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MYSQL之锁机制,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什么是锁机制?
MySQL的锁机制是数据库中用于管理和控制对共享资源并发访问的一种机制。在多用户环境下,不同的用户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如果没有适当的锁机制,就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或脏读等问题。
锁分类
1.从数据库的操作类型上分:
- 读锁(共享锁,S锁(Shared)):):针对同一份数据,多个读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会互相影响
- 写锁(排它锁,X锁(eXclusive)):当前写操作没有完成前,它会阻断其他写锁和读锁,数据修改操作都会加写锁,查询也可以通过for update加写锁
- 意向锁(Intention Lock):又称I锁,针对表锁,主要是为了提高加表锁的效率,是mysql数据库自己加的。当有事务给表的数据行加了共享锁或排他锁,同时会给表设置一个标识,代表已经有行锁了,其他事务要想对表加表锁时,就不必逐行判断有没有行锁可能跟表锁冲突了,直接读这个标识就可以确定自己该不该加表锁。特别是表中的记录很多时,逐行判断加表锁的方式效率很低。而这个标识就是意向锁。
意向锁主要分为:
意向共享锁,IS锁,对整个表加共享锁之前,需要先获取到意向共享锁。
意向排他锁,IX锁,对整个表加排他锁之前,需要先获取到意向排他锁。
2.从粒度上分:
- 行锁:每次只锁住一行记录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最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并发度最高。
InnoDB相对于MYISAM的最大不同有两点:
- InnoDB支持事务(TRANSACTION)
- InnoDB支持行级锁
注意,InnoDB的行锁实际上是针对索引加的锁(在索引对应的索引项上做标记),不是针对整个行记录加的锁。并且该索引不能失效,否则会从行锁升级为表锁。(RR级别会升级为表锁,RC级别不会升级为表锁)
- 页锁:锁住一整页,通常是16kb,是innodb所特有的。锁定的数据资源比行锁要多,因为一个页中可以有多个行记录。当我们使用页锁的时候,会出现数据浪费的现象,但这样的浪费最多也就是一个页上的数据行。页锁的开销介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介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一般。
- 表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大,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高,并发度最低;一般用在整表数据迁移的场景。
- 间隙锁
间隙锁,锁的就是两个值之间的空隙,间隙锁是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才会生效。
上节课讲过,Mysql默认级别是repeatable-read,有幻读问题,间隙锁是可以解决幻读问题的。
假设account表里数据如下:
那么间隙就有 id 为 (3,10),(10,20),(20,正无穷) 这三个区间,在Session_1下面执行如下sql:
select * from account where id = 18 for update;
则其他Session没法在这个(10,20)这个间隙范围里插入任何数据。
-
临键锁(Next-key Locks)
Next-Key Locks是行锁与间隙锁的组合。
3.从性能上分
乐观锁(用版本对比或CAS机制)和悲观锁,乐观锁适合读操作较多的场景,悲观锁适合写操作较多的场景,如果在写操作较多的场景使用乐观锁会导致比对次数过多,影响性能
总结
锁机制对于维护数据库的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至关重要。正确地使用锁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但不当的锁使用也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死锁。因此,理解和合理地应用MySQL的锁机制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说非常重要。
这篇关于MYSQL之锁机制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