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面是什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辅助存储器

2024-02-19 13:10

本文主要是介绍柱面是什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辅助存储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外存储器概述

主存的后备和扩充,也称外存。

特点:容量大,可靠性高,单位存储容量价格低,在掉电情况下能长期保存信息

6523e064b85bc6eeedad19fbbb4d235f.png

辅助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辅助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存储密度、存储容量、寻址时间等

1.存储密度。

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磁层表面所存储的二进制的信息量。  对于磁表面存储器,用道密度和位密度表示。

道密度(TPI):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包含的磁道数。

位密度(BPI):在每一个磁道内单位长度内所能记录的二进制信息数。

2.存储容量

指磁表面存储器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总量(B)。

存储容量有格式化容量和非格式化容量两个指标。

格式化容量:指按照某种特定的记录格式所能存储的信息总量,也就是用户真正可以使用的容量。

非格式化容量:是磁记录表面可以利用的磁化元总数。

计算公式: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道数(面)×每个磁道的容量

格式化容量=面数×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3.寻址时间

找道时间:磁头寻找目标磁道所需的时间。

等待时间:磁头等待所需读写的区段旋转到它的下方所需要的时间。

这两个时间是随机的,一般取二者的平均值

平均等待时间:一般以磁盘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为准。

4.数据传输率

磁表面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与主机传送数据的位数或字节数。计算公式为:

Dr=n × N

其中:n为转速,单位为转/秒;

N为磁道的容量,单位为字节。

单位为:字节/秒

5.误码率

是衡量磁表面存储器出错概率的参数。它等于从辅存读出时,出错信息位数和读出的总信息位数之比。

6.价格

通常用“位价格”来比较各种存储器,它等于:设备价格/容量。在所有的存储设备中,磁表面存储器和光存储器的位价格是最低的。

磁盘结构

fb066c925634c5a339f8115de5b26800.png

3da0d4a003b8e051ad3e0a0369c11f01.png

盘片(Platter)

一块硬盘有若干盘片,每个盘片有可以存储数据的上、下两盘面(Side)。这些盘面堆叠在主轴上高速旋转,它们从上至下从“0”开始依次编号

读写磁头(Head)

每个盘面上一个读写磁头,盘面号即磁头号。所有磁头在磁头臂作用下同时内外移动,即任意时刻,所有磁头所处的磁道号是相同的。

每个盘片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

c305d443d6bf6218fe285ffafc6806cb.png

磁道(Track)

每个盘面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

扇区(Sector)

将一个盘面划分为若干内角相同的扇形,这样盘面上的每个磁道就被分为若干段圆弧,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引导扇区。

为了对扇区进行查找和管理,需要对扇区进行编号,扇区的编号从0磁道开始,起始扇区为1扇区,其后为2扇区、3扇区……,0磁道的扇区编号结束后,1磁道的起始扇区累计编号,直到最后一个磁道的最后一个扇区(n扇区)。例如,某个硬盘有1024个磁道,每个磁道划分为63个扇区,则0磁道的扇区号为1~63,1磁道的起始扇区号为64最后一个磁道的最后一个扇区号为64512。硬盘在进行扇区编号时与软盘有一些区别,在软盘的一个磁道中,扇区号一次编排,即1、2、3……n扇区。由于硬盘的转速较高,磁头在完成某个扇区数据的读写后,必须将数据传输到微机,这需要一个时间,但是这时硬盘在继续高速旋转,当数据传输完成后,磁头读写第二个扇区时,磁盘已经旋转到了另外一个扇区。因此在早期硬盘中,扇区号是按照某个间隔系数跳跃编排的。

柱面(Cylinder)

f25dae7846c059a0fba3a78561d84880.png

d31bece1c0550c23aed246f9df532029.gif

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称作柱面。数据的读/写按柱面从外向内进行,而不是按盘面进行。定位时,首先确定柱面,再确定盘面,然后确定扇区。之后所有磁头一起定位到指定柱面,再旋转盘面使指定扇区位于磁头之下。写数据时,当前柱面的当前磁道写满后,开始在当前柱面的下一个磁道写入,只有当前柱面全部写满后,才将磁头移动到下一个柱面。在对硬盘分区时,各个分区也是以柱面为单位划分的,即从什么柱面到什么柱面;不存在一个柱面同属于多个分区。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 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

(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

(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

(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

(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

(5)公式: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

例题

磁盘组有6片磁盘,每片有两个记录面,最上最下两面不用。存储区域内直径22cm,外直径33cm,道密度为40道/cm,内层位密度400位/cm,转速2400转/分,问:1、共有多少柱面?

2、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3、数据传输率多少?

4、平均等待时间为多少?

5、采用定长数据块记录格式,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寻址命令中如何表示磁盘地址?

6、如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存储面上,还是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

解:1、有效存储区域长度=33/2-22/2=5.5(cm)

道数=5.5×40=220道,即220个柱面。(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

2、内层磁道周长=2 × 3.14 × 11=69.08(cm)

每道信息量=400 ×69.08=27632位=3454(B)

盘组总容量=3454 ×220 (磁道数)×10(10个记录面)=7598800(B)

盘组容量=面数×道数/面×每个磁道的容量

3、数据传输率=2400/60 ×3454=13816(B/秒)

Dr=n× N

其中:n为转速,单位为转/秒;

N为磁道的容量,单位为字节。

单位为:字节/秒

4、平均等待时间=(60/2400)(磁盘旋转一周的时间)×(1/2)=12.5(ms)

5、最小单位是一个扇区,其编址方式可为如下格式:

1b5898eeacb71ff1a79c3e9c8668fa00.png

6、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因为不需要重新找道,数据读写速度快。

假设磁盘组有11个盘面,每片有两个记录面;存储区域内直径2.36in,外直径5.00in;道密度为1250tpi,内层位密度为52400bpi,转速为2400rpm。问:

1. 共有多少个存储面可用?

由题可得,共有11个盘片,但最上面及最下面将用于封装,无法用于存储,故共有2*11-2=20个存储面。

2.共有多少柱面?

所有盘面上的统一磁道构成柱面,磁道数即为柱面数。

有效存储区域长度=(5-2.36)/2=1.32in

磁道数=1.32*1250=1650t;

3.每道存储多少字节?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已知,各磁道上道容量相等,故:

内层磁道周长=2*pi*2.36/2=7.4104in

每道信息量=52400*7.4104=388304.96b

每道字节=388304.96/8=48.5KB

总存储容量=48.5*1650*20=16GB

4.数据传送率是多少?

数据传输率Dr=磁道容量*转速

=48.5*(2400rpm/60)rps

=1.94MB/S

5.每扇区存储2KB数据,在寻址命令中如何表示磁盘地址?

已知确定磁盘地址,需确认盘面号、磁道号及扇区号,故磁盘地址需分成三部分。

盘面号:因有20个存储面,故需至少5位用于表示

磁道号:因有1650个磁道,故至少需11位用于表示

扇区:因有磁道容量/扇区容量=48.5KB/2KB=25个扇区,故至少需5位用于表示

即可得:

磁道号   盘面号     扇区号

11位5位          5位

6. 如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了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存储面上,还是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

柱面上

因为如果记录在一个存储面上,则需要重新寻道,而直接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就不用,则可以节约寻道时间。

这篇关于柱面是什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辅助存储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



http://www.chinasem.cn/article/724772

相关文章

Go 语言中的select语句详解及工作原理

《Go语言中的select语句详解及工作原理》在Go语言中,select语句是用于处理多个通道(channel)操作的一种控制结构,它类似于switch语句,本文给大家介绍Go语言中的select语... 目录Go 语言中的 select 是做什么的基本功能语法工作原理示例示例 1:监听多个通道示例 2:带

鸿蒙中@State的原理使用详解(HarmonyOS 5)

《鸿蒙中@State的原理使用详解(HarmonyOS5)》@State是HarmonyOSArkTS框架中用于管理组件状态的核心装饰器,其核心作用是实现数据驱动UI的响应式编程模式,本文给大家介绍... 目录一、@State在鸿蒙中是做什么的?二、@Spythontate的基本原理1. 依赖关系的收集2.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

《Java编译生成多个.class文件的原理和作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Java项目中执行编译后,可能会发现一个.java源文件有时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从技术实现层面详细剖析这一现象... 目录一、内部类机制与.class文件生成成员内部类(常规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二、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在编程中,让程序暂停执行特定时间是常见需求,当需要引入不确定性时,随机休眠就成为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ython中随机休眠技术的具体实现与应用吧... 目录引言一、实现原理与基础方法1.1 核心函数解析1.2 基础实现模板1.3 整数版实现二、典型应用场景2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

《Java的IO模型、Netty原理解析》Java的I/O是以流的方式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Java的类库涉及很多领域的IO内容: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的操作、网络上的数据传输流、字符串流、对象流等,这篇... 目录1.什么是IO2.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3.三种IO模型BIO(blocking I/O)NI

JAVA封装多线程实现的方式及原理

《JAVA封装多线程实现的方式及原理》: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封装多线程的原理和常见方式,通过封装可以简化多线程的使用,提高安全性,并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目录前言一、封装的目标二、常见的封装方式及原理总结前言在 Java 中,封装多线程的原理主要围绕着将多线程相关的操

kotlin中的模块化结构组件及工作原理

《kotlin中的模块化结构组件及工作原理》本文介绍了Kotlin中模块化结构组件,包括ViewModel、LiveData、Room和Navigation的工作原理和基础使用,本文通过实例代码给大家... 目录ViewModel 工作原理LiveData 工作原理Room 工作原理Navigation 工

Java的volatile和sy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解析

《Java的volatile和sychronized底层实现原理解析》文章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和volatile关键字的底层实现原理,包括字节码层面、JVM层面的实现细节,以... 目录1. 概览2. Synchronized2.1 字节码层面2.2 JVM层面2.2.1 ente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 Lock)原理实现

《MySQL的隐式锁(ImplicitLock)原理实现》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中隐式锁是一种自动管理的锁,用于保证事务在行级别操作时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的隐式锁... 目录1. 背景:什么是隐式锁?2. 隐式锁的工作原理3. 隐式锁的类型4. 隐式锁的实现与源代码分析4

MySQL中Next-Key Lock底层原理实现

《MySQL中Next-KeyLock底层原理实现》Next-KeyLock是MySQLInnoDB存储引擎中的一种锁机制,结合记录锁和间隙锁,用于高效并发控制并避免幻读,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中... 目录一、Next-Key Lock 的定义与作用二、底层原理三、源代码解析四、总结Next-Key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