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学习R语言第六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绘制图形的方式
- 计算字符的数量的方式
- 提取字符变量的方式
- 根据名称查询前缀的方式
- 转化大小写的方式
- 大写
- 小写的
- 获取数据长度的方式
- 生成一个序列的方式
- 从1开始到10,每次增加2
- 从1到3 重复2次
- 将函数到数据框中的方式
- 生成数据
- rnorm 生成30行数据,nrow是6列数据
- 计算每行的平均值的
- 计算每列的平均值
- 计算每个行的结尾均值
- 数据处理的方式
- 统计每个学生的前20%到成绩进行A-b的方式进行排名的方式
- 数学
- 科学
- 英语
- 成绩
- 计算综合得分
- 后去2行到4行的数据 计算标准差
- 计算每列平均值
- cbind 数据进行合并
- 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 计算学生的百分比
- 注意使用百分比需要先计算均值
- score 输入的向量的方式
- 输出对应的百分比的方式
- 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 截取这个数据的方式
- 安装名字的方式进行排序
- 控制流的方式
- 条件执行方式
- group1是汽缸数量 group2是档位数量 mpg 是均值
- 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
- 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
- 绘制直方图的方式
- xlab 代表x ylab 代表y count 代表数据
- 水平直方图 horiz = TRUE
-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 legend=rownames(counts) 图形添加标签的方式
- col = c("red","yellow","green"), 中添加颜色的方式
- 分组条形的方式 beside = TRUE
- 计算均值
-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 条形图增加标签
- 增加y边界大小
- 旋转条形的标签
- cex.names = 0.8 减小字体的方式
- 棘状图的方式
- 饼状图的方式
- slices 代表数据量的方式 labeles 标签名称的方式
- 饼状图添加比例值
- col=rainbow(length(lbls2)) 添加比例值的方式
- 绘制3d的图形的方式
绘制图形的方式
计算字符的数量的方式
nchar(“abc”)
提取字符变量的方式
substr(“sdfd”,1,2)
根据名称查询前缀的方式
grep(3,c(1,“sdf”,“sdf”,3,“4”),fixed = TRUE)
转化大小写的方式
大写
toupper(“sdf”)
小写的
tolower(“SDF”)
获取数据长度的方式
length(12)
生成一个序列的方式
从1开始到10,每次增加2
seq(1,10,2)
从1到3 重复2次
rep(1:3,2)
将函数到数据框中的方式
a <- 5
sqrt(a)
生成数据
rnorm 生成30行数据,nrow是6列数据
mydata <- matrix(rnorm(30),nrow = 6)
mydata
计算每行的平均值的
apply(mydata,1,mean)
计算每列的平均值
apply(mydata,2,mean)
计算每个行的结尾均值
apply(mydata,2,mean,trim=0.2)
数据处理的方式
统计每个学生的前20%到成绩进行A-b的方式进行排名的方式
options(digits = 2)
Student <- c(“j”,“fs”,“sf”,“sf”)
数学
Math <- c(20,30,40,40)
科学
Science <- c(4,95,94,29)
英语
English <- c(34,5,3,13)
成绩
roster <- data.frame(
Student,
Math,
Science,
English,
stringsAsFactors = FALSE
)
roster
计算综合得分
后去2行到4行的数据 计算标准差
z <- scale(roster[,2:4])
z
计算每列平均值
score <- apply(z,1,mean)
score
cbind 数据进行合并
roster <- cbind(roster,score)
roster
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计算学生的百分比
注意使用百分比需要先计算均值
score 输入的向量的方式
输出对应的百分比的方式
y <- quantile(score,c(.8,.6,.4,.2))
y
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roster g r a d e r [ s c o r e > = y [ 1 ] ] < − " A " r o s t e r grader[score >= y[1]] <- "A" roster grader[score>=y[1]]<−"A"rostergrader[score < y[1] & score >= y[2] ] <- “B”
roster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1: …r[score < y[2] &̲ score >= y[3] …grader[score < y[3] & score >= y[4] ] <- “D”
roster$grader[ score >= y[4] ] <- “F”
截取这个数据的方式
name <- strsplit((roster$grader)," ")
name
Lastname <- sapply(name,“[”,2)
Lastname
Firstname <- sapply(name,“[”,1)
roster <- cbind(Firstname,Lastname,roster[,-1])
roster
安装名字的方式进行排序
roster[order(Lastname,Firstname)]
控制流的方式
for (i in 1:10) print(“Hello”)
条件执行方式
x <- 10
if (1>x) print(“成功”) else print(“的”)
cars <- mtcars[1:5,1:4]
cars
t(cars)
options(digits = 3)
attach(mtcars)
mtcars
group1是汽缸数量 group2是档位数量 mpg 是均值
aggdata <- aggregate(mtcars,by=list(cyl,gear),FUN = mean,na.rm=TRUE)
aggdata
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
library(reshape2)
ID <- c(1,1,2,2)
Time <- c(1,2,1,2)
X1 <- c(5,3,6,2)
X2 <- c(6,5,1,4)
mydata <- data.frame(
ID,
Time,
X1,
X2
)
mydata
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
md <- melt(mydata,id=c(“ID”,“Time”))
md
library(“vcd”)
library(“grid”)
count <- table(Arthritis$Improved)
count
绘制直方图的方式
xlab 代表x ylab 代表y count 代表数据
barplot(count,
main = “simp ba”,
xlab = “Impo”,
ylab = “Fre”)
水平直方图 horiz = TRUE
barplot(count,
main = “simp ba”,
xlab = “Impo”,
ylab = “Fre”,
horiz = TRUE)
counts <- table(Arthritis I m p r o v e d , A r t h r i t i s Improved,Arthritis Improved,ArthritisTreatment)
counts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legend=rownames(counts) 图形添加标签的方式
col = c(“red”,“yellow”,“green”), 中添加颜色的方式
barplot(
counts,
main=“sf”,
xlab = “tsdf”,
ylab = “sdf”,
col = c(“red”,“yellow”,“green”),
legend=rownames(counts)
)
分组条形的方式 beside = TRUE
barplot(
counts,
main=“sf”,
xlab = “tsdf”,
ylab = “sdf”,
col = c(“red”,“yellow”,“green”),
legend=rownames(counts),
beside = TRUE
)
states <- data.frame(
state.region,
state.x77
)
states
计算均值
means <- aggregate(states$Illiteracy,by=list(state.region),FUN=mean)
means
means <- means[order(means$x),]
means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barplot(means x , n a m e s . a r g = m e a n s x,names.arg = means x,names.arg=meansGroup.1)
title(“fsd”)
条形图增加标签
增加y边界大小
par(mar=c(5,8,4,2))
旋转条形的标签
cex.names = 0.8 减小字体的方式
par(las=2)
barplot(
counts,
main=“sfs”,
horiz = TRUE,
cex.names = 0.8,
names.arg = c(“nosf”,“fs”,“fs”)
)
棘状图的方式
library(vcd)
counts <- table(Treatment,Improved)
spine(counts,main = “Sping gro Ex”)
detach(Arthritis)
饼状图的方式
par(mfrow=c(2,2))
slices <- c(10,12,4,16,8)
lbls <- c(“Us”,“UK”,“sf”,“fsd”,“fsqq”)
slices 代表数据量的方式 labeles 标签名称的方式
pie(slices,labels = lbls,
main = “fsd”)
饼状图添加比例值
pct <- round(slices/sum(slices)*100)
lbls2 <- paste(lbls," “,pct,”%",sep = “”)
col=rainbow(length(lbls2)) 添加比例值的方式
pie(slices,
labels = lbls2,
col=rainbow(length(lbls2)),
main = “sdfds”)
install.packages(“plotrix”)
library(plotrix)
绘制3d的图形的方式
pie3D(slices,
labels = lbls,
explode = 0.1,
main=“fs”)
mytable <- table(state.region)
lbls3 <- paste(names(mytable),“\n”,mytable,sep = “”)
lbls3
pie(mytable,labels = lbls3,
main = “fs”)
这篇关于学习R语言第六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