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Qt平台上的网络应用编程原理

2024-04-14 17:52

本文主要是介绍在Qt平台上的网络应用编程原理,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前言

        在网络通信方面的应用编程需要使用套接字(Socket),如在构建网站的服务器、游戏的服务器时。Qt提供了跨平台的类库QTcpServer、QTcpSocket及QUdpSocket供程序员使用,具体用途如下。

  • QTcpServer用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TCP/IP)通信,作为服务器端套接字使用。
  • QTcpSocket用于TCP/IP 通信,作为客户端套接字使用。
  • QUdpSocket用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通信,服务器端、客户端均使用此套接字。

        网络编程模块是 Qt的基本模块之一,在编程时需引入,具体方法是在.pro 文件中通过如下方式添加。

Qt+= network

 TCP/IP 原理

        Qt的 TCP Socket通信有服务器端、客户端之分。服务器端通过监听某个端口来确定是否有客户端连接到来,如果有连接到来,则建立新的 Socket连接;而客户端通过IP 连接服务器端当成功建立连接之后,就可进行数据传输了。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协议。所谓面向连接就是在真正传输数据之前,需要与对方先建立连接,如果建立失败则不会传输数据。

        TCP 连接建立的过程被称为3次握手,过程如下:

  1. 客户端发送 SYN seq=x 报文给服务器端,客户端进入 SYN_SENT 状态。
  2. 服务端收到 SYN 报文后,发送 SYN seg=y,ACK=x+1 报文给客户端,服务器端进入 SYNRCVD 状态。
  3.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 SYN 报文后发送一个 ACK=y+1报文给服务器端,进入 ESTABLISHED状态。

         3 次握手完成,TCP 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连接,正式开始传输数据。而在断开连接时需要4次挥手,具体过程如下(以客户端向服务器端断开连接为例)。

  1. 客户端调用 close() 向服务器端发送 FIN seg=x+2 ACK=y+1,表示数据发送完成。
  2. 服务器端接收 FIN seq=x+2 ACK=y+1,执行被动关闭。
  3. 一段时间后服务器端调用 close()向客户端发送 FIN seq=y+1。
  4. 客户端确认 FIN seg=y+1,断开连接成功。

        TCP 具有高可靠性,可保证传输数据的正确以及顺序,使用场景广泛,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就使用了 TCP。而Qt对TCP也提供了支持,以方便程序员设计网络相关的应用。


TCP Socket编程

        在Qt中是通过 Socket实现网络通信的,Socket可理解为程序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Qt实现的 TCP/IP 服务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

1.通过QTcpServer()函数创建用于监听的 Socket:

m_server =new QTcpServer(this);

2. 将 Socket 设置为监听模式。

m_server->listen(QHostAddress::Any,8000);
// 表示监听本机网络的 80 号端口,如 127.0.0.1:80,Any 表示 IP 地址

3. 如果有连接到来,监听的 Socket会发出信号 newConnection。

connect(m_server, &QTcpServer::newConnection, this, &MainWindow::newConnection);

 4.接收连接,通过 nextPendingConnection()函数,返回一个 QTcpSocket 类型的 Socket对象(用于通信)。

m_client=m_server->nextPendingConnection();

 5.使用用于通信的 Socket 对象通信。

//连接信号,接收客户端数据
//&QTcpSocket::readyRead 是接收数据后发出的信号
//&MainWindow::readyRead 是自定义槽函数
connect(m_client, &QTcpSocket::readyRead, this, &MainWindow::readyRead);
  • 发送数据:write()
m_client->write("服务器连接成功 !!!");//回复客户端
  •  接收数据readAll()/read()。
QByteArray array=m_client->readAll();// 接收数据

客户端 

1.创建用于通信的 Socket。

server=new QTcpSocket(this);// 创建客户端 Socket

2. 连接服务器:connectToHost。

server->connectToHost(QHostAddress("127.0.0.1"),8000);//连接服务器

3. 连接成功后与服务器通信。

  • 发送数据:write()。
// 接收服务器端数据,slotReadyRead 是自定义槽函数
connect(server, &QTcpSocket::readyRead,this, &MainWindow::slotReadyRead);
  • 接收数据:readAll()/read()。
//发送数据,slotSendMsg 是自定义槽函数
connect(ui->pushButtorn, &QPushButton::clicked,this, &MainWindow::slotSendMsg);

 示例:

//服务器端
#include "mainwindow.h"
#include "ui_mainwindow.h"
#include <QTcpServer>
#include <QTcpSocket>
#include <QByteArray>
MainWindow::MainWindow(QWidget *parent): QMainWindow(parent), ui(new Ui::MainWindow)
{ui->setupUi(this);m_server=new QTcpServer(this);m_server->listen(QHostAddress::Any,8000);connect(m_server,&QTcpServer::newConnection,this,&MainWindow::newConnection);
}void MainWindow::newConnection(){if(m_client==NULL){m_client=m_server->nextPendingConnection();m_client->write("连接成功");connect(m_client,&QTcpSocket::readyRead,this,&MainWindow::readyRead);}
}void MainWindow::readyRead(){QByteArray array = m_client->readAll();ui->showtext->setText(QString(array));
}MainWindow::~MainWindow()
{delete ui;
}
//客户端
#include "mainwindow.h"
#include "ui_mainwindow.h"
#include <QHostAddress>
#include<QMessageBox>
MainWindow::MainWindow(QWidget *parent): QMainWindow(parent), ui(new Ui::MainWindow)
{ui->setupUi(this);server=new QTcpSocket(this);server->connectToHost(QHostAddress("127.0.0.1"),8000);connect(server,&QTcpSocket::readyRead,this,&MainWindow::slotReadyRead);connect(ui->on_btn_server,&QPushButton::clicked,this,&MainWindow::slotSendMsg);
}void MainWindow::slotReadyRead(){QByteArray array=server->readAll();QMessageBox::information(this,"Server Message",array);
}void MainWindow::slotSendMsg(){QString text=ui->textEdit->toPlainText();server->write(text.toUtf8());ui->textEdit->clear();
}MainWindow::~MainWindow()
{delete ui;
}

这篇关于在Qt平台上的网络应用编程原理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903615

相关文章

PyCharm接入DeepSeek实现AI编程的操作流程

《PyCharm接入DeepSeek实现AI编程的操作流程》DeepSeek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公司,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AI模型,接下来,我们把DeepSeek接入到PyCharm中... 目录引言效果演示创建API key在PyCharm中下载Continue插件配置Continue引言

Redis主从/哨兵机制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哨兵机制原理分析》本文介绍了Redis的主从复制和哨兵机制,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和负载均衡,而哨兵机制可以监控Redis集群,实现自动故障转移,哨兵机制通过监控、下线、选举和故... 目录一、主从复制1.1 什么是主从复制1.2 主从复制的作用1.3 主从复制原理1.3.1 全量复制

基于Qt Qml实现时间轴组件

《基于QtQml实现时间轴组件》时间轴组件是现代用户界面中常见的元素,用于按时间顺序展示事件,本文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Qml实现一个简单的时间轴组件,需要的可以参考下... 目录写在前面效果图组件概述实现细节1. 组件结构2. 属性定义3. 数据模型4. 事件项的添加和排序5. 事件项的渲染如何使用

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分析》Redis主从复制通过将数据镜像到多个从节点,实现高可用性和扩展性,主从复制包括初次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两个阶段,为优化复制性能,可以采用AOF持久化、调整复制超时时间、... 目录Redis主从复制的原理主从复制概述配置主从复制数据同步过程复制一致性与延迟故障转移机制监控与维

SpringCloud配置动态更新原理解析

《SpringCloud配置动态更新原理解析》在微服务架构的浩瀚星海中,服务配置的动态更新如同魔法一般,能够让应用在不重启的情况下,实时响应配置的变更,SpringCloud作为微服务架构中的佼佼者,... 目录一、SpringBoot、Cloud配置的读取二、SpringCloud配置动态刷新三、更新@R

基于Qt开发一个简单的OFD阅读器

《基于Qt开发一个简单的OFD阅读器》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Qt框架开发一个功能强大且性能优异的OFD阅读器,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目录摘要引言一、OFD文件格式解析二、文档结构解析三、页面渲染四、用户交互五、性能优化六、示例代码七、未来发展方向八、结论摘要

Redis主从复制实现原理分析

《Redis主从复制实现原理分析》Redis主从复制通过Sync和CommandPropagate阶段实现数据同步,2.8版本后引入Psync指令,根据复制偏移量进行全量或部分同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 目录Redis主DodMIK从复制实现原理实现原理Psync: 2.8版本后总结Redis主从复制实

python与QT联合的详细步骤记录

《python与QT联合的详细步骤记录》:本文主要介绍python与QT联合的详细步骤,文章还展示了如何在Python中调用QT的.ui文件来实现GUI界面,并介绍了多窗口的应用,文中通过代码介绍... 目录一、文章简介二、安装pyqt5三、GUI页面设计四、python的使用python文件创建pytho

QT实现TCP客户端自动连接

《QT实现TCP客户端自动连接》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QT中一个TCP客户端自动连接的测试模型,文中的示例代码讲解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跟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 目录版本 1:没有取消按钮 测试效果测试代码版本 2:有取消按钮测试效果测试代码版本 1:没有取消按钮 测试效果缺陷:无法手动停

C#反射编程之GetConstructor()方法解读

《C#反射编程之GetConstructor()方法解读》C#中Type类的GetConstructor()方法用于获取指定类型的构造函数,该方法有多个重载版本,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获取不同特性的构造函... 目录C# GetConstructor()方法有4个重载以GetConstructor(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