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K-POP祛魅倒计时:加大闯中力度后,首尔的风能吹到北京吗?,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进入2024年,K-POP闯中的步伐越来越频繁和坚定。
韩娱四大社同时加大了对内地市场的攻势,最近两个月韩团内地线下签售会井喷,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
SM派出了NCT127和NCTDREAM,HYBE则派出的男团ENHYPEN和女团New Jeans,YG新女团BABYMONSTER力推7岁就开始学中文的成员郑雅娴,JYP除了女团ITZY之外,老板朴振英亲自来华带走一大批中国练习生,各个小型娱乐公司也动作不断。
但K-POP持续进击的背后,韩娱第一大社HYBE股价大跳水、新团音源注水引众怒、数十家粉丝团集体不约中输、反映爱豆人气的小卡价格暴跌......
K-POP就像是一个即将被戳破的泡沫,即便向真金白银低头开始讨好中国粉丝,内地市场或许也很难救得了K-POP了。
中国粉丝对K-POP祛魅
即使K-POP频繁“媚”中粉,也无法阻止中国粉丝逐渐对K-POP祛魅。
K-POP在内地市场的崩盘,其实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从去年夏天开始,韩娱圈就经历了一轮中输大幅下滑、小卡价格跳水的困境,但当时的情况主要是由部分粉丝跑路导致的。
而到了2024年,K-POP文化真正开始动摇了。
K-POP最有吸引力的标签是“热血”,为了追求音乐梦想在竞争压力极大的韩娱环境中拼命向上挣扎,永远在舞台上展现出旺盛而蓬勃的生命力。
只要追过早期的韩娱,大概都听说过一些悲惨的故事,比如穷到卖血也要坚持舞台梦想的东方神起金在中、挤在地下室日夜练习的防弹少年团,从黑海走到女帝的少女时代......
说起来似乎有卖惨的嫌疑,但非常现实的是,惨且励志就是K-POP爱豆最好的固粉手段。
但现在的K-POP,正在慢慢失去热血和生命力,逐渐走向了“拼爹”,而中国粉丝意识到这一点,是从近期“注水”严重的新女团ILLIT开始的。
正式出道才9天的ILLIT就拿下了打歌节目一位,速度虽然快,但之前也并非没有先例,观众觉得怪异的点在于评定一位的音源分,ILLIT拿到了5000分。
5000分是什么概念呢?以往拿到5000音源分的女团是登顶的BLACKPINK和TWICE,还有为SM公司赚了一栋大楼的EXO的《咆哮》,作为刚出道的组合,拿下这个分数是不现实的,更不用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脚踢”周杰伦,“拳打”霉霉。
另一个佐证注水的点在于,打歌节目中ILLIT的粉丝投票分只有两位数,证明无论是组合还是歌曲本身都没有那么多受众,甚至连节目前的网络投票都是垫底,但偏偏音源收听走势一路高涨,拿到了满分5000分,怎么看都是不太正常的。
原本数字音乐流媒体平台上歌曲购买收听数量反映着歌手的真实人气,和韩国打歌节目的一位息息相关,但现在变成了可以花钱注水的数据,无论是音乐榜单还是一位都失去了意义和含金量。
对于以前的K-POP来说,一位奖杯是用汗和泪浇灌而成的,是真正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是体现了作为偶像的价值,但靠“注水”获得的一位,让K-POP所有的热血、拼搏、努力都失去了意义。
生在“大户人家”HYBE的ILLIT真正印证了最近网上很火的一句话“人生,易如反掌”,但偏偏做K-POP爱豆是无法用“易如反掌”来形容的。
失去了热血和生命力的K-POP文化被动摇,导致很大一部分韩娱粉祛魅。
K-POP,一个即将被戳破的泡沫
伴随着K-POP文化失落而来的,是持续的内忧和外患。
K-POP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组合运营模式,从练习生选拔培训到包装组合出道再到后续的团队运营,声乐、舞蹈、外形甚至是个人魅力都要经过反复且严格的考核,才会面向大众推出。
早期韩娱公司都是严格按照这套模式来造星的,相对来说更尊重市场的变化和喜好,这实际上是一条良性发展的产业链,通过推出优质的偶像团体和音乐得到认可和喜爱,以获取更多的舞台和职业生涯的成功。
然而一旦音乐收听数据成了可以花钱购买的东西,以音乐流媒体平台数据来评定的人气值、一位、大赏也会失去意义,整个K-POP市场都会被扰乱。
当成功有了捷径,实力、颜值、个人魅力不过关都没关系,观众和市场的反馈也不再重要,K-POP很快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变成“你注我也注”,实力更雄厚的大公司会无限挤压小公司的生存空间,K-POP的一整套运营模式也势必会崩盘。
所以也不难发现,目前K-POP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降级,早期一个组合包装出道可能需要打磨几年,偶像的唱跳、颜值、艺能都很拿得出手,这也是韩流席卷内地的原因之一,但现在不是了。
以韩娱当红的五代女团为例,音源是注水的、麦克风是不敢开的、跳舞是不齐的、身材管理是不到位的、恋爱是一直谈的,完全失去了早期韩娱的活力和热血。
在本身韩国市场持续被扰乱的情况下,K-POP无论是闯中还是闯美都收效甚微。
韩娱虽然有着超强的造星能力,但市场空间有限,拓宽海外市场一直是K-POP的一个发展重点,在闯美失败、日本和东南亚市场较小的情况下,早期KPOP出海的重点对象是人口基数大、消费能力强的中国市场。
客观来说,早期韩流确实凭借着新颖的造星模式席卷了内地市场,SM推出的二代团、三代团必有中国成员,JYP在08年就和腾讯合资成立了子公司,选拔中国练习生、出中文专辑、开展内地线下活动,牢牢捏住了中国粉丝的钱包。
但随着中韩“蜜月期”结束,K-POP在很长一段时间转向了欧美市场,开始了轰轰烈烈地闯美,只不过2023年勇闯格莱美以0提告终,也或许正是这一次的失利让K-POP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但很可惜,已经祛魅的中国粉丝表示不约了。
中国市场能成为K-POP的退路吗?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于,K-POP对于内地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一方面,中国粉丝的心境正在发生变化,明明贡献了80%甚至更多的专辑销量,却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不友好的态度,中国粉丝甚至被冠以了“人傻钱多”的名号,追星体验感越来越差。
尤其是2024年经历了LE SSERAFIM科切拉“惨不忍睹”的表演、ILLIT音源问题,K-POP仿佛已经失去了初心,变得面目全非,一切都在动摇着中国粉丝。
另一方面,K-POP的造星模式不再适合内地市场,早年韩娱的造星模式确实给内地娱乐公司提供了范本,一度影响到了国内偶像和选秀市场的发展。
但随着偶像市场的遇冷,K-POP那一套偶像运营模式已经不吃香了,内娱的受众有限、舞台有限,出道的爱豆只能在各大综艺、影视剧中镶边,专业能力和人气无法在国内市场转化为实际的利益。
最明显的表现其实就是专辑中输的下滑和“出口转内销”明星的无人问津。
从去年开始,韩团中输就呈现出了暴跌的趋势,2024年更是出现了多家韩团大粉不约中输的情况,甚至一些在韩务工的中国爱豆的粉丝都开始拒绝购买专辑,Asepa组合四位成员的中国粉丝后援会均表示不约中输,其中包括中国成员宁艺卓的粉丝。
韩娱公司为了开拓中国市场而选拔的中国爱豆也不吃香了,早年“出口转内销”的韩庚、鹿晗带领内娱进入了流量时代,而最近几年在K-POP造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爱豆,比如章昊、沈小婷、宋雨琦基本都在追星族的小圈子里“圈地自萌”。
今年年初网络论坛上有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腾讯和HYBE哪个更有钱?
之所以引起热议,并不是这个问题值得讨论,事实上韩娱第一大社HYBE一年的营收还比不上《王者荣耀》一款游戏,2023年HYBE全年营收为2兆178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15亿元,而《王者荣耀》2023全年流水就接近400亿人民币。
大家讨论的点在于突然意识到了韩娱市场空间到底是多么有限。
频繁上微博热搜、轰轰烈烈闯美的K-POP,看上去华丽,实际上就像是泡沫,尤其是在HYBE遭遇旗下制作人闵熙珍闹独立,4月22日市值暴跌了84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44亿元),整个韩娱动荡不安,更能够理解K-POP想要出海、想要闯中的迫切。
但很明显,K-POP现在闯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仅仅靠几次线下签售、说几句中文是远远不够的,怎样配合内地市场环境打造出新的、更适合“中国宝宝”的K-POP,才是闯中成功的关键。
这篇关于K-POP祛魅倒计时:加大闯中力度后,首尔的风能吹到北京吗?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