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R语言第六天

2024-05-08 20:44
文章标签 语言 学习 第六天

本文主要是介绍学习R语言第六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文章目录

  • 绘制图形的方式
  • 计算字符的数量的方式
  • 提取字符变量的方式
  • 根据名称查询前缀的方式
  • 转化大小写的方式
  • 大写
  • 小写的
  • 获取数据长度的方式
  • 生成一个序列的方式
  • 从1开始到10,每次增加2
  • 从1到3 重复2次
  • 将函数到数据框中的方式
  • 生成数据
  • rnorm 生成30行数据,nrow是6列数据
  • 计算每行的平均值的
  • 计算每列的平均值
  • 计算每个行的结尾均值
  • 数据处理的方式
  • 统计每个学生的前20%到成绩进行A-b的方式进行排名的方式
  • 数学
  • 科学
  • 英语
  • 成绩
  • 计算综合得分
  • 后去2行到4行的数据 计算标准差
  • 计算每列平均值
  • cbind 数据进行合并
  • 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 计算学生的百分比
  • 注意使用百分比需要先计算均值
  • score 输入的向量的方式
  • 输出对应的百分比的方式
  • 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 截取这个数据的方式
  • 安装名字的方式进行排序
  • 控制流的方式
  • 条件执行方式
  • group1是汽缸数量 group2是档位数量 mpg 是均值
  • 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
  • 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
  • 绘制直方图的方式
  • xlab 代表x ylab 代表y count 代表数据
  • 水平直方图 horiz = TRUE
  •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 legend=rownames(counts) 图形添加标签的方式
  • col = c("red","yellow","green"), 中添加颜色的方式
  • 分组条形的方式 beside = TRUE
  • 计算均值
  •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 条形图增加标签
  • 增加y边界大小
  • 旋转条形的标签
  • cex.names = 0.8 减小字体的方式
  • 棘状图的方式
  • 饼状图的方式
  • slices 代表数据量的方式 labeles 标签名称的方式
  • 饼状图添加比例值
  • col=rainbow(length(lbls2)) 添加比例值的方式
  • 绘制3d的图形的方式

绘制图形的方式

计算字符的数量的方式

nchar(“abc”)

提取字符变量的方式

substr(“sdfd”,1,2)

根据名称查询前缀的方式

grep(3,c(1,“sdf”,“sdf”,3,“4”),fixed = TRUE)

转化大小写的方式

大写

toupper(“sdf”)

小写的

tolower(“SDF”)

获取数据长度的方式

length(12)

生成一个序列的方式

从1开始到10,每次增加2

seq(1,10,2)

从1到3 重复2次

rep(1:3,2)

将函数到数据框中的方式

a <- 5
sqrt(a)

生成数据

rnorm 生成30行数据,nrow是6列数据

mydata <- matrix(rnorm(30),nrow = 6)

mydata

计算每行的平均值的

apply(mydata,1,mean)

计算每列的平均值

apply(mydata,2,mean)

计算每个行的结尾均值

apply(mydata,2,mean,trim=0.2)

数据处理的方式

统计每个学生的前20%到成绩进行A-b的方式进行排名的方式

options(digits = 2)
Student <- c(“j”,“fs”,“sf”,“sf”)

数学

Math <- c(20,30,40,40)

科学

Science <- c(4,95,94,29)

英语

English <- c(34,5,3,13)

成绩

roster <- data.frame(
Student,
Math,
Science,
English,
stringsAsFactors = FALSE
)

roster

计算综合得分

后去2行到4行的数据 计算标准差

z <- scale(roster[,2:4])
z

计算每列平均值

score <- apply(z,1,mean)
score

cbind 数据进行合并

roster <- cbind(roster,score)
roster

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计算学生的百分比

注意使用百分比需要先计算均值

score 输入的向量的方式

输出对应的百分比的方式

y <- quantile(score,c(.8,.6,.4,.2))
y

学生进行评分的方式

roster g r a d e r [ s c o r e > = y [ 1 ] ] < − " A " r o s t e r grader[score >= y[1]] <- "A" roster grader[score>=y[1]]<"A"rostergrader[score < y[1] & score >= y[2] ] <- “B”
rosterKaTeX parse error: Expected 'EOF', got '&' at position 21: …r[score < y[2] &̲ score >= y[3] …grader[score < y[3] & score >= y[4] ] <- “D”
roster$grader[ score >= y[4] ] <- “F”

截取这个数据的方式

name <- strsplit((roster$grader)," ")

name

Lastname <- sapply(name,“[”,2)
Lastname
Firstname <- sapply(name,“[”,1)

roster <- cbind(Firstname,Lastname,roster[,-1])

roster

安装名字的方式进行排序

roster[order(Lastname,Firstname)]

控制流的方式

for (i in 1:10) print(“Hello”)

条件执行方式

x <- 10

if (1>x) print(“成功”) else print(“的”)

cars <- mtcars[1:5,1:4]
cars

t(cars)

options(digits = 3)
attach(mtcars)
mtcars

group1是汽缸数量 group2是档位数量 mpg 是均值

aggdata <- aggregate(mtcars,by=list(cyl,gear),FUN = mean,na.rm=TRUE)

aggdata

数据进行融合的方式

library(reshape2)

ID <- c(1,1,2,2)
Time <- c(1,2,1,2)
X1 <- c(5,3,6,2)
X2 <- c(6,5,1,4)

mydata <- data.frame(
ID,
Time,
X1,
X2
)

mydata

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

md <- melt(mydata,id=c(“ID”,“Time”))

md

library(“vcd”)
library(“grid”)

count <- table(Arthritis$Improved)
count

绘制直方图的方式

xlab 代表x ylab 代表y count 代表数据

barplot(count,
main = “simp ba”,
xlab = “Impo”,
ylab = “Fre”)

水平直方图 horiz = TRUE

barplot(count,
main = “simp ba”,
xlab = “Impo”,
ylab = “Fre”,
horiz = TRUE)

counts <- table(Arthritis I m p r o v e d , A r t h r i t i s Improved,Arthritis Improved,ArthritisTreatment)
counts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legend=rownames(counts) 图形添加标签的方式

col = c(“red”,“yellow”,“green”), 中添加颜色的方式

barplot(
counts,
main=“sf”,
xlab = “tsdf”,
ylab = “sdf”,
col = c(“red”,“yellow”,“green”),
legend=rownames(counts)
)

分组条形的方式 beside = TRUE

barplot(
counts,
main=“sf”,
xlab = “tsdf”,
ylab = “sdf”,
col = c(“red”,“yellow”,“green”),
legend=rownames(counts),
beside = TRUE
)

states <- data.frame(
state.region,
state.x77
)

states

计算均值

means <- aggregate(states$Illiteracy,by=list(state.region),FUN=mean)

means

means <- means[order(means$x),]
means

绘制条形图的方式

barplot(means x , n a m e s . a r g = m e a n s x,names.arg = means x,names.arg=meansGroup.1)
title(“fsd”)

条形图增加标签

增加y边界大小

par(mar=c(5,8,4,2))

旋转条形的标签

cex.names = 0.8 减小字体的方式

par(las=2)
barplot(
counts,
main=“sfs”,
horiz = TRUE,
cex.names = 0.8,
names.arg = c(“nosf”,“fs”,“fs”)
)

棘状图的方式

library(vcd)
counts <- table(Treatment,Improved)
spine(counts,main = “Sping gro Ex”)
detach(Arthritis)

饼状图的方式

par(mfrow=c(2,2))
slices <- c(10,12,4,16,8)
lbls <- c(“Us”,“UK”,“sf”,“fsd”,“fsqq”)

slices 代表数据量的方式 labeles 标签名称的方式

pie(slices,labels = lbls,
main = “fsd”)

饼状图添加比例值

pct <- round(slices/sum(slices)*100)
lbls2 <- paste(lbls," “,pct,”%",sep = “”)

col=rainbow(length(lbls2)) 添加比例值的方式

pie(slices,
labels = lbls2,
col=rainbow(length(lbls2)),
main = “sdfds”)

install.packages(“plotrix”)
library(plotrix)

绘制3d的图形的方式

pie3D(slices,
labels = lbls,
explode = 0.1,
main=“fs”)

mytable <- table(state.region)

lbls3 <- paste(names(mytable),“\n”,mytable,sep = “”)
lbls3
pie(mytable,labels = lbls3,
main = “fs”)

这篇关于学习R语言第六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71392

相关文章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

《深入理解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使用》本文深入讲解了Go语言中二维切片的概念与应用,用于表示矩阵、表格等二维数据结构,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目录引言二维切片的基本概念定义创建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操作访问元素修改元素遍历二维切片二维切片的动态调整追加行动态

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

《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本文主要介绍Go语言中make和new的区别及说明,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目录1 概述2 new 函数2.1 功能2.2 语法2.3 初始化案例3 make 函数3.1 功能3.2 语法3.3 初始化

Go语言中nil判断的注意事项(最新推荐)

《Go语言中nil判断的注意事项(最新推荐)》本文给大家介绍Go语言中nil判断的注意事项,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参考下吧... 目录1.接口变量的特殊行为2.nil的合法类型3.nil值的实用行为4.自定义类型与nil5.反射判断nil6.函数返回的

Go语言数据库编程GORM 的基本使用详解

《Go语言数据库编程GORM的基本使用详解》GORM是Go语言流行的ORM框架,封装database/sql,支持自动迁移、关联、事务等,提供CRUD、条件查询、钩子函数、日志等功能,简化数据库操作... 目录一、安装与初始化1. 安装 GORM 及数据库驱动2. 建立数据库连接二、定义模型结构体三、自动迁

Go语言代码格式化的技巧分享

《Go语言代码格式化的技巧分享》在Go语言的开发过程中,代码格式化是一个看似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代码格式化不仅能提升代码的可读性,还能促进团队协作,减少因代码风格差异引发的问题,Go在代码格式... 目录一、Go 语言代码格式化的重要性二、Go 语言代码格式化工具:gofmt 与 go fmt(一)

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深入解析

《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深入解析》Go语言runtime包管理运行时环境,涵盖goroutine调度、内存分配、垃圾回收、类型信息等核心功能,:本文主要介绍Go学习记录之runtime包的... 目录前言:一、runtime包内容学习1、作用:① Goroutine和并发控制:② 垃圾回收:③ 栈和

Go语言中泄漏缓冲区的问题解决

《Go语言中泄漏缓冲区的问题解决》缓冲区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常被用于在不同的并发单元之间传递数据,然而,若缓冲区使用不当,就可能引发泄漏缓冲区问题,本文就来介绍一下问题的解决,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引言泄漏缓冲区的基本概念代码示例:泄漏缓冲区的产生项目场景:Web 服务器中的请求缓冲场景描述代码

Go语言如何判断两张图片的相似度

《Go语言如何判断两张图片的相似度》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Go语言如何中实现判断两张图片的相似度的两种方法,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在介绍技术细节前,我们先来看看图片对比在哪些场景下可以用得到:图片去重:自动删除重复图片,为存储空间"瘦身"。想象你是一个

Go语言中Recover机制的使用

《Go语言中Recover机制的使用》Go语言的recover机制通过defer函数捕获panic,实现异常恢复与程序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引言Recover 的基本概念基本代码示例简单的 Recover 示例嵌套函数中的 Recover项目场景中的应用Web 服务器中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

《Android学习总结之Java和kotlin区别超详细分析》Java和Kotlin都是用于Android开发的编程语言,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学习总结之Ja... 目录一、空安全机制真题 1:Kotlin 如何解决 Java 的 NullPointerExcep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