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source/destination和outside source/destination区别详解

2024-04-02 20:48

本文主要是介绍inside source/destination和outside source/destination区别详解,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首先扔几条命令: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1.1.1 2.2.2.2

ip nat inside destination list 1 pool roc

ip nat outside source static 2.2.2.2 1.1.1.1

ip nat outside destination list 2 pool aking

解析以上几条命令:

 把从inside接口进入,从outside接口出去的数据包源地址1.1.1.1转换为2.2.2.2

 把从inside接口进入,从outside接口出去的数据包list 1中目的地址转换为pool roc中地址;

 把从outside接口进入,从inside接口出去的数据包源地址2.2.2.2转换为1.1.1.1

 把从outside接口进入,从inside接口出去的数据包list 2中的目的地址转换为pool aking中地址;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解析可笑的话~那么以下的文章你就没必要看了~因为你的水平比我高多了~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解析很有道理的话~那么接下来还是跟我好好学习一下inside source,inside destination和outside source,outside destination之间的区别吧~~

 

1) 首先,我们看一下NAT中的四种地址:

 

inside local address,内网中设备所使用的IP地址,此地址通常是一个私有地址;

inside global address,公用地址,通常是ISP所提供的,由内网设备与外网设备通信时所使用到;

outside local address,外网中设备所使用的地址,这个地址是在面向内网设备时所使用的,它不一定是一个公网地址;

outside global address,外网设备所使用的真正的地址;

2) 接着,我们看一下NAT中的转换方式:

 

从内网中设备上发出的IP包是以”inside local address”作为源地址,以”outside local address”作为目的地址。当数据包到达NAT设备的”inside”接口后,地址分别被翻译成”inside global address”和”outside global address”并从”outside”接口送出。

 外网设备上发出的IP包以”outside global address”作为源地址,以”inside global address”作为目的地址。当数据包到达NAT设备的”outside”接口后,地址分别被翻译成”outside local address”和”inside local address”并从”inside”接口送出。

 

3) 接着,看一下图,加深理解;

 

 

4) 接着,看一下权威文档对ip nat作用的解析:

 ip nat inside source       

 功能1:将从内到外的IP包的源地址进行转换(将内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内部全局地址)         

 功能2:将从外回包到内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将内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内部局部地址)

 ip nat outside source             

 功能1:将从外到内的IP包的源地址进行转换(将外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外部局部地址)

 功能2:将从内回包到外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将外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外部全局地址)

 ip nat inside destination          

 功能1:将从内到外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将外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外部全局地址)          

 功能2:将从外回包到内的IP包源地址进行转换(将外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外部局部地址)

 ip nat outside destination

功能1:将从外到内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将内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内部局部地址)        

功能2:将从内回包到外的IP包目的地址进行转换(将内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内部全局地址)

 5)呵呵,看到权威写的后,是不是又有点迷糊了~~那好,看一下我的解释吧;

ip nat inside source:

将内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内部全局地址;

数据方向inside->outside,在outside上执行转换;

ip nat outside source:

将外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外部局部地址;

数据方向outside->inside,在inside上执行转换;

ip nat inside destination:

将内部全局地址转换为内部局部地址;

数据方向outside->inside,在outside上执行转换

ip nat outside destination:

将外部局部地址转换为外部全局地址;

数据方向inside->outside,在inside上执行转换

6) 接着看一下NAT转换表的触发点所在接口:

inside source看成inside作为源,那么出触点就是在inside接口;

inside destination看成inside作为目的,那么触发点就是在outside接口;

outside source看成outside作为源,那么触发点就是在outside接口;

outside destination看成outside作为目的,那么触发点就是在inside接口;

 7) 总结一下:不要IP nat X Y list 1 pool pool中的X Y分开来看,因为X Y就是一个整体,其代表的意思是NAT范围的四种地址,即内部局部地址,内部全局地址,外部全局地址,外部局部地址;

 8)最后:看一些经典的列子:

第一种情况:翻译内网机器的地址

 

 

内网地址是 10.10.10.x 网段的地址,外网地址是 171.16.68.x 的地址。路由器行使 NAT 功能,它的 S0 口接内网, S1 口接外网。

内网的设备 10.10.10.1 需要和外网通信,它所使用的外网地址是 171.16.68.5; 换句话说,当路由器从外网收到一个去 171.16.68.5 的数据包时,它知道要数据包实际是要送给 10.10.10.1 的。我们看到,由于外网地址和内网地址没有冲突,因此对外网设备 171.16.68.1 来说,它的地址不需要再做翻译了,即 outside local address 等于 outside global address. 这种情况包括了大部分的 NAT 应用,即只翻译 inside 方地址,而不需要翻译 outside 地址。

NAT 设备中应该维护一张类似于下表的地址映射: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171.16.68.510.10.10.1171.16.68.1171.16.68.1

 

 

第二种情况是翻译外网机器的地址,这种方式并不常用,因为这样会导致私有地址路由泄漏到公网上。但这个例子可以加深对 NAT 的理解。

这里 NAT 设备对外网进来的包的源地址做翻译,翻译成与内网地址在同网段的地址。即外部机器 172.16.68.1 在内部机器看来是 10.10.10.5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10.10.10.110.10.10.110.10.10.5171.16.68.1

 

 

 

第三种情况:对内网机器和外网机器都要做地址翻译,此时通常两部分的地址有冲突或重叠。因此 NAT 设备对数据的源和目的都做了地址翻译。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看到的地址都不是对方的真实地址。

 

Inside Global

 

Inside Local

 

Outside Local

 

Outside Global

171.16.68.510.10.10.110.10.10.5171.16.68.1

 

 

 

 

这篇关于inside source/destination和outside source/destination区别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871017

相关文章

Spring Boot中的路径变量示例详解

《SpringBoot中的路径变量示例详解》SpringBoot中PathVariable通过@PathVariable注解实现URL参数与方法参数绑定,支持多参数接收、类型转换、可选参数、默认值及... 目录一. 基本用法与参数映射1.路径定义2.参数绑定&nhttp://www.chinasem.cnbs

C++中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C++中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在作用域和生命周期上有显著的区别,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目录一、全局变量定义生命周期存储位置代码示例输出二、局部变量定义生命周期存储位置代码示例输出三、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作用域

MySql基本查询之表的增删查改+聚合函数案例详解

《MySql基本查询之表的增删查改+聚合函数案例详解》本文详解SQL的CURD操作INSERT用于数据插入(单行/多行及冲突处理),SELECT实现数据检索(列选择、条件过滤、排序分页),UPDATE... 目录一、Create1.1 单行数据 + 全列插入1.2 多行数据 + 指定列插入1.3 插入否则更

Redis中Stream详解及应用小结

《Redis中Stream详解及应用小结》RedisStreams是Redis5.0引入的新功能,提供了一种类似于传统消息队列的机制,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给大家介绍Redis中Strea... 目录1. Redis Stream 概述2. Redis Stream 的基本操作2.1. XADD

Spring StateMachine实现状态机使用示例详解

《SpringStateMachine实现状态机使用示例详解》本文介绍SpringStateMachine实现状态机的步骤,包括依赖导入、枚举定义、状态转移规则配置、上下文管理及服务调用示例,重点解... 目录什么是状态机使用示例什么是状态机状态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建模工具​​,用于描述对象在其生命

Java JDK1.8 安装和环境配置教程详解

《JavaJDK1.8安装和环境配置教程详解》文章简要介绍了JDK1.8的安装流程,包括官网下载对应系统版本、安装时选择非系统盘路径、配置JAVA_HOME、CLASSPATH和Path环境变量,... 目录1.下载JDK2.安装JDK3.配置环境变量4.检验JDK官网下载地址:Java Downloads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

《MyBatis中$与#的区别解析》文章浏览阅读314次,点赞4次,收藏6次。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创建预处理语句(PreparedStatement),并将参数值作为预处理语句... 目录一、介绍二、sql注入风险实例一、介绍#(井号):MyBATis使用#{}作为参数占位符时,会

使用Python删除Excel中的行列和单元格示例详解

《使用Python删除Excel中的行列和单元格示例详解》在处理Excel数据时,删除不需要的行、列或单元格是一项常见且必要的操作,本文将使用Python脚本实现对Excel表格的高效自动化处理,感兴... 目录开发环境准备使用 python 删除 Excphpel 表格中的行删除特定行删除空白行删除含指定

MySQL中的LENGTH()函数用法详解与实例分析

《MySQL中的LENGTH()函数用法详解与实例分析》MySQLLENGTH()函数用于计算字符串的字节长度,区别于CHAR_LENGTH()的字符长度,适用于多字节字符集(如UTF-8)的数据验证... 目录1. LENGTH()函数的基本语法2. LENGTH()函数的返回值2.1 示例1:计算字符串

Spring Boot spring-boot-maven-plugin 参数配置详解(最新推荐)

《SpringBootspring-boot-maven-plugin参数配置详解(最新推荐)》文章介绍了SpringBootMaven插件的5个核心目标(repackage、run、start... 目录一 spring-boot-maven-plugin 插件的5个Goals二 应用场景1 重新打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