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会计档案(纸质、电子)的分类、保存管理办法,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一、会计档案分类:
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二、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
1.十年期限: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
2.三十年期限: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其他辅助性账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3.永久保存:年度会计报告,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
4.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留5年。
三、电子会计档案保管
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1.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2.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3.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5.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6.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政策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 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
这篇关于会计档案(纸质、电子)的分类、保存管理办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