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转 从51到ARM——LPC1788学习笔记[最后更新:8月23日,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459137&page=1
也许我发在MyDigit人气不高,毕竟这里很多都还是初学51,但是因为本人和这个站有一些特殊的感情,所以呢,还是发在这个地方。就算大家不看,也能捧个场,谢谢。 /****************************广告开始**************************/ 51单片机入门教程: http://bbs.mydigit.cn/read.php?tid=455109&page=1(这个教程我也参加编写了,所以打个小广告) /****************************广告结束**************************/ 前言 51单片机学完后,下一步是干什么呢?挑战51的极限 or 入门更高级的单片机?我不知道你的选择是什么,不过我选择了后者,这也就有了这个学习笔记。无论你学不学LPC17XX单片机,反正多看看没有坏处,对吧?如果里面有错误,也欢迎指出。 如果要入门更高级的单片机,那么具体我们要怎么选择呢?这个单片机的选型,我可是做足了功夫,各种单片机的对比介绍我也看了快半年了,这里我来做个总结。但是发现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却不好表达,用文字来叙述会非常的混乱,所以呢,我列了个表格。 ![]() 从表格中我们看到,单片机厂商是愈战愈勇,啥配置都往上加,说不定几年后单片机就超过曾经辉煌的P3 P4了呢。在这么多单片机当中,我最终选择了LPC178X系列,原因是我看中了它的LCD控制器和SDRAM支持,并在此论坛立贴为证,我要拿它搞个终极单片机时钟。有了目标,就好办了,先Google百度一下,看看有没有前人已经弄过这个东西,找点相关的学习资料(教程啊,学习笔记啊,例程啊),还有别忘了去它的官网把资料也打个包拖下来,事实证明,官网资料还是最强的。比如我现在学LPC1788,我找来了EK-LPC1788开发板的原理图和例程,还有官网的一堆资料,包括了数据手册,用户手册,应用手册,库和几个例程。值得一提的是,NXP免费提供emWin图形库供大家使用,在NXP单片机上使用无需担心授权问题(我映像中ST也是有自己图形库的。)而emWin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uCGUI。准备好和我一同踏上这激动人心而又稍显艰苦的旅程了吗? 楼层导航 1L:手册阅读笔记 2L:PCB设计笔记 3L:程序编程笔记 最后感谢rgwan对本人提供的支持 更新记录: 8月22日:更新 1L时钟和复位 2L电源 8月23日:更新 1L EMC [ 此帖被nbzwt在2012-08-23 06:45重新编辑 ] |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共 4条评分 ,M币+26
收藏 新鲜事 喜欢+3 回复 举报 |
|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8-22 SCH篇 不得不说,NXP芯片的引脚排列是我看过的最坑爹的,布线压力直线上升啊。 给大家截个图吧 ![]() 自己看下旁边的引脚号,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且有意思的是,引脚号都是跳着来的,我估计晶片上的引脚也是双层的,上下引脚一个单数走,一个双数走。这样封装的倒是方便了,但是苦了我们DIYer啊! 附上LPC1788的原理图库,AD9格式的,希望对大家有用(208脚弄起来不容易啊) ![]() 供电 首先呢,我们可以看见这个IC有很多电源脚,实际上,它们在内部都是连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呢?我也不太清楚,据说为的是更合理的去耦,而且如果不接的话回流的串扰很大,芯片的性能大大降低。反正在外部连起来就对了,记得每组电源旁都要连退耦电容。有些童鞋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退藕电容,这个是用来减少芯片对电源的干扰的。这里呢,我们看见了很多种电源引脚,其中VSSA和VDDA是模拟部分的电源,因为这次设计我不用用到IC片内的模拟功能,所以我就直接接上了电源。VREFP是AD DA参考电压,手册上建议和VDDA连通,那么我这里也直接接上了电源。如果需要用到模拟功能,那么模拟VCC和数字VCC一定要记得分离,滤波。 一下是电源正极部分的参考电路图,负极全部连在一起就可以了 ![]() PCB篇 还没开始呢,不过估计开始了就被整死了…… 未完待续,完成后我会提供AD9格式和PDF格式的原理图,方便大家制作。 |
这篇关于转 从51到ARM——LPC1788学习笔记[最后更新:8月23日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