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设之可靠性

2024-04-26 18:44
文章标签 可靠性 软设

本文主要是介绍软设之可靠性,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可靠性指标

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可靠性用MTTF/(1+MTTF)来衡量

可用性用MTBF/(1+MTBF)来衡量

可维护性用1/(1+MTTR)来衡量

记忆口诀,靠运维,靠指可靠性,运是谐音,指可用性,维就是可维护性。

串联系统可靠性,假定每个部件可靠性是r,串联系统可靠性就是每个部件可靠性相乘。

并联系统可靠性,1-(1-r1)*(1-r2)*(1-rn)

如果是混合系统,每个系统单独计算并相乘

失效率计算,假定有统一型号的计算机1000台,运行了1000小时,有10台故障,失效率=10/(1000*1000)=1*10^-5

千小时可靠度=1-t*失效率

这篇关于软设之可靠性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38361

相关文章

技术干货 |如何保障 IM以及音视频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看这篇就懂!

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下,to B 行业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 IM 及音视频服务端稳定性的要求更加突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服务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因此稳定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技术角度上,需要重视系统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在流程上需要建立完善的开发、测试、部署流程,以确保服务端稳定性的提高。同时,需要加强对于系统监控、故障排查、灾备恢复等方面的投入,避免服务中断

综合自动化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

摘 要: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中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落实远程变电操控的需要,使变电所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并增强变电系统的可控性;另一方面,凭借可靠性检测措施,更便于管理人员探查变电系统运行潜在风险,以便及时将参数传递至检修平台,使变电质量得以保障。本文基于自动化变电所特征展开分析,期望凭借可靠性理论为变电系统运维工作开展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自动化;变电运行;安装调节;

mysq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目录 1. redo log 2. binlog 3. 两阶段提交 MySQL这种关系型数据库中,讲究日志先行策略,只要日志持久化到磁盘,就能保证MySQL异常重启后,数据不丢失。在MySQL中,提到日志不得不提的就是redo log和binlog。 1. redo log 事物在执行过程中,生成的redo log是要先写到redo log buffer的。redo log buf

【电子通识】可靠性机理之电偶腐蚀

什么是电偶腐蚀         电偶腐蚀也叫以异金属腐蚀或接触腐蚀,是指两种不同电化学性质的材料在与周围环境介质构成回路时,电位较正的金属腐蚀速率减缓,而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加速的现象。构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两种材料间存在着电位差,形成了宏观腐蚀原电池。         例如,用铁铆钉联结的铜板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接触腐蚀,铁为阳极,发生溶解而被腐蚀;碳钢和铜相接触,在同一电解液中组成的电偶,使

消息中间件:深入理解 Kafka的消息顺序和一致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第1版

消息中间件:深入理解 Kafka的消息顺序和一致性、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第1版 Kafka 是一种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它能够处理大规模的实时数据流,是现代分布式系统中的关键组件。作为高吞吐量、低延迟、强扩展性和高容错的消息系统,Kafka在各种场景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本文将深入探讨 Kafka 的适用场景、消息顺序与一致性保证、高可用性机制等关键知识点。 文章目录 消息中间件:深入

如何评估云服务器提供商可靠性与信誉度

在云计算时代,选择一个可靠和信誉良好的云服务器提供商对于个人用户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评估云服务器提供商可靠性与信誉度的关键指标和方法: 1. 服务水平协议(SLA): 可用性承诺: 查看云服务器提供商的SLA,了解其对系统可用性的承诺,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如99.9%。 故障处理: 了解SLA中关于故障处理时间和补偿机制的条款,以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补偿。 2. 安全性能

设计数据密集型应用 第一章: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

第一章: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 原文地址 互联网做得太棒了,以至于大多数人将它看作像太平洋这样的自然资源,而不是什么人工产物。上一次出现这种大规模且无差错的技术, 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吗? ——阿兰·凯在接受Dobb博士杂志采访时说(2012年) 文章目录 第一章:可靠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关于数据系统的思考可靠性硬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错误可靠性有多重要? 可伸缩性描述负载

TCP vs UDP:揭秘可靠性与效率之争

概述 今天我们开始主要讲解TCP的相关知识点。在之前讲解分层章节的时候,我们提到过一个重要观点。在网络层及以下几层,更多的是让主机与主机建立连接,也就是说你的电脑需要知道另一台电脑在哪里才能连接上它。然而,在网络中的通信往往是进程间的通信,而不是机器间的通信。因此,TCP协议引入了端口的概念。一个端口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这样就可以为运行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提供直接的通信服务。 运输层的任务是

环形队列保护共享资源的可靠性

1.环形队列包括三个基础单元:写索引(int),读索引(int),队列单元(数组成员) 2.共享资源访问与读写常见场景:1.线程与线程之间;2.任务与中断之间 3.环形队列通常有两个操作api:第一个api:向环形队列中写数据;第二个api:向环形队列读数据;         3.1共享资源操作:向环形队列写数据,主要对应写索引(注意写索引一定要等数据添加完毕了才移动,否则会导致共享资源混论

TCP的可靠性传输是如何保证的

系统总结TCP连接中,它是如何保证数据的传输   01 前言 我们之前介绍过TCP的连接比UDP连接复杂,也比较安全,但是我们想知道它是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的?数据的发送先后有什么秘诀呢?接下来我就一一去总结这些细节性的问题。     02 保证数据安全的方法 TCP主要提供了检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超时重传、最大消息长度、滑动窗口控制等方法实现了可靠性传输。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