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公式介绍,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 β分布
- 期望持续时间/成本=(最悲观+最可能*4+最乐观)/6
- 三角分布
- 期望持续时间/成本=(最悲观+最可能+ 最乐观) /3
- 标准差
- 标准差=(最悲观时间-最乐观时间)/6
- 正负西格玛
- 正负西格玛1(68%)、2(95%)、3(99%)
- 单代号网络图
- 画图
- 正推法—最早,取最大
- 逆推法—最迟,取最小
- 找关键路径
- 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活动之和最大的路径
- 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
- 计算总工期
-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 总时差
- 画图:最迟 - 最早
- 不画图:关键路径长度 - 经过这个活动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
- 自由时差
- 画图:min(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 不画图:
- 紧后工作是关键工作:自由时差 = 总时差
- 紧后工作不是关键工作或者既有关键工作也有非关键工作:自由时差 = 0
- 工期压缩
- 压缩关键路径上的工作
- 压缩可以压缩的活动
- 压缩花费代价最小的活动
- 注意关键路径变化的问题
- 注意是否有间接费用的节约
- 画图
- 双代号网络图
- 关键路径
- 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活动之和最大的路径
- 总工期
-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 总时差
- 关键路径长度 - 经过这个活动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
- 自由时差
- 用标号法结合网络图去求解,
- 关键路径
-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 画图
- 会看图、画图
- 是资源平衡/平滑类计算题解题神器
- 找关键路径
- 持续时间最长的或者没有波形线的路径
- 计算总工期
-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 总时差
- 该工作为起点,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 自由时差
- 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投影的长度
- 工期压缩
- 压缩关键路径上的工作
- 压缩可以压缩的活动
- 压缩花费代价最小的活动
- 注意关键路径变化的问题
- 注意是否有间接费用的节约
- 画图
- EMV决策树计算
- EMV=盈利百分比 * 影响值 - 风险百分比 * 影响值
- 或:各活动Σ净利润(收入-成本)×%
- 沟通渠道计算
- n(n-1)/2,n代表干系人数量
- 自制/外购分析
- 对比成本大小、技术、涉密、长期使用等方面对比
- 加权系统
- n项分值之和除以n,乘以权重比例
- 系统可用性
- 可用时间 / 总时间
- 平均无故障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维修时间)* 100%
- 投资回收期
- 静态: (T-1)+ 第(T-1)年累计现金流量绝对值 / 第T年现金流量
- 动态: (T-1) + 第(T-1)年累计折现值 / 第T年折现值
- ROI投资收益率分析
- ROI=(总的折现收益-总的折现成本)/ 折现成本
- 挣值管理
- PV
- 预算值;应该完成多少工作
- 按照计划截止目前应该花费的预算
- 结合网络图一般是按照活动最早开始时间计算
- EV
- 已完成任务的预算值;完成了多少预算的工作
- 实际完成的工作,按照预算标准应该有的花费
- 如果给出完成百分比,需要判断是完成总工作量还是当前计划的百分比
- 如果是总工作量则BAC*百分比,如果是当前计划的则是PV*百分比
- AC
- 已完成任务的实际值;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 截止目前实际的花费
- 一般会直接告诉我们,或者说比计划多花或少花多少钱
- CV
- 成本偏差CV=EV‐AC
- >0,成本节约
- <0,成本超支
- SV
- 进度偏差SV=EV‐PV
- >0,进度超前
- <0,进度落后
- CPI
- 成本执行指数CPI=EV/AC
- >1,成本节约,资金使用效率高
- <1,成本超支,资金使用效率低
- SPI
- 进度执行指数SPI=EV/PV
- >1,进度超前
- <1,进度落后
- BAC
- BAC完工预算: 完工时的PV总和
- ETC
- ETC完工尚需估算: 剩下活还需要多少完成
- 非典型(纠偏): 当前的偏差被视为一种特例,并且项目团队认为将来不会发生类似的偏差,需要纠偏
- BAC–截止到目前的累加EV
- 典型(不纠偏): 当前出现的偏差被视为具有典型性,不纠偏,可以代表未来的偏差
- (BAC–截止到目前的累加EV)/ 累加CPI
- EAC
- EAC完工估算: 全部完工总需要的费用
- 非典型(纠偏) EAC=AC+ETC
- 典型(不纠偏)
- EAC=AC+ETC
- EAC=BAC/CP
- VAC
- VAC完工偏差: BAC-EAC
- TCPI
- 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衡量未来完成工作的难度
- 基于BAC TCPI=(BAC-EV)/(BAC-AC)
- 基于EAC TCPI=(BAC-EV)/(EAC-AC)
- 剩余工作(完工预算 - 净值) / 剩余资金(完工预算 - 实际成本) 或 (完工估算 - 实际成本)
- >1,难以完成
- =1,刚刚完成
- <1,容易完成
- 完工日期
- 公式技术
- 典型情况下:原来工期/SPI;
- 非典型情况下:分段算
- 公式技术
- PV
- 计算题特别注意要点补充和再次提醒
-
沟通渠道里,N是几个人?是增加了还是增加到?
-
EMV里,看求的是成本还是收益?如果是成本、时间,选小的方案,如果是收益,选大的方案
-
PERT里,是求XX天以内完成的概率,还是XX天以后才可以完成的概率。下图里,16天之内完成的概率就是16%,16天之后的概率就是84%,另外需要看看是三角还是贝塔,默认是贝塔
-
如果题目说了50/50原则,请一定要知道开始了就算50%,全部完成了才算100%。要么50%,要么100%如果没有说,一般就是按照实际完成的百分比或者完成情况来进行计算就好
-
完成了总工作量的多少,完成了计划工作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 题目明确说了完成了总工作量的多少?
- EV=总预算*百分比
- 题目明确说了完成了计划应该完成的多少
- EV=PV*百分比
- 如果2个数据都给了,题目没明确说,建议用总的算
- EV=总预算*百分比
- 只给了一个数字或者表格、可能就那那个算
- 题目明确说了完成了总工作量的多少?
-
管理储备和管理成本是不一样的。管理储备不需要算在BAC里
-
记得看看题目里的表,最下面一行有没写到:间接成本
-
资源平滑的题目如果真的真的算不出人数来了,有可能是4个选项的最小数或次小数,比瞎蒙1个的概率还是大点点,建议此类题目去画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去进行计算
-
截止到检查点,按计划不需要做的工作,实际只要做了,算AC和EV的时候都需要算。就也是说监控点前所有活动的PV/EV/AC都需要算,监控点之后的活动PV不算,EV/AC需要算
-
压缩工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关键路径是否发生改变了
-
注意题目给的单位。到底是:元/天,还是:元,还是:元/人天。举例:A活动需要2个人工作3天才完成。单位成本是500元/天,则A的总成本是1500元。如果是500元,则A就是500元。如果是500元/人天,则A的总成本是3000元。
-
按原计划继续进行,是非典型。按原状态继续进行,是典型
-
进度网络图结合成本的计算题,如果没特别说明,求PV按最早开始时间算。但是怕有特别说明,当然,概率很小。
-
求EMV的时候,各分支的影响到底是多少?比如成本是100元,失败的概率是20%,失败了赔偿20元。则应该是20%*(-120)。
-
求TCPI的时候,如果是必须按计划的钱完工,分母是BAC-AC;如果是可以变化钱,则分母是EAC-AC
-
PV<0的时候,调整措施不要写赶工了
-
-
-
-
这篇关于计算公式介绍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