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日上午,香港明报报道,小米最快有可能在在 6 至 7 月份于上市,成为首批在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该报道援引市场消息指出,早在 2 月 23 日公布同股不同权咨询前,港交所已开始游说小米来港上市,作为引入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头炮,而且初步已获得小米首肯,目前已在 4 月底新例生效后入表,成为首轮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传闻称,港交所此举主要是担心若首轮上市企业名气或实力不足,将令投资者缺乏兴趣,影响其他大型企业来港上市的信心,因此才希望小米能成为首批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
报道还称,由于小米是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架构上与 H 股存在冲突,因此短期内难以两地同时上市。消息称,目前小米倾向先在香港上市,大陆挂牌仍未有结论。港交所发言人表示,不会评论市场传闻及个别公司。
作为备受瞩目的科技公司,小米的上市时间及其IPO也是备受市场的期待,而近日据港媒报道,小米定于7月初到7月中旬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将在6月底路演,游说欧美的机构投资者对其业务估值不低于700亿美元。该人士表示,小米的估值基于对业绩增长的预期,小米需要证明,在未来3年年利润增长会达50%。
报道又指出,小米将IPO拖到7月,是因为内地证券监管机构正试图说服小米及阿里巴巴等海外上市公司,在7月发行中国预托证券(CDR),供中国投资者投资。此前,有媒体称小米估值区间为630-680亿美元,预计于两周之内开始路演,启动招股。届时将公布最新的招股书。对此,雷军表示是谣传。今年5月3日,小米向香港递交了IPO文件,联席保荐人为中信、高盛以及摩根史丹利。成为港交所力推“同股不同权”之后的首批申请科技企业,也被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小米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小米的营收分为4个业务板块,分别为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以2017年为例,小米的营收确实主要来自智能手机,2017年,来自智能手机行业的收入为805.6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0.3%;来自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234.47亿元,占比为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98.96亿元,占比为8.6%,于当年 10月提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营收过千亿目标。
此前也有报道称小米IPO后有可能获得超过1000亿美元市值。如此则超越百度,一举成为中国第三大科技股。
展望2018,雷军将其描述为小米新征程开启之年