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入门真经-031Linux文件系统初探,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数据存放于磁盘之中。从物理角度上去看,存于硬盘的扇区或页之间。但是人作为使用者来讲,很难记住文件存于磁盘的哪个物理位置,即使记住也很难去使用和管理。因此便出现了文件系统(VFS:virtual file system),帮助我们去寻址文件地址、分配存储空间、提供各式文件格式的支持、提供备份功能等等。为了应对不同的场景和时代需求,文件系统有很多种实现且各有特点,但是从逻辑上来讲都是提供上述功能的,如:
Linux文件系统:ext2/ext3/ext4、xfs、btrfs、swap等。
Windows文件系统:fat32、ntfs等。
网络文件系统:nfs等。
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mogilefs等。
伪文件系统:proc、sysfs等
等等等……
其中,即将给大家介绍的是:Centos6默认的文件系统ext4,Centos7默认文件系统xfs,以及交换分区swap。
本节给大家讲一下linux文件系统一些普适性的东西,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swap。
1、文件系统相关基础知识
inode
我们前面讲过每一个文件都有元数据,包括了自己的名称、大小、权限、修改时间等等。保存元数据的地方我们称之为inode。
文件系统中有许许多多的inode,每一个inode都有一个inode号。他们记录了文件的元数据,也是通往文件真正数据的一扇门。保存文件数据的区块我们称之为block。inode中记录了该文件的block位于磁盘中的什么位置,便于文件系统进一步的寻址。一个文件系统占用一个或者多个inode,但是一个inode不能同时记录多个文件的信息。
block
block用来记录文件的真正数据。每一个block也有一个block号。一个文件可以占用多个block。一个block不能记录多个文件的数据。
block过大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空间上的浪费。
比如说,我有1000个1k的小文件。block的大小是4K,那么我需要1000个inode和1000个block,数据主体占据的空间是1000*4K而不是1000*1K哦。
block过小时,大文件的inode会不得不去记录更多的block号,严重时可能会导致inode空间不够用。
无论是inode用完还是block用完,这个文件系统剩余的空间都不能继续使用了,所以创建时inode和block的大小最好过脑子设计一下。好在,默认的参数相当合理。除非你明确知道该文件系统会大量存放小文件或存放巨大文件,一般没必要做过多调整。
superblock
记录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包括这个文件系统有多少inode、多少block;还剩下多少inode、block可用等等。
block bitmap
我们在新增文件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哪些block已经使用,哪些block可以使用。block bitmap就记录了这些信息
inode bitmap
类比block bitmap,记录了哪些inode可以使用,哪些已经使用。
2、SWAP文件系统简介
在linux中,swap是一个单独的分区、单独的文件系统。所以有人习惯称swap分区,有人习惯称swap文件系统。然而怎么称呼其实不重要,我们得搞清楚它是干嘛的。
说到swap不得不扯到Linux的内存使用机制。
linux会将经常用到的数据存入内存中(称之为cache/buffer,这两者有区别,但是你暂时可以理解成都是缓存)。因此,当用户再次需要这部分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内存里拿了,速度会快得多得多。因此,你会发现,跑着业务的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空闲内存几乎为零,因为大量空间被缓存占据了,这是linux本身的运行机制。
然而,当服务器负荷过重、内存不够用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swap就派上用场了。系统会根据最少使用算法,把最不常用的数据填进swap中,以腾出部分内存给业务使用。我们知道,swap本质还是硬盘,所以性能要比内存差得多。所以当你发现系统开始使用swap时,证明你该采取措施降低系统负荷了。我们一般会加内存(纵向扩容)或者使用一些负载均衡的措施(横向扩容)。
本节的内容就到这里,下一节给大家介绍常见文件系统的创建与管理。
关注本公众号获取每日更新
这篇关于Linux入门真经-031Linux文件系统初探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