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讨论《神游》和《人欲》爱情观的前提---各修真派系之爱,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因为是修真小说,所以讨论爱情观时必须考虑小说中的修真派系,将爱情观与各大派系所表述的爱区别比较,然后才能讨论爱情本身的问题。
佛家关于爱的描述,爱之于佛家,实际上是非常空泛的。因为空泛,所以显得宽泛,在一般人心中,提到佛家的爱,首先想到的是慈悲,以天下为爱。普遍理解,这 是不错的,但就佛教本意来说,爱是其修行的障碍,是应该克服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讲,爱同于碍,属于色的一种。有人将佛教不杀生,不食荤腥理解为爱,其实 这是错的,佛教本身不主张杀生,但是并不避讳,今天我们看到的不杀生,不食荤腥是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的曲解,该习俗也由此而来。这个习俗被后来者发展到极 致,甚至主张,水有三千虫,应滤而饮之。佛教最本质的主张是空,自己是空,他人也是空,杀人是杀生,杀己也是杀生,但是历史上自杀以求空的高僧不乏其人, 历代均有。今人甚至认为历史上许多高僧的坐化,都是有意识的自杀,这些人都是不主张或者说不相信爱的,否则不会自杀。关于爱见诸佛经的表述,见于《佛说妙 色王因缘经》(也作《妙色王求法偈》),内容大家都是熟知的: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 忧亦无怖。在这里爱的意思很广泛,泛指一切羁绊。因为有羁绊,便会生忧生怖,修行难进。
总起来将,对于佛家,爱是空,爱是障,要离于爱。
爱之于道家,内容相对狭窄,可能与道家始祖老庄富于生活情趣有关。他们讲的爱是针对小范围的对象,家人,朋友。更为极端的是道家之爱被引申为只爱自己,他 们比常人更注重对自身的修炼,所以道家多炼丹,采万物而为己身。这也是中国化学的起源。但是道家自己是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的,后世道家对于爱的解释趋向于慈 爱,仁爱。这是有现实原因的。第一,发展信徒,只爱自身的老师如何带徒弟,只能以仁爱的口号召唤,然后在其修行的过程中加以改变。第二,与佛教争衡,扩大 影响,至少要在仁爱外观上不输于佛家,道士多通医术,治病救人也是这个意思。后世道家对爱的解释来自《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意思 是给予生命(引申为恩惠)却不支配,有了作为后并不依仗,地位高了却不主宰。说白了就是不加控制,随性而为。
总起来将,道家之爱是本质是自身之爱,外表是放任自流,若即若离的仁爱。
具体到神游和人欲中的派系之爱,总的来说还是不超出上述两点,道爱和佛爱。具体的代表人物列举如下。
天月大师,外表道爱的极致。对尘世(特指除大师本人外的所有一切)不闻不问,没有担当己任的抱负,没有横绝凌驾的心思。在书中只能通过他人陈述一窥风姿。 但却收留迷路的风君子,踢出门外后却不再过问,不忍山门外械斗以法宝相谢,对求见的女性详加指点。凡此种种,可谓仁爱而不失道之本意,是为极致
七叶,本质道爱的极致。此人在神游中嚣张至极,在人欲中却变得幽默,不知是不是作者不忍再让他一个人背黑锅。但是此人一言一行却代表了最本质的道爱,不管 是抢夺紫金丹,伤韩紫英,七心,夺呈风节,还是最后斗法风君子,都是爱仅及己身表现。他后来的结局反映了作者对本质道爱持否定态度,但是不妨碍他作为本质 道爱代表的存在。
法海,不是法源,也不是法澄,代表了佛爱。以一己之力镇千里山川,空禅六十年,既是天下之爱,给天下交代,也是视爱为空努力克服的表现。大爱也是大障碍,不逃避,不忧怖,色身以待,是为佛爱。
可以说,从本质上讲,道佛两家均排斥爱情或者情爱,但是有意思的是道佛后世人物陷于此者大有人在。
佛学大师鸠摩罗什有妻有子,藏传佛教五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写情诗的圣手,玄奘高徒辩机对高阳公主可谓忠贞。道姑鱼玄机一生情爱(此人系暗娼,半掩门的说法由 她而来),清词写的不错,龙虎山天师至今已传六十三代,这中间有没有发生过爱情不得而知,但情爱是跑不了的
这篇关于讨论《神游》和《人欲》爱情观的前提---各修真派系之爱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