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

2024-05-12 03:44

本文主要是介绍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一、对象封装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进行对象的封装。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如何设计类或者是结构体。许多开发者看过不少的书,也学过很多的设计方法,更看过很多别人的代码。那么如何指导自己进行对象的封装呢?
在书籍中学过设计原则如才分析过的六大原则,也从书本上知道了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式。还有前面提到的内联以及学习过的内存对齐、依赖注入(注意不是依赖倒置)等等,那么如何才能在对象封装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呢?这就需要一个封装设计从整体到细节,从粗芜到精细的过程。

二、封装的过程

在对象的封装过程中,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1、宏观设计
需要考虑这个类的功能,它如何与其它功能类或者管理类进行交互。这里就需要考虑一些设计原则如单一职责、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等 。正如前面分析的,首先从宏观要保证这个类或者结构体的功能要尽量自耦合,尽量只提供对外的输出接口(这个当然是理想的),尽量减少对内的输入接口,少继承多组合等等。
那么有人会问,这个体现在哪儿,只是一种大脑的风暴?其实这就是在前文(“架构设计杂谈”)中提到的从思想到规则产出。这就需要一些工具,如一些UML的设计工具,一些流程图的工具等等。开发者可以在这些设计的具现化过程中,把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一个设计的实体(形成规则)。

2、局部设计
局部设计其实就是进一步的细化,在类初步被设计出来已后,如何设计对外交互接口和头文件暴露的程度就提到了日程来。一般来说,一个封装的对象(类或结构)中,函数分成两大类,一种是自用的,不对外暴露;另外一种是对外的,也就是常说的对外接口。对内的函数可以随时调整(当然这种情况还是要尽量避免),因为它只能影响自己,但对外接口一般相对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这就要求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对外接口的控制。
接口的控制一般考虑是尽量要齐全,比如看一些库或框架时,可以看到一些从0~N(N上了十的量级)的参数。这在早期的C++程序中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到了C++11以后,仍然在模板编程中可以看到类似的一些机制。另外一个就是是否跨平台上,需要考虑ABI的兼容性设计。最后还要考虑的是,不要随便的引入其它的依赖,这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典型。举一个例子,在开发之初可能需要某个三方的库,但后来不用了,却忘记删除相关的头文件,注意是头文件,因为别的文件很容易想到就剔除了,这其实就引入了一些莫名的风险。包括可以使用依赖注入来实现一些反转控制等等。
另外一个是头文件的暴露, 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要暴露变量,只暴露接口函数。其实就是出于简单原则和安全原则了。它的实现方法也很多,如简单的抽象出一个虚接口类(但这可能就ABI无法兼容了)、Pimpl、设计一个专门的接口类等等。
还有头文件和 cpp文件的是否分享的问题,这一般就涉及到是否为模板、是否有大量的内联函数、内部类、是否普遍公用的头文件等等。模板一般是建议都写在头文件中,毕竟大多数的编译器都不支持模板的分离编译。有大量的内联函数的类一般也建议写到头文件中。其它情况自己可以根据情况斟酌。

3、细节设计
其实上面的两层设计,可能大多数开发者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毕竟开发的程序有几个是大规模的应用,很多都是自己搞来搞去的。但下面的细节设计,就非常重要了。
a) 变量设计
变量的设计从访问限制上分为三类,public(公有),protected(保护),private(私有)。一般来说不涉及到继承的只考虑公有和私有两类。从主流的设计思想出发,变量一般是不建议公有的即变量一律私有化,通过接口和控制变量的访问,只有某些静态成员变量可能需要公有。
从变量的类型来说有静态、静态局部和普通变量,这个一般来说比较好区别,使用静态一般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直接暴露变量并且唯一一个,常见的就是单例。
从CV限定上来看,变量如果是一个恒定值,或者只读访问,那么使用const限制;如果是和硬件通信或者多线程通信中使用一些易变的变量 ,需要增加volatile限定。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平台对volatile有一些不同的设定。比如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上,对其的使用限定就不完全相同。但是这一个一般在嵌入式中可能更有实用性,在上层应用上,就属于小众应用了。
变量的初始化,C++11以前,少量(两个以内 )的可以使用构造(初始化)函数内赋值,但一般是建议使用列表列表初始化;在C++11以后,增加了默认赋值,即在定义成员变量时就赋值。可以综合运用。另外还有下面提到的委托构造和继承构造。
在变量设计中还有一个比较少见但比较重要的应用就是mutable,它可以和 const函数共同使用来达到一些特殊的修改动作,要谨慎使用。
inline是C++17后才提供的,可以根据其实功能来和实际场景匹配。如果需要进行指针控制,建议使用智能指针。

b) 构造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原则上来说尽量少干活,特别是涉及到内存处理的工作。如果有较多的初始化的动作(包括内存分配)或者资源回收动作,建议是做一个初始化的接口和一个回收接口来进行,虽然这样看起来有些丑陋并且增加了一些工作量。之所以不建议在构造和析构函数中做较多的工作,原因就在于二者对异常的处理比较难于控制。
另外,就不得不提到委托构造和继承构造了,这都可以大大减少代码的编写量并使整个工程代码显得整洁得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构造函数是不会有是否virtual的问题,但一般析构函数都会有这个虚拟的问题,换句话说,析构函数是否需要增加virtual。这个判断的很简单,如果没有继承或者继承没有虚函数,就不要用。
如果不允许类的隐式转换,可以增加explict关键字,防止编译器进行隐式类型转化。
c) 异常的处理
这包括刚刚提到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大家有兴趣可以查找资料来看一看这两个函数是如何控制异常的,还是比较麻烦的,不如单独拉出来处理。
d)拷贝构造和移动构造等函数何时需要编写
C++11以前是默认的四个函数,C++11后是六个,增加了移动拷贝和移动赋值。一般来说,如需要实现非构造和析构函数中的其中任何一个,就建议全写,如果可以认定不需要,就把其设置为=delete。
特别是在赋值构造函数需要处理一下自身的赋值(没啥实际意义)。

d)普通函数的限定
包括static,const,noexcept等如此这些限定,一般来说,都比较好理解。一般不允许修改的都加const,需要回传值的加引用,如果既不允许修改,变量又比较大,为了减少内存复制可以引用加const,这里重点提一个在C++11中新增的引用限定符,即类似于:

class A
{int get0() &{return a;}
int get1()&&{return a;}
int get2()const &&{return a;}};

它可以限定左右值的调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能在成员函数中使用而不能应用在static函数上。
还有最常见的inline函数,一般建议是小函数,功能简单的写成inline函数。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是向编译器建议的,不是强迫的,如果设计上对性能不是要求多高可以忽略它。
e) 封装模板类
模板类比较麻烦的在一般它只在头文件里,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个是模板的延迟加载,即没有显示的调用,模板不会自动生成实例;另外一个是模板的难于调试性。只要注意到这两点,一般的开发都可以比较好的适用了。
其实重点还是在于,模板的代码不容易理解,如果实际的场景中大家都不太会用模板,还是建议将其耦合到自身,不要对外暴露,或者干脆不使用模板。

最后,如果确定类不再继承,可以使用final关键字来控制类的继承。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封装设计的实践经验,不一定普适,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到一起,重点在如何使用它们,这才是本文的目的。
从局部开始,其实就可以在IDE或者相关工具中进行类的设计了,当然继续在UML等工具进行设计也没有问题,毕竟很多UML工具可以直接导出为类的代码。这个就看每个开发者的习惯和想法了,不必强求。

三、结构体封装的特别说明

在C++中类和结构体基本的封装方式是一致的,但由于细节的不同,还是有些不同的:
1、结构的成员均为公有
所以上面的设计中关于变量的限制,接口的限定等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

2、内存对齐和定义顺序
写过网络和硬件开发的开发者都知道,二进制流传输是有字节对齐一说的。所以在设计一些对数据量敏感或者说有要求的结构体(POD类型的类)时,需要对字节进行对齐。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调整,一种是使用编译命令处理。在C/C++面试时经常遇到一些类似下面的面试题:

struct A {int d;double d1;char c;int i;double d2;bool b;
};

然后sizeof(A)的大小。然后再把一些变量的位置换一下顺序,再求一下大小。就会发现可能大小不一样。这其实就是内存对齐的原因。所以在一些对空间要求严格或者访问严格限定的情况下,就需要处理一下变量的顺序。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干脆使用一些预编译命令,强制其内存对齐到1,比如在串口传输中,就可以使用“#pragma pack(1)”,当然不同的平台和不同的语言都不同的对齐指令或者方法,C++新标准中也提供了std::align,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即可。不过,强制内存对齐一般会造成性能的损失,这个需要考虑应用场景。同时,编译器对小对象的优化也需要考虑,一般来说对于某些情况下需要限制一下对128位长度的访问变量,因为它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另外字节对齐的原因和好处,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可以自己查看一些资料。
做为另外两种封装枚举体和联合体,一般用得比较多的前者,但前者除了一些C++11前后的类型限定外,只增加了一些类型处理的接口,没有什么可谈的。而联合体应用的就更少了,用到后自己斟酌考虑就可以了。

四、总结

面向对象编程是一种非常广泛的编译方式,很多开发者可能对它是既了解又不了解。对一些基础的知识会用,但又不知道是否用得合适,能不能有一个标准来判定。其实这恰恰表明对面向对象编程还是掌握的不够深入。一切设计没有标准只有原则,这也意味着,实际场景下,在考虑原则的同时,更要考虑实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最好的设计方法是没有的,只有最合适的设计方法。

这篇关于跟我学C++中级篇——封装对象的实践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81508

相关文章

Java调用C++动态库超详细步骤讲解(附源码)

《Java调用C++动态库超详细步骤讲解(附源码)》C语言因其高效和接近硬件的特性,时常会被用在性能要求较高或者需要直接操作硬件的场合,:本文主要介绍Java调用C++动态库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代... 目录一、直接调用C++库第一步:动态库生成(vs2017+qt5.12.10)第二步:Java调用C++

C/C++错误信息处理的常见方法及函数

《C/C++错误信息处理的常见方法及函数》C/C++是两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特别是在系统编程、嵌入式开发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本文主要介绍C/C++错误信息处理的常见方法及函数,文中通过代码介绍... 目录前言1. errno 和 perror()示例:2. strerror()示例:3. perror(

C++变换迭代器使用方法小结

《C++变换迭代器使用方法小结》本文主要介绍了C++变换迭代器使用方法小结,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1、源码2、代码解析代码解析:transform_iterator1. transform_iterat

详解C++中类的大小决定因数

《详解C++中类的大小决定因数》类的大小受多个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成员变量、对齐方式、继承关系、虚函数表等,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1. 非静态数据成员示例:2. 数据对齐(Padding)示例:3. 虚函数(vtable 指针)示例:4. 继承普通继承虚继承5.

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

《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std::distance是C++标准库中的一个函数,用于计算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std::distance使用方法示例,具... 目录语法使用方式解释示例输出:其他说明:总结std::distance&n编程bsp;是 C++ 标准

Spring Boot 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

《SpringBoot配置文件之类型、加载顺序与最佳实践记录》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是灵活且强大的工具,通过合理的配置管理,可以让应用开发和部署更加高效,无论是简单的属性配置,还是复杂... 目录Spring Boot 配置文件详解一、Spring Boot 配置文件类型1.1 applicatio

SpringBoot中封装Cors自动配置方式

《SpringBoot中封装Cors自动配置方式》:本文主要介绍SpringBoot中封装Cors自动配置方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SpringBoot封装Cors自动配置背景实现步骤1. 创建 GlobalCorsProperties

在java中如何将inputStream对象转换为File对象(不生成本地文件)

《在java中如何将inputStream对象转换为File对象(不生成本地文件)》:本文主要介绍在java中如何将inputStream对象转换为File对象(不生成本地文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 目录需求说明问题解决总结需求说明在后端中通过POI生成Excel文件流,将输出流(outputStre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

《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Tomcat多实例是指在一台设备上运行多个Tomcat服务,这些Tomcat相互独立,本文主要介绍了tomcat多实例部署的项目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 目录1.创建项目目录,测试文China编程件2js.创建实例的安装目录3.准备实例的配置文件4.编辑实例的

Python 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

《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实践记录)》在Python编程世界里,异步和同步的概念是理解程序执行流程和性能优化的关键,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它们的差异,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特性,同时通过实际... 目录python中的异步与同步:深度解析与实践异步与同步的定义异步同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概念阻塞非阻塞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