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亚洲/重庆时区(陇蜀时区)变迁,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昨天是某个微博上各种暗语流传的纪念日子,有人晒了一个天数9855,明显没有把闰年计算在内,又懒得翻日历查闰年数量,于是乎取秒数(1464969600-612889200)计算天数,但是计算结果带了个小数点,正好多了一个小时,这就奇怪了,日子过的过的咋多过了一个小时,却没印象。
再查,从1970年开始遍历,一开始用CST直接报错,说明某个时段,本地区的时区不是CST,调整脚本后算出每年都是8760(平年)或8784(闰年)个小时
再改,终于发现1992年成了8785个小时
这下疑问转向时区调整历史,于是发现
CST/CDT基本了解,但是LONT是什么鬼。
开始Google,在某大杂烩网站(mainfacts.com)发现LONT就是今天的CST。Wikipedia没有LONT的解释,但是有中国时区介绍,以及中国时区变迁史。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把全国分为五个时区:崑崙、新藏、隴蜀、中原、長白,但是正式名称中没有包含L、O、N的,拼音相近的陇蜀时区也是“Kansu-Szechwan”
于是再遍历INNA时区数据历史:
1. 自1996l版数据起,1980年5月1日前,陕甘宁地域为东七区,时区名称“Asia/Chungking”,缩写“CHUT”。设定1980年5月1日开始切换到CST(东八区,中国标准时间)。
2. 自2002b版数据起,陕甘宁地域1980年5月1日前后的时间偏移量维持原样,但时区名称调整为“Asia/Chongqing”,缩写“LONT”,指“Long-shuTime”。
3. 自2014f版数据起,才统一中国时区,映射“Asia/Chongqing”至“Asia/Shanghai”,为东八区。详见INNA非常规时区信息的文档backzone。
因此,如果操作系统的时区数据是2014f之前的,且本地时区设为Asia/Chongqing,那么直到1980年5月1日1时整,机器时间才会统一到东八区。
至于建国31年间为啥陕甘宁地域的时区数据一直是东七区,以下内容纯属臆测:
1、跟我朝建国后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时区数据有继承性,历史上的设定的不可能改变.。由于互联网数据初始化事业来自于欧美,而在互联网发展早期,台湾政府和欧美关系亲密,所以INNA时区数据库2014f版前的数据中“亚洲/台北”自“1901-12-1404:45:52”就是标准的东八区(缩写CST),而大陆的数据只能用台湾政府1949年前的数据初始化,且迟迟不得到更新。于是乎,"亚洲/重庆”只能继承1949前民国政府的的“陇蜀时区”数据。
2、跟我朝建国后时区政策摇摆不定有关,虽然wikipedia(中国时区,北京时区)和知乎都在证明建国后很快个地方政府就紧跟中央步伐,统一到北京时区上来,但是具体到各地个人组织实际应用情况,80s年代的著作依然提及五大时区。
BTW,兴趣点转移到建国前,自“1901-12-1403:52:12”起,本地时区竟然是+07:06(LMT)这么一个不周不正的偏移量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台北时区在2014f中同样做了较大的调整,从原来的一贯CST调整为,1945年9月21日前JST(日本标准时间),1937年10月1日之前则是JWST(日本西部标准时间),看来时区数据还是要跟当时实际管辖时区文件所指地的中央政府挂钩。
这篇关于亚洲/重庆时区(陇蜀时区)变迁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