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3),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七、线程
1、线程的概念
线程是指由进程进一步派生出来的一组代码的执行过程;更详细地,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执行流,是系统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
同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继承并共享所属进程的一切资源,线程本身只拥有运行所需的很少资源,因此一个进程内的线程之间的切换开销比进程之间小得多,因此线程能够提高效率和并发性。
————
2.线程与进程的关系
①资源上:进程是一个独立单位拥有自己的资源。线程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些较少的、必不可少的资源,但线程可以访问隶属进程的资源,如代码段、数据段、已打开的文件、I/O设备等。
②调度上: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是拥有资源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引入线程后,进程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线程变成了调度的基本单位。
③并发性: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不仅进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线程之间也能并发执行,能更好利用系统资源
④系统开销:创建撤销进程的开销比线程要大。
⑤安全性:使用进程更安全。因为线程操作系统中由于资源共线性,一个错误进程可能改变另一个线程使用的数据导致错误发生。
————
3、线程的实现
TCB:线程控制块,在线程中的作用类似于进程中的PCB。
线程分为三类:用户级线程、内核级线程、混合线程。
(1).用户级线程:在线程库的支持下完成管理工作,系统内核不知道线程的存在。
优点:①线程不依赖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与操作系统适应线程调度策略,灵活性高;②统一进程内线程切换不需要陷入系统内核,效率较高。
缺点:①同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无法真正并行,即内核最多只给一个进程分配一个处理机。②进程中一个线程通过系统调用受阻,会导致整个进程被阻塞。
(2)、内核级线程:线程管理有关的所有工作都是由系统内核完成的。
应用程序部分没有线程管理的代码,而是通过一个到内核级线程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来管理线程。
内核级线程的TCB保存于操作系统空间内核级线程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
优点:克服了用户级线程的缺点:①并发性好,同一进程的不同线程可以调度到不同处理机上,②任何一个线程阻塞不会影响同一进程内其他线程运行。
缺点:①系统开销大,线程调度控制需要进入操作系统完成;②线程数量远大于进程数,系统内核空间消耗大。
(3)、组合线程
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系统内核支持线程的建立、调度和管理,同时提供线程库。
如果实现合理,就能综合以上两类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
————————
八、处理机调度原理
1、处理机的四级调度:作业调度、交换调度、进程调度、线程调度。
作业调度(高级调度/长程调度):从输入井选择一个作业调入内存分配资源,并为其建立进程,使其具有竞争CPU的资格,作业执行完毕时作业调度还负责收回系统资源。
——
交换调度(中程调度/中级调度):将外存对换区中具备运行条件就绪程序调入内存,或者将处于内存中阻塞态或者就绪态的进程换出到外存交换区。
——
进程调度(短程调度/低级调度):选取一个处于活跃就绪状态的进程占用CPU,并进行进程的上下文切换。
线程调度:对于内核级,与进程调度相似,只是变为线程级别。对于用户级线程由线程库管理,操作系统不可见,因此操作系统设计时不用考虑。
————————
2、处理机调度的目标:
处理机 调度的目标是使处理机得到合理的分配,以是计算机系统呈现良好性能。
其中包含以下几个目标:
①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②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平均周转时间;
③降低平均响应时间;
④提供相对的公平机制;
⑤其他目标。
——————
3、处理机的调度方式:
①非抢先方式(非剥夺方式/不克抢夺方式):
调度程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个进程时,一直运行,直到完成或阻塞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其他。
优点:简单,系统开销小。
缺点:高优先级任务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运行;短作业必须等待正在运行的任务,导致短作业周转时间增加。
②抢先方式(剥夺方式/可抢占方式):
一个进程或线程在执行时,系统可剥夺它的处理机分配给其他进程/线程。可以在任何时刻将正在运行的变为就绪态。
剥夺的原则:时间片原则;优先级原则;短作业优先原则。
优点:充分保证系统并发性和响应的及时性。
缺点:设计和实现更复杂;调度频繁发生,导致上下文切换导致的时间开销成为影响系统性能因素。
——————
4.处理机调度的时机
调度处理机调度程序的前提是进入系统内核,进入系统内核的方法:中断。
因此可以得出:中断是进程切换和处理机调度的前提条件。
调度时机:
①正在执行的进程(以下简称“进程”)在因提出I/O请求而暂停执行。
②进程执行完成。
③进程由于错误终止运行
④进程通行或同步过程中执行了某种原语操作,如唤醒原语
⑤基于优先级的调度中有高优先级进入就绪队列
⑥按照时间片轮转,分配的时间片用完
——————————————
——————————————
九、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
最简单的调度算法,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申请CPU的次序或者作业到达系统的次序来调度。
优点:具有一定公平性,不会出现饥饿现象。
缺点:不利于短作业(短进程),会导致其周转时间变长从而使平均周转时间也变长。
——————
2、最短周期优先
要求每个作业(进程)提供所需的运行时间,每次调度总是选择运行时间最短的来调度。
优点:可以证明该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算法容易实现。
缺点:执行时间无法预先知道,甚至出现虚假;长作业可能长期得不到执行的机会,即算法无法保证避免饥饿发生。
改进版本是:最短剩余时间优先。
——————
3、最高优先级优先
给每个调度对象赋予一个优先级,与调度对象的紧迫程度相对应。
确定优先级的方法:
①静态优先级:每个调度对象进入系统时被赋予一个优先级,后续不再改变。
优点比较简单,系统开销小,缺点不太公平,不灵活
②动态优先级:进入系统赋予一个优先级,但随时间推进,不同调度对象优先级动态调整。
优点公平性好,灵活,资源利用率高,缺点需要花费一定系统开销,且实现较复杂。
——————————
4、时间片轮转算法
主要用于时分系统中的进程调度。给每个进程规定一个时间片,以时间片为单位,先进先出,排队执行,可以使每个进程轮流获得一个时间片的处理机。
时间片过大:每个进程都能在一个时间片内执行完,则退化成了先进先出算法。
时间片过小:处理机在进程间频繁切换,系统开销大。
时间片轮转发分为两种:
①固定时间片轮转
分给所有进程的时间片长度完全相同。
②可变时间平轮转
根据不同进程的不同特性为其动态分配不同长度的时间片。
时间轮转法优点:公平、响应及时。可变时间片实现相对复杂开销大但更灵活。
缺点:对偏重I/O设备的进程不公平。
——————
5、多级反馈序列
是时间片轮转、最高优先级的总和发展。既能动态调整时间片大小,也能动态调整优先级,且系统中设有多个就绪队列。
——————
6、实时调度
实时系统是指时间因素非常关键的系统。除保证执行的正确性外还要求在一定时间约束内完成。
实时调度种类繁多,实现比较复杂,其中较为经典简单的算法:EDF算法(最早截止任务优先算法)。
这篇关于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3)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