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第十讲:指针(2),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第十讲:指针(2)
- 1.对于数组名的理解
- 1.1验证数组名就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 1.2sizeof数组名和&数组名
- 1.2.1sizeof数组名
- 1.2.2&数组名
- 2.使用指针访问数组
- 3.数组传参的本质
- 4.冒泡排序
- 5.二级指针
- 6.指针数组
- 7.指针数组模拟二维数组
这一讲讲的是指针与数组之间的关系
1.对于数组名的理解
先说明结论:数组名就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但是在使用sizeof数组名和&数组名时是个例外
1.1验证数组名就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对于上面的代码,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arr[0]的结果和arr的地址相同,其实&arr[0]和arr的效果是相同的
1.2sizeof数组名和&数组名
结论:sizeof数组名和&数组名都是针对整个数组进行处理的
1.2.1sizeof数组名
在x64的环境下,一个int类型的整形占4个字节,所以用sizeof计算得到的结果为4 * 9 = 36,此时,就不难发现:sizeof数组名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单位是字节
1.2.2&数组名
上述代码的结果为:
我们可以发现,在x86的环境下:
arr+1的地址和arr的地址相差4
&arr+1的地址和&arr的地址相差8C - 68 = 24,这个24指的是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就是36,而这个数组的大小刚好就是36,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数组名表示的是整个数组,取出的是整个数组的地址,其实它就相当于int (*arr)[9]
2.使用指针访问数组
结论:
p[i] == (p+i)
数组元素在进行访问时,即使以p[i]形式写入,编译器在进行编译时,也会将p[i]形式转换成(p+i)形式进行访问的
使用指针访问数组的使用:
//2.使用指针访问数组
int main()
{int arr[9] = { 0 };int i = 0;//对数组元素进行输入for (i = 0; i < 9; i++){//scanf("%d", &arr[i]); //这个写法和下面的写法的作用是相同的scanf("%d", arr+i);}//对数组元素进行打印for (i = 0; i < 9; i++){//printf("%d ", arr[i]); //这个写法和下面的写法的作用是相同的printf("%d ", *(arr + i));}return 0;
}
3.数组传参的本质
总结:
数组传参的本质是传入了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这串代码的结果为:
结果呈现的原因如下:数组传参的本质是传入了数组首元素的地址,而在X86的环境下,一个指针类型的变量的大小为4个字节,也就是说sizeof(arr) = 4,而sizeof(arr[0])的大小为一个整形的大小,也是4,所以两个值相比就是1
4.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相邻两个元素进行比较
//冒泡排序(进行逆序排序)//方法1
void BubbleSort1(int* pa, int sz) //这个冒泡排序会稍微浪费时间,因为不管数组是怎么样的数组
{ //这个冒泡排序都会进行大小比较,如果这个数组一开始已经是int count = 0; //我们需要的数组的话,还是会进行排序for (int i = 0; i < sz - 1; i++) //此时count恒等于45{for (int j = 0; j < sz - 1 - i; j++){if (*(pa + j) < *(pa + j + 1)){int temp = *(pa+j);*(pa + j) = *(pa + j + 1);*(pa + j + 1) = temp;}count++;}}printf("%d\n", count);
}//优化
void BubbleSort(int* pa, int sz)
{ int flag = 1; //假设一开始就是需要的数组int count = 0;for (int i = 0; i < sz - 1; i++) {for (int j = 0; j < sz - 1 - i; j++){if (*(pa + j) < *(pa + j + 1)){flag = 0; //如果进行排序了的话,flag就变成0,认为还需要排序int temp = *(pa + j);*(pa + j) = *(pa + j + 1);*(pa + j + 1) = temp;}count++; //这时count应该小于等于45}if (flag) //如果一轮排序进行完,没有进行排序动作,就说明这个数组就是一开始需要的数组break; //所以就不用再次排序flag = 1; //排序进行一组,再次认为这个数组已经排序好了}printf("%d\n", count);
}int main()
{int arr[10] = { 9,8,7,6,5,4,3,2,1,0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冒泡排序BubbleSort(arr, sz);//打印for (int i = 0; i < sz; i++){printf("%d ", arr[i]);}return 0;
}
5.二级指针
指针变量也是变量,那么指针变量的地址就可以用二级指针来存储,关系如图所示:
对于二级指针的运算有:
int main()
{int a = 0;int* pa = &a;int** ppa = &pa;int b = 10;*ppa = &b; //*ppa得到的是pa//相当于pa = &b**ppa = 30;//等价于*pa = 30,也就是b = 30return 0;
}
6.指针数组
总结:
类比于整型数组(存放整形的数组)、字符数组(存放字符的数组)
指针数组就是存放指针的数组,本质上还是数组
指针数组的每个元素都是指针,也可以指向一片区域
7.指针数组模拟二维数组
//指针数组模拟二维数组
int main()
{int arr1[] = { 1,2,3,4,5 };int arr2[] = { 2,3,4,5,6 };int arr3[] = { 3,4,5,6,7 };int* arr[] = { arr1, arr2, arr3 }; //使用arr数组存放上面三个数组的首元素地址int i = 0;int j = 0;for (i = 0; i < 3; i++){for (j = 0; j < 5; j++){printf("%d ", arr[i][j]); //此时的arr[i]代表访问arr[]数组的元素arr[i]指向了整形的一维数组} //arr[i][j]就表示一维数组中的元素printf("\n"); //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是真正的二维数组,因为每一行并不是连续存储的}return 0;
}
这篇关于第十讲:指针(2)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