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本来挺好的事,怎么弄成现在这种样子,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年轻,还是美女,更是“一朝成名”的科学家,这3顶“桂冠”足以令所有男性科学工作者汗颜!在成千上万名年轻美女科学家中,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和美国的Felisa Wolfe-Simon让我印象深刻!她们分别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可谓年轻有为,前程无量,不是奇人也是牛人。
首先,两位都很年轻,晴子1983年出生,Felisa1977年出生。晴子在Nature发表论文Stimulus-triggered fate conversion of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cy的年龄是31岁(2014),Felisa在Science发表论文A bacterium that can grow by using arsenic instead of phosphorus的年龄是33岁(2010)。
其次,俩人即使不算绝色,还是称得上美女,亚洲人似乎养眼一点,白人怎么看都有点“超龄”,呵呵,有图有真相!

工作中的小保方晴子

生活中的小保方晴子


Felisa Wolfe-Simon
再就是她们作为顶尖科学家的身份毋庸置疑,一位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工作,另一位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而且都是从事的生物学研究。晴子致力于多能干细胞(iPS)诱导方法的研究(应用),Felisa关注分子水平的生物进化机理(理论)。另外,还有一个巧合,俩人都曾在哈佛大学求学过。
我为什么一看到晴子的经历就会联想到Felisa呢?这是因为她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论文甫一发表就受到同行的广泛质疑,因为其研究结果惊世骇俗,但却不能被他人重复。如此经历,何其相似!
话说晴子团队的“刺激触发的多能性获得”(STAP)方法,虽然名称叫起来有点绕口,但做起来似乎很简单,就是用酸泡一泡(“酸浴”),就能把体细胞转变成干细胞。这比她的前辈、诺奖获得者山中伸弥的iPS制备法不知要简单多少倍,既不需要核移植,也不需要导入转录因子基因,更重要的是这种理化刺激没有致癌风险。
Felisa团队破天荒地发现了一种“外星”细菌(halomonadaceae GFAJ1)——其DNA中的磷被砷取代,若这个结果被证实将彻底颠覆生命“教条”,而且会改写教科书。因为已知一切DNA皆由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残基组成,而这种细菌的DNA却由碱基、脱氧核糖、砷酸残基组成。
不过,仔细比较一下,俩人还是有本质的不同。从学术道德上讲,一个合格,另一个不合格。晴子不仅作弊被抓“现行”,而且她还有作弊“前科”。所谓“现行”是她的Nature论文中的照片存在拼接痕迹,并且被重复使用;所谓“前科”是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的照片被证实是剽窃和盗用,而且论文中有大段文字属于未注明出处的抄袭。

左图为小保方在当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中使用的图片(2011),右图为科斯莫公司(Cosmo Labware)网站上的图片(2007)
反观Felisa,尽管她的论文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从来没有人指责她造假,充其量只是说证据不足。另外,也没有人爆料她过去曾经造假。因此,她至今都没有主动撤回论文,在Science网站上仍旧赫然在列,而晴子却准备撤回Nature论文。
这样一对比差别就显而易见了,晴子“做贼心虚”,而Felisa“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不过俩人都在科学界“伤不起”啊,恐怕有了这块“伤疤”后,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晴子何去何从有待观察,而Felisa早就被NASA扫地出门,现在在美国加州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工作。几年过去了,也未见她有什么建树,不知是否倍受冷落?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生出几点感慨:
第一点,急功近利要不得!年轻人渴望成名成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若铤而走险,甚至弄虚作假,这样的“一夜成名”就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不过,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科学研究也从简单的观察到复杂的计算和分析,过去得到的很多科学结论现在看来是错误的,但当时作者不会因为担心“出错”而不敢“发言”,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试错”(trial-and-error)的过程。比如,过去正统遗传学(摩尔根学派)都认为“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米丘林学派)是错误的,但现在表观遗传学却能解释获得性遗传现象。有趣的是,外祖母的口味居然可以遗传给外孙,其间基因序列不变,变的只是基因的甲基化。
第二点,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得道”!研究工作是与时俱进的,研究水平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齐驱并进。也许你觉得Watson和Crick那篇自己不做实验、参考别人的数据、篇幅只有半页纸的DNA模型一文居然能在Nature上发表不可思议,而你现在一篇水平很一般的文章,在1953年完全可以拿到CNS上发表。可是,该突破的已经突破了,该出的点子也已经出了,你想到的别人已经做了,你刚做出来的别人已经发表了。换句话说,如今想做出“耸人听闻”的创新性成绩已经很困难,在标榜自己“首次”之前,最好看看前面有什么“陷阱”,尤其是自以为是“顶尖”水平的工作,绝不是让别人重复不出来,而是自己至少要重复到没有例外为止。
第三点,社会应该谅解年轻人的轻率和冲动,还要给出路,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汲取教训,献身事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如果他们仅仅是在实验过程中粗枝大叶,写文章报结果不知天高地厚,而不是为发表高水平论文而编造数据、拼凑结果,这样的过错仍然是可以原谅的。即使主观故意犯错,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允许犯错误,还要允许改正错误。韩国的黄禹锡是论文造假的“坏典型”,但他目前仍在从事“老行当”——胚胎干细胞研究也是事实,听说后来还做出过一些口碑不错的成绩。
附:
RIKEN公布小保方晴子研究的中期调查报告 Monicat7 昨天17:40
此前,针对小保方晴子团队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被指学术不端一事,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展开了调查。今天(3月14日)下午,RIKEN方面发布了《针对研究论文(STAP细胞)所产生的质疑的中期调查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摘要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虚心接受各界对于发育生物学中心(以下简称“CDB”)的研究人员于《自然》杂志发表的2篇研究论文产生的质疑和指教,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
调查现在仍在继续,距离得出最终的调查报告仍需要一段时间。但基于社会各界对此次事件高度关注,调查委员会决定针对6项调查内容,将迄今为止得出的调查结论以及仍在继续接受调查的一些事项,向社会各界作中期调查报告。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
有2项内容的调查结果为,在处理数据时虽有不当之处,但不应被判定为学术不端;
-
有4项内容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调查;
-
另外,关于现在仍在调查中的内容,我们必须在明确掌握真相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旦得出结论,将立刻对社会大众公布。
事件经过
2014年2月13日,研究所的学术不端通知窗口收到了针对本研究所职员发表的论文的质疑。研究所当天立刻按照规定进行了预调查,其结果表明,鉴于事情的严重性,有必要基于科学依据进行进一步调查,因此于2月18日成立调查委员会(委员会会长: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石井分子遗传学研究室首席研究员石井俊辅),就此事进行调查、审议。
调查对象
小保方晴子(OBOKATA Haruko):CDB细胞重编程研究室主任;
笹井芳树(SAKAI Yoshiki):CDB器官发生研究小组负责人;
丹羽仁史(NIWA Hitoshi):CDB多能干细胞研究项目主任;
若山照彦(WAKAYAMA Teruhiko):原CDB染色体组·再编程研究小组主任、现山梨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工程系发育工程小组若山研究室教授;
调查方法
调查委员会于2014年2月20日开始分析、探讨相关资料,并举行了相关人员的听证会。
调查对象条目、调查结果等
得出结论的事项包括:
-
Obokata et al., Nature 505:641-647(2014) Article(以下以“论文1”表示)中关于Figure 1f 的d2及d3的箭头所示着色细胞部分有不自然之处这一点,我们认为该图的制作过程中并无涉及篡改范畴内的不端行为。
-
Obokata et al., Nature 505:676-680(2014) Letter:关于Figure 1b(右方图)的胎盘的荧光显微图片和Fig. 2g(下方图)的胎盘的荧光显微图片极其相似这一点,虽然按照规定涉及“篡改”的范围,但由于无论正文还是图片说明都未曾提及Fig. 2g 下方图,因此不能断定此行为与“论文写作过程中忘记将图删除”这一说法之间存在矛盾,亦不能断定是否故意为之,因此无法判定为学术不端。
仍在继续调查的事项
-
论文1:Figure 1i的电泳图中泳道3系人为插入一事;
-
论文1:Method部分的核型分析相关描述涉嫌盗用其他论文一事;
-
论文1:Method部分的核型分析描述中有一部分与实际实验顺序记录有所出入一事;
-
论文1:Figure 2d、2e的STAP细胞中的分化细胞,和嵌合体小鼠的免疫染色数据皆出现弄错图像一事,及其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图像与小保方氏学位论文中使用的图像极为相似一事。
理研(RIKEN)的基本观点
关于此事,研究所收到了各种意见,亦蒙网络及媒体报道指教,研究所认为应当从以下4点出发进行应对。
-
确认是否存在学术不端;
-
确认STAP细胞的重现性;
-
处理刊登于Nature杂志上的2篇论文;
-
安排今后的应对措施。
今后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的对策
虽然现在出具的只是中期调查报告,但基于至今为止已查明的内容,我们将开始就以下对策进行探讨,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今后的应再次面向全研究所强调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贯彻执行;
-
制定以研究所名义进行论文投稿时的规章制度(指导方针等)。
今后的应对安排
现在出具的只是中期报告,研究所深刻明白到至今还有未能完全辨明的疑点,并将继续进行严格的调查。研究所认为必须在明确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方能得出结论,一旦得出结论,必将与研究所的应对措施一同立刻向社会大众报告。
STAP研究的真相依然并未水落石出,果壳网将继续密切关注调查的相关进展。
调查中期报告中的幻灯片资料戳这里:調査委員会調査中間報告書(スライド資料)
信息来源: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研究論文(STAP細胞)の疑義に関する調査中間報告について.
文章题图:ivyboy.exblog.jp
推荐阅读
-
新年新突破:日本研究者发现制备多能干细胞的新方式
-
小保方晴子干细胞突破性研究正在被审查
-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回应对小保方晴子研究的质疑
-
小保方晴子《自然》论文被呼吁撤回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这篇关于本来挺好的事,怎么弄成现在这种样子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