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fiddle截包和改包,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截包:
一、截断请求数据包:即fiddler工具截获页面的请求数据包,使其发送不到服务器端,只到fiddler工具这一层就结束
二、截断返回的数据包:即fiddler拿到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包,但不返回给前端页面,则请求方处于等待服务器端返回数据包的状态。这个可以用来模拟“等待服务器端返回数据包”和“服务器端返回数据包超时”,以测试前端页面如何处理。
改包:
改包的前提是截包
一、修改请求数据包,再提交带服务器端,检查服务器端的处理情况
步骤:
请求头内容:headers右键进行修改
webform,双击进行修改
然后“run to completion”按钮。
二、修改返回数据包,再提交给请求方,检查请求方的处理情况。它主要用在模拟“请求数据包或者返回数据包不好被制造”的场景,比如,前端获取到的返回数据包中数据字段值超长时,页面是否会做截断处理(也可以修改数据库数据)
截包
1、如下在fiddler左下角单击,出现如下图所示“T”的标志,表示工具处于截断请求数据状态
2、访问页面
3、在fiddler工具左侧列表中双击页面请求的接口,在右侧查看请求数据,如下图所示。将请求数据修改后,然后依次点击“fiddler”工具工作界面右侧的“break on response”和“run to completion”
这篇关于fiddle截包和改包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