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details/1477
人物介绍:柳泽大辅(DAISUKE YANASAWA)
1974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信息学院,后就职于索尼音乐公司。1998年与3位朋友共同创立了KAYAC公司,24岁就任总裁。该公司是一家极具创新能力的网络互动公司,每年推出100多种以上新服务,销售规模连年增长,在日本受到了广泛关注。著有《创意不是想出来的》、《Web百发百中》、《这样的公司制度很有用》。
欢迎阅读日文版。
图灵社区:《创意不是想出来的》这本书里面有许多观点相当有趣。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频频点头。比如说“其实只要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俯瞰下来,就会发现搞砸工作丝毫算不上什么大事”、“愉快工作的人,其实要比‘听话’的人更具有工作上的主动性。”请问一下您当时为什么会想写这样一本书?
柳泽大辅:15年前,我与大学同学共同创立了KAYAC公司。虽然我们共事多年,但难免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都遵循一个原则:不采用任何一方的意见,双方重新考虑方案,直到互相认可。这种工作方式使我们都形成了一个好习惯:与其去批判对方,不如想出更精彩的点子去获得大家的认可。
图灵社区:您在本书中提到,出点子其实很简单,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热爱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不难。但这和我们实际的感受却不太一样,比如有些人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者有些人即使刚开始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无法一直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柳泽大辅:我个人认为工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但肯定也会有人认为“工作是一种煎熬”。在这里我给大家出个主意。你可以这么想:“如果不工作靠什么生存呢?”从这个角度去考虑你就会发现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选择。
图灵社区:您有一个观点: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提出大量的创意(暂且不论创意的好坏)。这里的方法有比如结果逆推法、曼陀罗思考法、创意公式法,还有贵公司独创的Lonely Idea等等。但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似乎出点子还还跟个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比如有些性格外向的人,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可能就会比较活跃。对此您怎么看?
柳泽大辅:有研究表明,如果脑部的某处受损,原本开朗的人会变得忧郁。一个人的创造力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不过如果说“出点子完全是由性格决定的”,那就有点太悲观了。我个人相信,无论是谁都能想出许多创意来。
图灵社区:贵公司有一项“闪光弹”服务,替别人出点子,比如起名字、如何进行演讲呀、生意怎么做等等,1个点子100日元。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开展这项业务?
柳泽大辅:我想通过这项服务向大家传达这样的理念:点子多了世界就会变得充满活力。同时,这项业务也是为了我们自己进行思维锻炼之用,并不是正经生意。1个点子100日元只能是倒贴钱……
图灵社区:在这项业务中,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吗?如果客户觉得不满意,贵公司有什么措施吗?
柳泽大辅:对于这项业务,我们本着一个原则:全力以赴。至于是否真的能想出好点子来,我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不过对于每个单子,我们最少提供11个点子。只要能够以此拓宽客户的视野,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图灵社区:在进行头脑风暴时,除了做好分工(推动者、丢人者、积极乐观的点子王)以及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保证创意数量、不要否定别人、听取别人意见)以外,在开始之前还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查阅资料等等。那么是不是需要看很多资料呀?如果是24之内就需要的点子,怎么来得及看资料呢?
柳泽大辅:在进行头脑风暴前,并不需要看很多资料。在头脑风暴中迸发出的点子,是比较原始的,或者可以说是一些“种子”。这些“种子”能否生根发芽(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行)?是否有重复?是否有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事后进行详细调查的。不过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可以带PC,对于不断迸发的想法,实时地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资料。
图灵社区:那些负责“闪光弹”服务的员工(目前是11名吧),每天给别人出点子,会不会很累呀?个人觉得头脑风暴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而且客户提出的要求也都不太一样。
柳泽大辅:正如刚才所说的,这项业务是为锻炼思维之用,并不是正经生意。虽然如此,这项工作也是很辛苦的。有的时候1个单子需要100多个点子,让你连哭的时间都没有。不过,经过这样的锻炼,你的创造力就增强不少。
图灵社区:这样的创意产业的前景应该非常乐观。对于此项服务,您未来有什么规划吗?比如说如何让它的销售额或者利润高速增长。
柳泽大辅:目前我们的模式是:客户提出要求,由公司来回应。将来我想让一般的用户也参与进来,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种创新能力的力量。
图灵社区:我看到贵公司每年都面向中国大学生进行招聘。25日还要召开一个5国语言的企业招聘宣讲会。很少有公司会这么做的。请问贵公司是出于什么考虑?将来是否考虑进军中国市场?
柳泽大辅:近几年,考虑到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我们公司开始面向日本国外进行招聘。我个人认为,企业应该是超越国界的一种全球化集团。我希望能将我们公司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在我们公司,有不少员工曾在中国受过教育,而且我们每年都会面向中国进行招聘。这些员工对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有兴趣,希望能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