进行系统调用,那不就好了嘛?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下,什么是文件描述符fd(File Descriptor),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术语,形式上是一个非负整数。当程序打开一个现有文件或者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内核向进程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
IO复用模型核心思路:系统给我们提供一类函数(如我们耳濡目染的select、poll、epoll函数),它们可以同时监控多个fd
的操作,任何一个返回内核数据就绪,应用进程再发起recvfrom
系统调用。
IO多路复用之select
应用进程通过调用select函数,可以同时监控多个fd
,在select
函数监控的fd
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数据状态准备就绪了,select
函数就会返回可读状态,这时应用进程再发起recvfrom
请求去读取数据。
非阻塞IO模型(NIO)中,需要N
(N>=1)次轮询系统调用,然而借助select
的IO多路复用模型,只需要发起一次系统调用就够了,大大优化了性能。
但是呢,select
有几个缺点:
- 监听的IO最大连接数有限,在Linux系统上一般为1024。
- select函数返回后,是通过遍历
fdset
,找到就绪的描述符fd
。(仅知道有I/O事件发生,却不知是哪几个流,所以遍历所有流)
因为存在连接数限制,所以后来又提出了poll。与select相比,poll解决了连接数限制问题。但是呢,select和poll一样,还是需要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来获取已经就绪的socket
。如果同时连接的大量客户端在一时刻可能只有极少处于就绪状态,伴随着监视的描述符数量的增长,效率也会线性下降。
因此经典的多路复用模型epoll
诞生。
IO多路复用之epoll
为了解决select/poll
存在的问题,多路复用模型epoll
诞生,它采用事件驱动来实现,流程图如下:
epoll先通过epoll_ctl()
来注册一个fd
(文件描述符),一旦基于某个fd
就绪时,内核会采用回调机制,迅速激活这个fd
,当进程调用epoll_wait()
时便得到通知。这里去掉了遍历文件描述符的坑爹操作,而是采用监听事件回调的的机制。这就是epoll的亮点。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select、poll、epoll的区别
select | poll | epoll | |
---|---|---|---|
底层数据结构 | 数组 | 链表 | 红黑树和双链表 |
获取就绪的fd | 遍历 | 遍历 | 事件回调 |
事件复杂度 | O(n) | O(n) | O(1) |
最大连接数 | 1024 | 无限制 | 无限制 |
fd数据拷贝 | 每次调用select,需要将fd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 | 每次调用poll,需要将fd数据从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 | 使用内存映射(mmap),不需要从用户空间频繁拷贝fd数据到内核空间 |
epoll明显优化了IO的执行效率,但在进程调用epoll_wait()
时,仍然可能被阻塞的。能不能酱紫:不用我老是去问你数据是否准备就绪,等我发出请求后,你数据准备好了通知我就行了,这就诞生了信号驱动IO模型。
IO模型之信号驱动模型
信号驱动IO不再用主动询问的方式去确认数据是否就绪,而是向内核发送一个信号(调用sigaction
的时候建立一个SIGIO
的信号),然后应用用户进程可以去做别的事,不用阻塞。当内核数据准备好后,再通过SIGIO
信号通知应用进程,数据准备好后的可读状态。应用用户进程收到信号之后,立即调用recvfrom
,去读取数据。
信号驱动IO模型,在应用进程发出信号后,是立即返回的,不会阻塞进程。它已经有异步操作的感觉了。但是你细看上面的流程图,发现数据复制到应用缓冲的时候,应用进程还是阻塞的。回过头来看下,不管是BIO,还是NIO,还是信号驱动,在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缓冲的时候,都是阻塞的。还有没有优化方案呢?AIO(真正的异步IO)!
IO 模型之异步IO(AIO)
前面讲的BIO,NIO和信号驱动
,在数据从内核复制到应用缓冲的时候,都是阻塞的,因此都不是真正的异步。AIO
实现了IO全流程的非阻塞,就是应用进程发出系统调用后,是立即返回的,但是立即返回的不是处理结果,而是表示提交成功类似的意思。等内核数据准备好,将数据拷贝到用户进程缓冲区,发送信号通知用户进程IO操作执行完毕。
流程如下:
异步IO的优化思路很简单,只需要向内核发送一次请求,就可以完成数据状态询问和数据拷贝的所有操作,并且不用阻塞等待结果。日常开发中,有类似的业务场景:
比如发起一笔批量转账,但是转账处理比较耗时,这时候后端可以先告知前端转账提交成功,等到结果处理完,再通知前端结果即可。
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IO划分
| IO模型 | | | --- | --- |---|---| |阻塞I/O模型 | 同步阻塞 | |非阻塞I/O模型 | 同步非阻塞 | |I/O多路复用模型 | 同步阻塞 | |信号驱动I/O模型 | 同步非阻塞 | |异步IO(AIO)模型 | 异步非阻塞|
一个通俗例子读懂BIO、NIO、AIO
- 同步阻塞(blocking-IO)简称BIO
- 同步非阻塞(non-blocking-IO)简称NIO
- 异步非阻塞(asynchronous-non-blocking-IO)简称AIO
一个经典生活的例子:
- 小明去吃同仁四季的椰子鸡,就这样在那里排队,等了一小时,然后才开始吃火锅。(BIO)
- 小红也去同仁四季的椰子鸡,她一看要等挺久的,于是去逛会商场,每次逛一下,就跑回来看看,是不是轮到她了。于是最后她既购了物,又吃上椰子鸡了。(NIO)
- 小华一样,去吃椰子鸡,由于他是高级会员,所以店长说,你去商场随便逛会吧,等下有位置,我立马打电话给你。于是小华不用干巴巴坐着等,也不用每过一会儿就跑回来看有没有等到,最后也吃上了美味的椰子鸡(AIO)
这篇关于BIO,NIO,AIO区别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