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介绍

2024-04-18 04:20
文章标签 介绍 计算公式

本文主要是介绍计算公式介绍,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1. β分布
    1. 期望持续时间/成本=(最悲观+最可能*4+最乐观)/6
  2. 三角分布
    1. 期望持续时间/成本=(最悲观+最可能+ 最乐观) /3
  3. 标准差
    1. 标准差=(最悲观时间-最乐观时间)/6
  4. 正负西格玛
    1. 正负西格玛1(68%)、2(95%)、3(99%)
  5. 单代号网络图
    1. 画图
      1. 正推法—最早,取最大
      2. 逆推法—最迟,取最小
    2. 找关键路径
      1. 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活动之和最大的路径
      2. 可能有多条关键路径
    3. 计算总工期
      1.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4. 总时差
      1. 画图:最迟 - 最早
      2. 不画图:关键路径长度 - 经过这个活动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
    5. 自由时差
      1. 画图:min(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2. 不画图:
        1. 紧后工作是关键工作:自由时差 = 总时差
        2. 紧后工作不是关键工作或者既有关键工作也有非关键工作:自由时差 = 0
    6. 工期压缩
      1. 压缩关键路径上的工作
      2. 压缩可以压缩的活动
      3. 压缩花费代价最小的活动
      4. 注意关键路径变化的问题
      5. 注意是否有间接费用的节约
  6. 双代号网络图
    1. 关键路径
      1. 从起点到终点所有路径活动之和最大的路径
    2. 总工期
      1.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3. 总时差
      1. 关键路径长度 - 经过这个活动最大非关键路径长度
    4. 自由时差
      1. 用标号法结合网络图去求解,
  7.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 画图
      1. 会看图、画图
      2. 是资源平衡/平滑类计算题解题神器
    2. 找关键路径
      1. 持续时间最长的或者没有波形线的路径
    3. 计算总工期
      1. 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持续时间之和
    4. 总时差
      1. 该工作为起点,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5. 自由时差
      1. 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投影的长度
    6. 工期压缩
      1. 压缩关键路径上的工作
      2. 压缩可以压缩的活动
      3. 压缩花费代价最小的活动
      4. 注意关键路径变化的问题
      5. 注意是否有间接费用的节约
  8. EMV决策树计算
    1. EMV=盈利百分比 * 影响值 - 风险百分比 * 影响值
    2. 或:各活动Σ净利润(收入-成本)×%
  9. 沟通渠道计算
    1. n(n-1)/2,n代表干系人数量
  10. 自制/外购分析
    1. 对比成本大小、技术、涉密、长期使用等方面对比
  11. 加权系统
    1. n项分值之和除以n,乘以权重比例
  12. 系统可用性
    1. 可用时间 / 总时间
    2. 平均无故障时间 /(平均无故障时间 + 平均维修时间)* 100%
  13. 投资回收期
    1. 静态: (T-1)+ 第(T-1)年累计现金流量绝对值 / 第T年现金流量
    2. 动态: (T-1) + 第(T-1)年累计折现值 / 第T年折现值
  14. ROI投资收益率分析
    1. ROI=(总的折现收益-总的折现成本)/ 折现成本
  15. 挣值管理
    1. PV
      1. 预算值;应该完成多少工作
      2. 按照计划截止目前应该花费的预算
      3. 结合网络图一般是按照活动最早开始时间计算
    2. EV
      1. 已完成任务的预算值;完成了多少预算的工作
      2. 实际完成的工作,按照预算标准应该有的花费
      3. 如果给出完成百分比,需要判断是完成总工作量还是当前计划的百分比
      4. 如果是总工作量则BAC*百分比,如果是当前计划的则是PV*百分比
    3. AC
      1. 已完成任务的实际值;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2. 截止目前实际的花费
      3. 一般会直接告诉我们,或者说比计划多花或少花多少钱
    4. CV
      1. 成本偏差CV=EV‐AC
      2. >0,成本节约
      3. <0,成本超支
    5. SV
      1. 进度偏差SV=EV‐PV
      2. >0,进度超前
      3. <0,进度落后
    6. CPI
      1. 成本执行指数CPI=EV/AC
      2. >1,成本节约,资金使用效率高
      3. <1,成本超支,资金使用效率低
    7. SPI
      1. 进度执行指数SPI=EV/PV
      2. >1,进度超前
      3. <1,进度落后
    8. BAC
      1. BAC完工预算: 完工时的PV总和
    9. ETC
      1. ETC完工尚需估算: 剩下活还需要多少完成
      2. 非典型(纠偏): 当前的偏差被视为一种特例,并且项目团队认为将来不会发生类似的偏差,需要纠偏
        1. BAC–截止到目前的累加EV
      3. 典型(不纠偏): 当前出现的偏差被视为具有典型性,不纠偏,可以代表未来的偏差
        1. (BAC–截止到目前的累加EV)/ 累加CPI
    10. EAC
      1. EAC完工估算: 全部完工总需要的费用
      2. 非典型(纠偏) EAC=AC+ETC
      3. 典型(不纠偏)
        1. EAC=AC+ETC
        2. EAC=BAC/CP
    11. VAC
      1. VAC完工偏差: BAC-EAC
    12. TCPI
      1. TCPI完工尚需绩效指数: 衡量未来完成工作的难度
      2. 基于BAC TCPI=(BAC-EV)/(BAC-AC)
      3. 基于EAC TCPI=(BAC-EV)/(EAC-AC)
      4. 剩余工作(完工预算 - 净值) / 剩余资金(完工预算 - 实际成本) 或 (完工估算 - 实际成本)
      5. >1,难以完成
      6. =1,刚刚完成
      7. <1,容易完成
    13. 完工日期
      1. 公式技术
        1. 典型情况下:原来工期/SPI;
        2. 非典型情况下:分段算
  16. 计算题特别注意要点补充和再次提醒
    1. 沟通渠道里,N是几个人?是增加了还是增加到?

    2. EMV里,看求的是成本还是收益?如果是成本、时间,选小的方案,如果是收益,选大的方案

    3. PERT里,是求XX天以内完成的概率,还是XX天以后才可以完成的概率。下图里,16天之内完成的概率就是16%,16天之后的概率就是84%,另外需要看看是三角还是贝塔,默认是贝塔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如果题目说了50/50原则,请一定要知道开始了就算50%,全部完成了才算100%。要么50%,要么100%如果没有说,一般就是按照实际完成的百分比或者完成情况来进行计算就好

    5. 完成了总工作量的多少,完成了计划工作量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1. 题目明确说了完成了总工作量的多少?
        1. EV=总预算*百分比
      2. 题目明确说了完成了计划应该完成的多少
        1. EV=PV*百分比
      3. 如果2个数据都给了,题目没明确说,建议用总的算
        1. EV=总预算*百分比
      4. 只给了一个数字或者表格、可能就那那个算
    6. 管理储备和管理成本是不一样的。管理储备不需要算在BAC里

    7. 记得看看题目里的表,最下面一行有没写到:间接成本

    8. 资源平滑的题目如果真的真的算不出人数来了,有可能是4个选项的最小数或次小数,比瞎蒙1个的概率还是大点点,建议此类题目去画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去进行计算

    9. 截止到检查点,按计划不需要做的工作,实际只要做了,算AC和EV的时候都需要算。就也是说监控点前所有活动的PV/EV/AC都需要算,监控点之后的活动PV不算,EV/AC需要算

    10. 压缩工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关键路径是否发生改变了

    11. 注意题目给的单位。到底是:元/天,还是:元,还是:元/人天。举例:A活动需要2个人工作3天才完成。单位成本是500元/天,则A的总成本是1500元。如果是500元,则A就是500元。如果是500元/人天,则A的总成本是3000元。

    12. 原计划继续进行,是非典型。按原状态继续进行,是典型

    13. 进度网络图结合成本的计算题,如果没特别说明,求PV按最早开始时间算。但是怕有特别说明,当然,概率很小。

    14. 求EMV的时候,各分支的影响到底是多少?比如成本是100元,失败的概率是20%,失败了赔偿20元。则应该是20%*(-120)。

    15. 求TCPI的时候,如果是必须按计划的钱完工,分母是BAC-AC;如果是可以变化钱,则分母是EAC-AC

    16. PV<0的时候,调整措施不要写赶工了

    1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篇关于计算公式介绍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13752

相关文章

MySQL中慢SQL优化的不同方式介绍

《MySQL中慢SQL优化的不同方式介绍》慢SQL的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SQL语句本身的优化,以及数据库设计的优化,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哪些方式可以优化慢SQL吧... 目录避免不必要的列分页优化索引优化JOIN 的优化排序优化UNION 优化慢 SQL 的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SQL 语

C++中函数模板与类模板的简单使用及区别介绍

《C++中函数模板与类模板的简单使用及区别介绍》这篇文章介绍了C++中的模板机制,包括函数模板和类模板的概念、语法和实际应用,函数模板通过类型参数实现泛型操作,而类模板允许创建可处理多种数据类型的类,... 目录一、函数模板定义语法真实示例二、类模板三、关键区别四、注意事项 ‌在C++中,模板是实现泛型编程

Python实现html转png的完美方案介绍

《Python实现html转png的完美方案介绍》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thon实现html转png功能,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1.增强稳定性与错误处理建议使用三层异常捕获结构:try: with sync_playwright(

Java使用多线程处理未知任务数的方案介绍

《Java使用多线程处理未知任务数的方案介绍》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如何使用多线程实现处理未知任务数,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知道任务个数,你可以定义好线程数规则,生成线程数去跑代码说明:1.虚拟线程池:使用 Executors.newVir

JAVA SE包装类和泛型详细介绍及说明方法

《JAVASE包装类和泛型详细介绍及说明方法》:本文主要介绍JAVASE包装类和泛型的相关资料,包括基本数据类型与包装类的对应关系,以及装箱和拆箱的概念,并重点讲解了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的机制,文... 目录1. 包装类1.1 基本数据类型和对应的包装类1.2 装箱和拆箱1.3 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2. 泛型2

四种Flutter子页面向父组件传递数据的方法介绍

《四种Flutter子页面向父组件传递数据的方法介绍》在Flutter中,如果父组件需要调用子组件的方法,可以通过常用的四种方式实现,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方法 1:使用 GlobalKey 和 State 调用子组件方法方法 2:通过回调函数(Callb

Python进阶之Excel基本操作介绍

《Python进阶之Excel基本操作介绍》在现实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数据打交道,Excel作为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一些Python中Excel的基本操作,希望... 目录概述写入使用 xlwt使用 XlsxWriter读取修改概述在现实中,很多工作都需要与数据打交

java脚本使用不同版本jdk的说明介绍

《java脚本使用不同版本jdk的说明介绍》本文介绍了在Java中执行JavaScript脚本的几种方式,包括使用ScriptEngine、Nashorn和GraalVM,ScriptEngine适用... 目录Java脚本使用不同版本jdk的说明1.使用ScriptEngine执行javascript2.

Python实现NLP的完整流程介绍

《Python实现NLP的完整流程介绍》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Python实现NLP的完整流程,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1. 编程安装和导入必要的库2. 文本数据准备3. 文本预处理3.1 小写化3.2 分词(Tokenizatio

性能测试介绍

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旨在评估系统、应用程序或组件在现实场景中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它通常用于衡量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关键指标。 为什么要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确定系统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找出性能瓶颈和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调整。 发现性能瓶颈:性能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即系统在高负载或高并发情况下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