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的TTL解析(定义、执行、用途)

2024-05-04 06:44
文章标签 ip 协议 定义 解析 执行 ttl

本文主要是介绍IP协议的TTL解析(定义、执行、用途),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基本定义

ttl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让数据包能不要在网上存活太久。为什么呢?最初的原因:

如果出现了路由环路会怎样?

其实也简单: 一个包会在网络里一直转来转去,永远不会被丢弃。网络里会慢慢堆积起垃圾,不断有新包在里面永久转圈。进而影响网络转发效率。

应用扩展:

2. 可以控制本地收发。本地收发可以通过把ttl设置成1或者255来控制。设置成1可以避免包被发送到外网。设置成255可以让接收者不接收外来的包(检查这个类型的包如果ttl不是255就丢掉)。这些都是很巧妙的设计,很简单的方法就隔离了内外网。本地收发的包只能来自本地去往本地,外网的干扰进不来,内网的内部行为不扩散影响internet。

3. 可以控制业务。tcp的时延可以影响业务流量,通过设置ttl,可以控制tcp。如果业务要求时延短,则可以设定小ttl,如果走时间太久,可能直接业务建立失败。另外ip原始设计是路由器丢包后会icmp通知源端。那么如果有些孤包被错误转发绕了远路,那么发送端很快就可以通过icmp知道包没有到达对端,不需要等ack时延。(这种设计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是路由器懒惰,有时候丢包不报;之二是路由器设置安全限制;之三是主机收到icmp可能不会送回给tcp端口)

的吧了这么多,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ttl。好些人在这个回答下扯住traceroute不放。traceroute是ttl的一个应用而已,不是唯一的应用。

TTL 每跳减1

为什么在主机里不够1秒时延也必须ttl减1?原因是:

ip协议是per-hop的协议,每个包在每个路由器里的出来,有2个特点(解释ttl需要这两个特点,并不是说ip处理只有这两个特点):

1. 本路由器不保留对包出来的log或状态,转了就忘了,顶多记个数。

2. 路由器之间不会对每个包的处理进行协商或者对话,所有的信息必须通过每一个包“自明”。

这两个特点的结果,就是必须在包里改变点什么,才能说明这个包曾经在我这里耗了点时间。而ttl定义成8位,注定了不能是毫秒为单位。而以秒为单位,就会造成路由器处理不到1秒就没办法变ttl。于是,rfc规定,处理时间不够1秒的,也要ttl减1。另外小胖等同学们也都提到,路由器内部也懒得在出入口记时间,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不减1的情况。

这样的结果,造成了internet上“既定事实”,ttl剪掉的量=跳数。但这不是ipv4的定义。

关于ttl,还有一个有趣的点,是过隧道的时候怎么办。有空再填坑吧。写的时候没想到能写这么多。回头补上。

------------原回答--------------

先拷rfc791原始定义

Time to Live: 8 bits

This field indicates the maximum time the datagram is allowed to

remain in the internet system. If this field contains the value

zero, then the datagram must be destroyed. This field is modified

in internet header processing. The time is measured in units of

seconds, but since every module that processes a datagram must

decrease the TTL by at least one even if it process the datagram in

less than a second, the TTL must be thought of only as an upper

bound on the time a datagram may exist. The intention is to cause

undeliverable datagrams to be discarded, and to bound the maximum

datagram lifetime.

定义非常清晰:

1. ttl是此包还能存活多长时间的标记

2. ttl时间单位是秒

3. ttl在每个转发点,即使停留了不够1秒也要减1

4. 收到ttl为0丢包

并不是因为实际应用才在路由器中减1,而是协议要求的。一般路由器很少把包缓存超过1秒,所以看到的都是减1。

例外?

如果缓存超过1秒,会不会有路由器减2呢?不知道,没有测过。

其实超过1秒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有低速率转发设备缓存足够大。。。。。。如果,在llc或rlc层做了确认重传,尤其是在卫星线路上。见过单向时延超过400毫秒的卫星链路

这篇关于IP协议的TTL解析(定义、执行、用途)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58557

相关文章

spring中的@MapperScan注解属性解析

《spring中的@MapperScan注解属性解析》@MapperScan是Spring集成MyBatis时自动扫描Mapper接口的注解,简化配置并支持多数据源,通过属性控制扫描路径和过滤条件,利... 目录一、核心功能与作用二、注解属性解析三、底层实现原理四、使用场景与最佳实践五、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六

Spring Boot Maven 插件如何构建可执行 JAR 的核心配置

《SpringBootMaven插件如何构建可执行JAR的核心配置》SpringBoot核心Maven插件,用于生成可执行JAR/WAR,内置服务器简化部署,支持热部署、多环境配置及依赖管理... 目录前言一、插件的核心功能与目标1.1 插件的定位1.2 插件的 Goals(目标)1.3 插件定位1.4 核

nginx -t、nginx -s stop 和 nginx -s reload 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应用场景)

《nginx-t、nginx-sstop和nginx-sreload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应用场景)》本文解析Nginx的-t、-sstop、-sreload命令,分别用于配置语法检... 以下是关于 nginx -t、nginx -s stop 和 nginx -s reload 命令的详细解析,结合实际应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文章浏览阅读314次,点赞4次,收藏6次。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创建预处理语句(PreparedStatement),并将参数值作为预处理语句... 目录一、介绍二、sql注入风险实例一、介绍#(井号):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

mybatis执行insert返回id实现详解

《mybatis执行insert返回id实现详解》MyBatis插入操作默认返回受影响行数,需通过useGeneratedKeys+keyProperty或selectKey获取主键ID,确保主键为自... 目录 两种方式获取自增 ID:1. ​​useGeneratedKeys+keyProperty(推

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应用案例解析

《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应用案例解析》dict_int扩展为PostgreSQL提供了专业的整数文本处理能力,特别适合需要精确处理数字内容的搜索场景,本文给大家介绍PostgreS... 目录PostgreSQL的扩展dict_int一、扩展概述二、核心功能三、安装与启用四、字典配置方法

深度解析Java DTO(最新推荐)

《深度解析JavaDTO(最新推荐)》DTO(DataTransferObject)是一种用于在不同层(如Controller层、Service层)之间传输数据的对象设计模式,其核心目的是封装数据,... 目录一、什么是DTO?DTO的核心特点:二、为什么需要DTO?(对比Entity)三、实际应用场景解析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

《深度解析Java项目中包和包之间的联系》文章浏览阅读850次,点赞13次,收藏8次。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分层架构中的几个关键包:DTO、Controller、Service和Mapper。_jav... 目录前言一、各大包1.DTO1.1、DTO的核心用途1.2. DTO与实体类(Entity)的区别1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

《Java中的雪花算法Snowflake解析与实践技巧》本文解析了雪花算法的原理、Java实现及生产实践,涵盖ID结构、位运算技巧、时钟回拨处理、WorkerId分配等关键点,并探讨了百度UidGen... 目录一、雪花算法核心原理1.1 算法起源1.2 ID结构详解1.3 核心特性二、Java实现解析2.

Golang如何对cron进行二次封装实现指定时间执行定时任务

《Golang如何对cron进行二次封装实现指定时间执行定时任务》:本文主要介绍Golang如何对cron进行二次封装实现指定时间执行定时任务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 目录背景cron库下载代码示例【1】结构体定义【2】定时任务开启【3】使用示例【4】控制台输出总结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