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网络第一周考试总结,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OSI 七层模型,描述每层的功能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
我们PC1要向PC2 发送数据时,先在选择合适的APP,QQ、微信、WPS、office等。(应用层面)
然后下面一层(表示层)将数据进行加密压缩等操作,统一数据,格式化管理。
会话层建立会话链接。
然后在传输层给数据加选择协议,TCP、UDP协议,给数据加上报头,打包成一个数据段。
在网络层选择IP等协议,再加上一个报头,变成数据包。
在数据链路层加上一个帧头,变成数据帧。
最后在物理层将数据帧转换成101010的比特流。
冲突域和广播域的定义,分别位于OSI模型的哪一层
冲突域 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的所有节点的集合,或者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宽带的节点集合。
属于OSI模型的第一层概念。
广播域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集合。
属于OSI模型的第二层。
ABC 三类私有IP地址范围
A 类 10.0.0.0 —— 10.255.255.255
B类 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 —— 192.168.255.255
IP地址范围
A类地址范围:1.0.0.1—126.255.255.254
B类地址范围:128.0.0.1—191.255.255.254
C类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4
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以后,首先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到MAC表中,接着会检查自己的MAC表中是否有数据帧中目标MAC地址的信息,如果有则会根据MAC表中记录的对应接口将数据帧发送出去(也就是单播),如果没有,则会将该数据帧从非接受接口发送出去(也就是广播)。
1)主机A会将一个源MAC地址为自己,目标MAC地址为主机B的数据帧发送给交换机。
2)交换机收到此数据帧后,首先将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接口为f 0/1) 记录到MAC地址表中。
3)然后交换机会检查自己的MAC地址表中是否有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的信息,如果有,则从MAC地址表中记录的接口发送出去,如果没有,则会将此数据帧从非接收接口的所有接口发送出去(也就是除了f 0/1接口)。
4)这时,局域网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此数据帧,但是只有主机B收到此数据帧时会响应这个广播,并回应一个数据帧,此数据帧中包括主机B的MAC地址。如果没有主机相应这个广播,则会继续向下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传播。
5)当交换机收到主机B回应的数据帧后,也会记录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也就是主机B的MAC地址),这时,再当主机A和主机B通信时,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中的记录,实现单播了。
以太网帧的三种寻址方式
1、自增量寻址 ;2、固定地址寻址 ;3、 逻辑寻址。
层次化网络设计中,各层的功能
接入层:终端的接入、访问控制;
汇聚层:路由汇聚、流量收敛;
核心层:高速数据转发、要求高可靠性。
三层网络架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适用场景–通常用于大型网络的构建,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网段的通讯;
二层网络架构:接入层–>汇聚层或者核心层;
它的组网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般用于中小型局域网;
网络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1.模块化设计方法
2.层次设计方法
3.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对于大型的企业网络机构。
4.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
这篇关于网络第一周考试总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