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ISO/IEC技术标准-RFID,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ISO/IEC技术标准规定了RFID有关技术特征、技术参数和技术规范,主要包括ISO/IEC 18000(空中接口参数)、ISO/IEC 10536(密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ISO/IEC 15693(疏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和ISO/IEC 14443(近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等。ISO/IEC的RFID技术标准构成如图所示。
空中接口通信协议ISO/IEC 18000
ISO/IEC 18000空中接口通信协议主要规定了基于物品管理的RFID空中接口参数,如图所示。由于不同频段 RFID 标签在识读速度、识读距离和适用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频段的标准不能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所以ISO/IEC制定了多种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ISO/IEC 18000包含了有源和无源 RFID 技术标准,规范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信息的交互,目的是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可以互联互通。
(1)ISO/IEC 18000-1标准
ISO/IEC 18000-1规范了空中接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参数和知识产权基本规则等,该内容适合多个频段,这样每一个频段对应的标准不需要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规定。
(2)ISO/IEC 18000-2标准
ISO/IEC 18000-2适用于低频125kHz~134kHz,规定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信的物理接口,规定了协议和指令以及多标签通信的防碰撞方法。读写器应具有与Type A(FDX)和Type B(HDX)标签通信的能力。
(3)ISO/IEC 18000-3标准
ISO/IEC 18000-3适用于高频段13.56MHz,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关于防碰撞协议可以分为2种模式,模式1分为基本型和2种扩展型协议(无时隙、无终止、多电子标签协议和时隙、终止、自适应轮询、多电子标签读取协议);模式2采用时频复用FTDMA协议,共有8个信道,适用于标签数量较多的情形。
(4)ISO/IEC 18000-4标准
ISO/IEC 18000-4适用于微波2.45GHz,规定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该标准包括2种模式,模式1是无源标签,工作方式为读写器先讲;模式2是有源标签,工作方式为电子标签先讲。
(5)ISO/IEC 18000-6标准
ISO/IEC 18000-6适用于超高频频段860MHz~960MHz,规定了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及防碰撞方法。ISO/IEC 18000-6包含Type A、Type B和Type C三种无源标签的接口协议,通信距离最远可以达到10m。其中,Type C是由EPCglobal起草的,开于2006年7月获得批准,它在识别速度、读写速度、数据容量、防碰撞、信息安全、频段适应能力和抗干扰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6)ISO/IEC 18000-7标准
ISO/IEC 18000-7适用于超高频433.92MHz,属于有源电子标签。ISO/IEC 18000-7规定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物理接口、协议、命令以及防碰撞方法。有源标签识读范围大,适用于大型固定资产的跟踪。
其他ISO/IEC技术标准
自20世纪70年代IC卡(集成电路卡)诞生以来,IC卡的发展经历了从存储卡到智能卡、从接触式卡到非接触式卡、从近距离识别到远距离识别的过程。非接触RFID卡由于无读卡磨损、寿命长和操作速度快,应用日趋广泛,现在食堂卡、公交卡和考勤卡等都采用 RFID 卡。上述 RFID 卡主要采用ISO/IEC 14443定义的近耦合卡、ISO/IEC 15693定义的疏耦合卡或ISO/IEC 10536定义的密耦合卡。
(1)ISO/IEC 14443标准
ISO/IEC14443 是近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标准,最大的读取距离一般不超过为10cm,是ISO/IEC 早期制定的 RFID 标准,技术发展较早,相关标准也较为成熟。ISO/IEC 14443 采用13.56MHz频率,根据信号发送和接收方式的不同定义了TYPE A和TYPE B两种卡型,公交卡和校园卡主要基于TYPE A标准,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基于TYPE B标准。
(2)ISO/IEC 15693标准
ISO/IEC 15693是疏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标准,最大的读取距离一般不超过为1m,也是ISO/IEC早期制定的RFID标准,技术发展较早,相关标准也较为成熟。ISO/IEC 15693使用的频率为13.56MHz,设计简单使生产读写器的成本比ISO14443低,ISO/IEC 15693标准可以应用于进出门禁控制和出勤考核等。
(3)ISO/IEC 10536标准
ISO/IEC10536是密耦合、非接触集成电路卡标准,最大的读取距离一般不超过为1cm,使用的频率为13.56MHz,也是ISO/IEC早期制定的RFID标准
RFID常用标准的编码方式
(1)13.56MHz的ISO/IEC14443标准
ISO/IEC 14443标准采用13.56MHz频率。根据信号发送和接收模式的不同,ISO/IEC14443定义了TYPE A和TYPE B两种类型。
①对于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TYPE A型采用改进的Miller编码,TYPE B型采用NRZ编码。
②对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TYPE A型采用Manchester编码,TYPE B型采用NRZ编码。
(2)433MHz的ISO18000-7标准
ISO18000-7标准采用433MHz频率。
①对于读卡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采用Manchester编码。
②对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也采用Manchester编码。
(3)860/960MHz的ISO18000-6标准
ISO18000-6标准采用860/960MHz频率。根据信号发送和接收模式的不同,ISO18000-6标准定义了18000-6 A、18000-6 B和18000-6 C共3种类型。
① 对于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18000-6 A采用PIE编码,18000-6 B采用Manchester编码,18000-6 C采用PIE(取反)编码。
② 对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18000-6 A采用FM0编码,18000-6 B采用FM0编码,18000-6 C采用FM0编码。
(4)2450MHz的ISO18000-4标准
ISO18000-4标准采用2450MHz频率。根据信号发送和接收模式的不同,ISO18000-4标准定义了18000-4 mode1和18000-4 mode2两种类型。这里只给出18000-4 mode1的情况。
①对于读卡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18000-4 mode1采用Manchester编码。
②对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18000-4 mode1采用FM0编码。
这篇关于ISO/IEC技术标准-RFID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