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中国中央银行的历史
中国中央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当时户部银行(1905)和交通银行(1908)曾部分行使过中央银行的职能。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直到1942年,中央银行才统一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外汇管理。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是在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我国央行从复合中央银行体制转向单一中央银行制。
总的来说,中国中央银行的历史经历了从部分职能到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过程,反映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改革。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统一货币的需要:中央银行是唯一拥有银行券发行权的机构,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
-
票据清算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清算中心,代替地区性的票据交易所,提高金融效率。
-
最后贷款人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最后贷款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
金融管理的需要:中央银行负责执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对金融业进行监管和管理。
-
政府融资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帮助政府发行债券、管理债务,协助政府融资。
这些客观经济原因是中央银行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央银行履行职责的重要保障。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初创时期(1656-1914)中央银行基本由私人银行长期自然演进而来,中央银行职能不完善。中央银行的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另一种是因政府需求而产生,如美联储系统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央行。因此,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中央银行的发展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1656-1914),其中具有两大特征:中央银行基本由私人银行长期自然演进而来,以及中央银行职能不完善。在初创时期,瑞典银行(1656)和英格兰银行(1694)是典型的例子。中央银行的形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另一种是因政府需求而产生,如美联储系统和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央行。
中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前,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曾部分行使过中央银行的职能,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银行,直到1942年才统一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外汇管理。1983年9月,国务院作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我国央行从复合中央银行体制转向单一中央银行制。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服务的职能、调节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具体来说,中央银行向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等提供金融服务,制定和执行货币和信贷政策,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此外,中央银行还负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并对金融业实行监督管理。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因为中央银行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并且是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因为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收益,成为政府支出的一项来源。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因为中央银行具有服务的职能,调节的职能和管理的职能,能够影响货币供给、利率等指标,实现对金融领域及整个经济的调节。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 单一中央银行:英、日、法和1984后的中国;
- 二元式中央银行:美国、德国;
- 复合中央银行:苏联、东欧;
- 跨国中央银行:西非、中非、欧洲中央银行;
- 准中央银行:新加坡、香港、马尔代夫和利比亚。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所有权和隶属关系。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货币政策是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大多数中央银行是国有的,但也有一些是公私混合所有或完全私人控股的。现代央行都是国家机构一部分,央行的资本所有权与独立性无直接关系。
这篇关于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