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从“中国英斯特朗”效应,看试验机行业发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每年举行一些试验仪器行业的盛会,大家都会翻出一个老问题。那就是,中国试验机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做出自己的英斯特朗?其实,现在中国的试验机发源地,吉林省的长春市,已经能够制造出精度媲美英斯特朗的产品,而且价格能压到英斯特朗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件事没什么新鲜的,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很值得琢磨。
你看,中国试验机行业磕磕绊绊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早爆发,偏偏是最近几年突然变厉害了?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前段时间,一行业内专家专程去长春、济南、深圳、上海的试验机工厂探访,找到了背后的原因。
简单说,长春的试验机产业,正在进入台积电模式。正是这个台积电模式,让当地的试验机产业产生了质变。具体什么意思,咱们后面细说。咱们先从一个问题说起。过去中国试验机厂为什么造不出?我们都知道,国际上很多试验机厂商的基础元器件,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任何厂家都可以造。我们以前造不出,主要是因为制造的精度不够。比如模具精度、注塑精度、材料品质等等,确实比英斯特朗差一截。
那么,为什么不升级技术,把这个精度提上去呢?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因为国内的厂商,面对这么三个困境。
第一,一旦提高售价,可能随时面对英斯特朗的价格战。你看,想提升产品,生产线得升级,成本上去了,售价也得上去。而国产试验机的售价是英斯特朗的十分之一。根本不在一个价格区间。但是,一旦国产试验机把价格提到跟英斯特朗一个区间,英斯特朗可以马上降价。这个价格战,国产试验机厂商经不起。
第二,即使你熬过了价格战,你后续的产品很难持续。要知道,试验机属于低频消费,客户只要买一套,就能用很久。而英斯特朗的增长,靠的并不单是试验机制造,而是生态。比如,英斯特朗从1946年推出到现在,75年来英斯特朗在制造商、教育、科学和研究机构提供了超过90,000套测试系统。根据财富100强榜单,英斯特朗的客户全球在最大制造企业覆盖率96%,在研究、工程和科学界无处不在,被数千家不同的公司引用在全球18,000多项专利中。有完整的产品及附件体系。即使售后服务收益都不是一般厂商可比的。所以对国产试验机厂商来说,即使你的精度提上去,也很难找到那么多品牌效应让你的产品持续。
第三,国产试验机厂商,普遍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很难去冒险升级生产线。说个题外话。每年德国的汉诺威工业展上,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量中国的制造业公司,展台都非常边缘。前几年还有人猜测,说是不是中国制造被边缘化了。但事实上,你要是去核心展区,就会发现,核心展区也有很多中国公司。只不过,核心展区普遍是大型企业,而边缘展区是民间的小微企业。他们做的普遍是电机、开关、电缆之类门槛不高的通用型工业品,优势在于便宜可靠,而不是技术创新。这就像是很多试验机小微企业的缩影。他们必须先把物美价廉这个生态位占住,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至于创新,是排在第二位的。
那么,造成这个困局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中国很多行业的情况是,有产业,没有链。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要想往尖端发展,需要一个完备的产业链。我总得先把制造水准提上来,才能谈品牌。但这个行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是从设计、制造、销售,自己全包了。这就把产品锁死在一个低水平制造的循环里,很难做出高端品牌。
怎么办?很明显,得先让这个各自为战的行业,变成一个有分工的产业链。然后,集中整个行业的力量,在某一个环节做出头部。比如,当年芯片行业就是这么做的。
首先,芯片公司把制造环节外包,交给台积电。其次,台积电集中精力,每年把多数利润放在升级技术。最后,因为芯片行业的原件有很强的通用性,台积电的水准上去了,整个芯片行业都受益。
这就是咱们今天说的,台积电模式。放在试验机行业,这个行业缺少的不是英斯特朗这样的品牌,而是台积电这样的高端代工厂。而最近几年,中国的试验机之所以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出现了这样的代工厂。
比如,有一个叫xx精密加工工厂,用的是高精密设备,24小时不停工。现在已经有不少试验机厂,把它作为代工厂。同时,这些代工厂的利润,将主要用来升级设备,扩大产能;还有一个叫xxx的公司,专注提供专业的试验机控制器和试验软件,软件可以执行各行业用户的13000多项标准,除了研发生产试验机控制器,还生产一种叫安全逻辑控制器的部件。这个东西就像动作逻辑控制器,整合试验机启动、停止、监测急停、限位、外围传感器、安全屏蔽门等动作,安装在试验机里,各个制造商可以非常简单的,用各种的控制器驱动这个试验机动起来。你看,这就增加了试验机的附加价值。同时,代工外包后,试验机厂商就可以集中精力做设计、做渠道、做IP。
因为中国本土的试验机厂商,更懂中国消费者,因此,在设计上天然有优势。这么一来,就会导致三个结果。
- 分工更细,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企业做,就能把产品做得更精。
- 因为专业分工,产生规模效应,成本也能降下来。
- 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出现了,一个试验机厂无法跟英斯特朗竞争,但整个试验机产业链加起来,这件事就有可能。
好,试验机的事先讲到这。从中我们能读出一个关于行业发展的真相。过去我们都认为,一个行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得掌握用户需求,得学会使巧劲。比如,我要做试验机,就先看用户需要什么试验机。假如我的质量不够,没关系,大不了我卖便宜点。总之,我做什么,得看用户需要什么。但是,从试验机产业里,我们能看到另一个真相。
就是,一个行业要想整体发展起来,必须得有人使蛮力。也就是,不管这个技术当前的需求怎么样,我都必须得在一个,或者几个技术上,先做到行业头部。先有头部技术打底,再把上下游的协作企业接入进来,整个行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比如,像之前提到的这些工厂和软件公司,在建立初期,很多人不看好,觉得试验机这么短的产业链,大家都是各做各的,没必要单独做一个代工厂。但是,你只有先把这个环节做了,才能找到新突破口。这就好比,一个门派里,得有人负责练武,有人负责造兵器。不管练武的人武功好赖,造兵器的人都得奔着天下第一的目标去做。你放心,只要你造出绝世宝剑,早晚能有人把它用起来。
这篇关于从“中国英斯特朗”效应,看试验机行业发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