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介绍Linux学习(四)-Linux系统目录结构和 vi/vim 编辑器,希望对大家解决编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开发者们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Linux目录结构
1、基本介绍:
linux的文件系统是采用级层式的树状目录结构,在此结构中的最上层是根目录“/”,然后在此目录下再创建其他的目录。
深刻理解linux树状文件目录是非常重要的:在Linux世界里,一切皆文件。
2、具体目录功能
/bin (/usr/bin 、 /usr/local/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 /sbin (/usr/sbin 、 /usr/local/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 /lib:系统开机所需要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 /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 /etc :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my.conf
- /usr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 /boot: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 /proc :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 /srv :service缩写,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 /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 /dev :类似于windows的设备管理器,把所有的硬件用文件的形式存储
- /media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外部的存储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里的内容了。 d:/myshare
-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如安装ORACLE数据库就可放到该目录下。默认为空。
- /usr/local :这是另一个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安装的目录。一般是通过编译源码方式安装的程序。
- /var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习惯将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 /selinux :类似 360 SELinux是一种安全子系统,它能控制程序只能访问特定文件
VI/VIM编辑器
1、基本介绍
VI编辑器:是Unix操作系统和类Unix操作系统中最通用的文本编辑器。
VIM编辑器:是从VI发展出来的一个性能更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可以主动的以字体颜色辨别语法的正确性,方便程序设计。VIM与VI编辑器完全兼容。
2、vi/vim 编辑器一般模式
以vi打开一个档案就直接进入一般模式了(这是默认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 你可以使用『上下左右』按键来移动光标,你可以使用『删除字符』或『删除整行』来处理档案内容, 也可以使用『复制、贴上』来处理你的文件数据
常用语法:
3、vi/vim 编辑器编辑模式
在一般模式中可以进行删除、复制、粘贴等的动作,但是却无法编辑文件内容的!
要等到你按下 『i, I, o, O, a, A, r, R 等任何一个字母之后才会进入 编辑模式。
注意了: 通常在Linux中,按下这些按键时,在画面的左下方会出现『INSERT或 REPLACE』的字样,此时才可以进行编辑。而如果要回到一般模式时, 则必须要按下『Esc』这个按键即可退出编辑模式。
进入编辑模式常用语法:
退出编辑模式:
按Esc键
4、指令模式
在这个模式当中, 可以提供查找、读取、存盘、大量取代字符、离开 vi 编辑器、显示行号等动作。
常用语法:
5、三种模式间的转换
这篇关于Linux学习(四)-Linux系统目录结构和 vi/vim 编辑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儿,希望我们推荐的文章对编程师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