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学习linux的第九天,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磁盘格式化
磁盘分好区以后,但暂时还不能用,我们必须对每个分区进行格式化才可使用。所谓格式化,就是安装文件系统。
格式化的命令为:mke2fs 。常用选项如下
-t:用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b:表示分区是设定每个数据区快占用的空间大小。目前,每个数据块支持1024B.2018B.4096B
-I:表示设定inode的大小。
-N:表示设定inode的数量。
-c:表示格式化之前检查一下磁盘是否有问题 。加上这个选项后 运行速度会非常慢。
-L:表示预设该分区的标签。
-j:表示建立etxt3格式的分区。如果makfs.ext3格式,就不用加这个选项了。
-m:表示预留空间。
指定文件系统格式为ext4时,命令mke2fs -t ext4 /dev/sdb2等于mkfs.ext4 /dev/sdb2.然后,mke2fs并不支持把分区格式化成XFS类型,而只能使用mkfs.xfs ,命令如下:
重置格式化sdb2时,提示已经格式化过 此时我们只需要加选项-f就可以了。
上图我们也看到了块的大小 下面我们来看下如何指定块的大小。
如果指定块大小为8192B.会提示设备太大。我们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数值但是数值必须是1024的倍数 。
磁盘挂载与卸载
挂载命令mount ,使用这个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所有分区,分区文件类型,挂载点及一些选项等信息。
下面讲一下怎么来进行挂载,首先建立一个空的目录,然后目录里建立一个空白文档,然后吧刚才格式化的/dev/sdb/挂载到/newdir4上如下图
再来看一下卸载挂载点的命令及其用法。删除挂载点的命令为:umount命令如下图:
着重介绍一下mount的一些挂载参数:
async/sync:async表示与磁盘和内存不同步。sync表示时时同步内存和磁盘中的数据。
auto/noauto:表示开机自动挂载/不自动挂载
default:表示按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默认值设置挂载定义。它包含了 rw .suid.dev.exec.auto.nouser和async。
ro:表示按只读权限挂载
rw:表示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exec/noexec:表示允许/不允许可执行文件执行。但千万不要把根分区挂载为noexec,否则将无法使用系统,甚至连mount命令都不能使用。
user/nouse:表示允许/不允许root外的其他童用户挂载分区。为了安全请用nouser
suid/nosuid:表示允许/不允许分区有suid属性,一般设置nosuid。
-a:选项会把/etc/fstab中出现的所有磁盘分区挂载上。
-t:用来指定挂载的分区类型,默认不指定 ,全自动识别。
-o:用来指定挂载分区的哪些特征。
手动增加swap空间。
首先建立swapfile,
在它格式化为swap:
格式化完就可以挂载,swapon /tmp/newdisk
虽然提示不安全但是还是挂载上了。
这篇关于学习linux的第九天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